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基础物理量 3
第1章 表示空气湿度的物理量 3
1.1 饱和水汽压 3
1.2 水汽状态方程与水汽密度 6
1.3 比湿与混合比 7
1.4 相对湿度与温度-露点差 10
1.5 虚温与密度温度 11
第2章 热力学图解上的几个特征高度 15
2.1 抬升凝结高度 15
2.2 对流凝结高度与对流温度 20
2.3 起始抬升高度与起始下沉高度 21
2.4 自由对流高度、平衡高度与等面积高度 24
2.5 0℃层高度与-30℃层高度 25
第3章 与大气中水分有关的物理量 27
3.1 大气可降水量 27
3.2 凝结函数 28
3.3 降水效率 30
第4章 温湿特征量 32
4.1 位温与虚位温 32
4.2 假相当位温与饱和假相当位温 33
4.3 湿球温度与湿球位温 38
4.4 湿静力温度 39
第5章 云中含水量的计算 43
5.1 绝热比含水量 43
5.2 利用强风暴数值模式求云中液水含量 44
5.3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求云中液水含量 46
第6章 平均风矢与相对风矢 51
6.1 风向、风速、风矢与u,v分量的关系 51
6.2 气柱平均风矢 52
6.3 雷暴的移速 53
6.4 风暴相对风矢 54
第7章 涡度、散度与垂直速度 56
7.1 涡度的计算 56
7.2 散度的计算 58
7.3 垂直速度的诊断 59
7.4 地转偏差与散度、垂直速度的关系 61
第8章 水汽通量与水汽通量散度 64
8.1 水汽通量 64
8.2 水汽通量散度 65
8.3 水汽通量散度应用示例 67
第9章 平流与差动平流 70
9.1 温度平流 70
9.2 涡度平流 71
9.3 θse平流 72
9.4 θse差动平流 73
第二编 稳定度与稳定度指数 77
第10章 条件性稳定度指数 77
10.1 气块法 77
10.2 条件性稳定度指数 78
10.3 肖沃特指数 81
10.4 抬升指数 82
10.5 最大抬升指数 82
10.6 抬升垂直运动指数 83
第11章 对流性稳定度指数 84
11.1 对流性稳定度 84
11.2 对流性稳定度指数 85
11.3 条件-对流稳定度指数 86
11.4 最大对流稳定度指数 86
第三编 有效能量 91
第12章 对流有效位能 91
12.1 对流有效位能的概念 91
12.2 与CAPE计算有关的几个问题 93
12.3 计算注意事项 95
12.4 与CAPE应用有关的一些问题 95
12.5 小结 96
第13章 下沉对流有效位能 98
13.1 斜交T-logp图 98
13.2 下沉对流有效位能(DCAPE) 98
13.3 下沉对流有效位能的计算方法 100
13.4 讨论 101
第14章 湿有效能量 102
14.1 湿总能量 102
14.2 有效能量、无效能量以及参考状态 104
14.3 全球湿有效能量与湿-比有效能量的近似表达式 106
14.4 参考状态的确定 108
14.5 Amk与MAE1的计算及其单位 112
14.6 Amk对非局地暴雨信号的放大作用 112
14.7 小结 113
第四编 与垂直风切变有关的量 117
第15章 环境风的垂直切变和理查森数 117
15.1 环境风的垂直切变 117
15.2 理查森数 119
第16章 局地螺旋度与z-螺旋度 123
16.1 螺旋度 123
16.2 局地螺旋度与z-螺旋度表达式 123
16.3 局地螺旋度密度的几个特性 124
第17章 风暴相对螺旋度 127
17.1 风暴相对螺旋度 127
17.2 风暴相对螺旋度的计算 127
17.3 讨论 128
第五编 不稳定能量的储存机制 137
第18章 储能机制指数 137
18.1 干暖盖强度指数 137
18.2 储能指数 138
18.3 干暖盖特征的另一种表示方法 138
18.4 其他分析结果 139
18.5 小结 140
第19章 对流抑制能量 141
19.1 热力学图解上的负面积 141
