01 导论 1
1.1 问题的提出 1
1.1.1 虚拟经营的内涵与外延 1
1.1.2 虚拟经营的现状 4
1.1.3 虚拟经营的必然性 10
1.1.4 虚拟经营模式的优越性 18
1.1.5 虚拟经营的条件 23
1.2 文献综述 24
1.2.1 国外的相关研究 24
1.2.2 国内的相关研究 25
1.3 本文的基本框架、研究方法与创新 27
1.3.1 基本框架 27
1.3.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7
1.3.3 创新和不足 28
02 虚拟经营条件构建的理论逻辑 30
2.1 竞争合作理论 30
2.1.1 竞争的演进 30
2.1.2 竞合理论对虚拟经营的阐释 37
2.1.3 虚拟经营合作的风险及防范 42
2.2 交易费用理论 47
2.2.1 交易费用 47
2.2.2 市场与企业 51
2.2.3 交易费用理论对虚拟经营的阐释 54
2.3 契约理论 58
2.3.1 企业的契约规定性 58
2.3.2 完全契约与不完全契约 60
2.3.3 契约理论对虚拟经营的阐释 61
03 虚拟经营的内部条件 66
3.1 结构竞争优势 66
3.1.1 结构竞争优势 66
3.1.2 结构竞争优势与虚拟经营 67
3.1.3 竞争优势原则与虚拟经营 68
3.1.4 企业关联与虚拟经营 73
3.2 能力竞争优势 75
3.2.1 能力竞争优势 75
3.2.2 核心能力与虚拟经营 77
3.2.3 多元化、归核化与虚拟经营 78
3.3 企业信息化 86
3.3.1 企业信息化与虚拟经营 86
3.3.2 企业信息化的现状 93
3.3.3 企业信息化建设 98
3.4 以两力统一为核心的架构 101
3.4.1 创新力与控制力的统一 101
3.4.2 以两力统一为核心的能力结构重建 113
3.4.3 两力统一与虚拟经营 120
04 虚拟经营的外部条件 125
4.1 信用环境 125
4.1.1 信用和信用制度 125
4.1.2 信用环境与虚拟经营 130
4.1.3 信用环境的现状 137
4.1.4 政府、中介机构与信用 140
4.1.5 信用环境的重构与博弈 143
4.2 国家信息化 154
4.2.1 国家信息化与虚拟经营 154
4.2.2 国家信息化现状 169
4.2.3 国家信息化建设 172
4.3 物流与供应链 174
4.3.1 3PL、4PL与SCM 174
4.3.2 物流与虚拟经营 180
4.3.3 因应虚拟经营的物流发展 184
4.4 法律环境 188
4.4.1 法律环境与虚拟经营 188
4.4.2 因应虚拟经营的法律环境建设 192
05 虚拟经营条件的实证研究——以汽车行业为例 200
5.1 汽车行业的虚拟经营研究 200
5.1.1 我国汽车行业的现状及问题 201
5.1.2 汽车行业的虚拟经营 205
5.1.3 我国汽车行业的虚拟经营实践 208
5.2 虚拟经营条件的实证研究 209
5.2.1 理论假设 209
5.2.2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211
5.2.3 指标选择 212
5.2.4 回归分析及结果的解释 225
参考文献 230
后记 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