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是什么 1
西方对人的界说 1
中国的“人学”特征 5
儒家:人为仁 5
道家:人由道生 5
《周易》:人由乾坤阴阳化生 6
《黄帝内经》:人以天地之气生 7
《周易参同契》:人为炉鼎 9
第二章 回到远古——探索生命的秘密 12
巫——易与医的源头 13
中国萨满式文明 13
龟卜与筮占 14
卦象源于龟卜,易数源于筮占 16
医学源于巫术 16
生命的创生——从伏羲、女娲谈起 20
从阴阳同体、生死同源到阴阳对立、重生轻死 23
生殖崇拜与阴阳感应 27
第三章 气——生命的原型 29
气的字源 30
《周易》和《黄帝内经》中的气 30
《周易》论气 31
《黄帝内经》论气 32
气是什么 33
用气说明人体生命的秘密 35
第四章 阴阳五行——生命的符号模型 38
阴阳五行的来源 39
阴阳的来源 39
五行的来源 40
阴阳五行的内涵 41
阴阳的内涵 41
五行的内涵 42
阴阳五行的关系 43
阴阳的关系 43
五行的关系 44
阴阳和五行的关系 45
阴阳五行在建构中医学体系中的作用 46
人体生命的功能结构 46
人体生命的病理变化 47
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48
第五章 藏象——生命内外同构 50
藏象是一种符号模型 51
藏象的实质 51
藏象模型的形成及价值 52
藏象的二级建构 55
阴阳藏象 55
五行藏象 56
人体是一个小宇宙 59
藏象方位——空间模型 59
藏象主时——时间模型 62
藏象时空模型 63
藏象何处是“太极” 67
心为太极 67
脾胃为太极 68
命门为太极 70
第六章 经络——生命的圆形通道 73
从十一脉到十二脉 75
出土简帛发现不是十二经脉 75
十一经脉与天六地五 77
十二经脉的来源 78
十二经脉的命名 81
气的圆形通道 83
经络的神奇功用 88
经络到底是什么 90
走出经络研究的误区 92
第七章 病证——生命的异常之象 95
看病在于看象 95
什么是病 96
对病的描述 101
全息诊断——八卦所反映的人体信息 105
辨别证象 114
治病大法 116
中医治病的原则 116
一草一木一太极 119
时空支配下的针灸 123
第八章 运气——生命的预测 138
《黄帝内经》的天文医学思想 139
《黄帝内经》的宇宙结构学说及其医学意义 139
《黄帝内经》的天球思想及其医学意义 141
日月的运动及其医学意义 142
《黄帝内经》的历法医学思想 148
四分历 148
八节历 149
五运六气历 151
《黄帝内经》历法的医学意义 152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历 153
五运与六气 157
主运和客运——从天干纪年上预测 160
主气与客气——从地支纪年上预测 165
运气同化——从五运与六气的同性配合上预测 169
天符——岁运与司天相同 170
岁会——岁运与岁支相同 170
同天符——岁运太过与在泉相同 170
同岁会——岁运不及与在泉相同 171
太乙天符——岁运与司天、岁支相同 171
运气的预测与诊疗应用 171
五运预测与应用 172
六气预测与应用 173
对运气的评价 178
SARS与运气 180
第九章 医易会通的历史 185
先秦时代借卦象说病象 186
《周易》与《黄帝内经》 186
两书的成书年代 186
文字引用情况 189
阴阳思维方式 190
五行理论框架 104
象数思维模型 197
结论 204
《周易》与隋唐医学 206
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 206
孙思邈《千金方》 210
王冰《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211
《周易》与金元医学 214
刘完素火热论与寒凉派 214
张从正攻邪论与攻下派 215
李东垣脾胃论与补土派 216
朱震亨相火论与滋阴派 217
《周易》与明清医学 218
张介宾医易思想 218
明代其他医家 228
清代医家 229
现代医易研究 230
第十章 对医易研究的反思 231
医易研究元问题:“医易同源”与“医易会通” 232
从实践层面考察 234
从文字层面考察 235
从思维方式层面考察 235
医易会通的交点:象数符号模型 238
医易象数模型的类别 238
医易象数模型的特征 239
医易研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40
医易象数模型能不能替代人体生命模型 240
易学象数能不能直接运用于临床 241
医易研究如何在中医发展战略问题上提供理论指导 242
医易研究应采用什么方法 243
第十一章 中医遇到“哈姆雷特”问题 248
中医到底是不是科学 249
中医学建构的核心方法 251
中医理论(概念)研究的误区 252
如何走出“悖论”的怪圈 254
认清中医概念不是物质实体,而是关系实在 254
从中医自身规律出发寻求发展 255
走出生命认知误区 理清中医发展思路 257
附录 263
访谈一 中医药界应冷静对待杨振宁 263
访谈二 重视传统文化 培植中医发展土壤 268
访谈三 中医主体地位应坚定不移 274
后记 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