19.2 对流抑制能量定义 141
19.3 CIN的预报应用 142
19.4 与CIN计算有关的几个问题 142
第六编 触发(抬升)机制 147
第20章 边界层中的散度和垂直速度 147
20.1 地面附近散度的计算 147
20.2 边界层中垂直速度的计算 148
第21章 准地转Q矢量 150
21.1 准地转Q矢量表达式Ⅰ 150
21.2 准地转Q矢量表达式Ⅱ 151
21.3 Q矢量散度为强迫项的准地转ω方程 151
21.4 ω∞?·Q的导出 153
21.5 补充知识:矢量的“梯度” 153
第22章 热成风适应机制与垂直运动 156
22.1 陈秋士数 156
22.2 非地转风情况下大尺度动力学方程的简化 156
22.3 热成风适应简化方程 157
22.4 热成风适应机制与垂直运动发生的原则 159
22.5 适应与水平尺度的关系 160
第七编 热力学与运动学量的组合参数第23章 相当位涡 163
23.1 引言 163
23.2 等压面上的EPV 163
23.3 EPV计算示例 166
第24章 湿位势涡度 168
24.1 位势涡度和湿位势涡度定义 168
24.2 位涡守恒性 168
24.3 湿位涡守恒性 170
24.4 等压面上的湿位涡及倾斜涡度发展理论 171
24.5 位涡和湿位涡单位 172
24.6 倾斜涡度发展理论的应用 173
第25章 风暴强度指数 174
25.1 引言 174
25.2 资料来源及处理方法 174
25.3 点聚图 175
25.4 风暴强度指数 176
25.5 应用举例 177
第26章 能量螺旋度指数、涡生参数与粗理查森数 179
26.1 能量螺旋度指数 179
26.2 涡生参数 179
26.3 粗理查森数 181
第八编 强对流天气指数 185
第27章 雷暴指数 185
27.1 杰弗逊指数与莱克力指数 185
27.2 T*指数 186
27.3 瑞士新雷暴预报指数 187
第28章 雷暴大风与下击暴流指数 190
28.1 雷暴大风(日)与下击暴流 190
28.2 大风指数 192
28.3 微下击暴流潜势日指数 193
28.4 微下击暴流的预报 193
第29章 冰雹指数 196
29.1 上升气流 196
29.2 降雹条件 198
29.3 最大上升速度与0℃层高度的关系 202
29.4 降雹的预报 203
第30章 雷电(闪电)指数 205
30.1 闪电 205
30.2 地闪气候规律 206
30.3 闪电频数的简单参数化方案 208
30.4 云地闪频率 211
第31章 强天气分析预报的其他指数 215
31.1 全总指数及修正的全总指数 215
31.2 强天气威胁指数 215
31.3 K指数及修正的K指数 216
31.4 山崎指数 217
第九编 锋与锋生 221
第32章 能量锋与Ω系统 221
32.1 能量锋 221
32.2 Ω能量系统(锢囚高能舌) 222
32.3 Ω系统湿斜压调整过程 224
第33章 标量锋生公式 226
33.1 概述 226
33.2 锋生、锋消公式 226
33.3 影响锋生、锋消的因子 228
33.4 伸展形变与切变形变 229
33.5 其他形式的锋生公式 232
33.6 d/dt丨?hθ丨表达式的物理意义 234
33.7 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235
第34章 矢量锋生函数 236
34.1 概述 236
34.2 矢量锋生公式 236
34.3 其他形式的矢量锋生公式 239
34.4 Fn与Fs的意义 241
第十编 压能、旋转风与辐散风 245
第35章 压能 245
35.1 概述 245
35.2 压能性质1 245
35.3 压能性质2 247
35.4 压能性质3 248
第36章 旋转风与辐散风的Endlich计算方法 249
36.1 基本原理 249
36.2 计算步骤 249
36.3 应用示例 251
36.4 小结 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