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定副词“就”的歧义现象》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田原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301079680
  • 页数:17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语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层面来研究评定副词“就”产生歧义的原因,通过语料查询软件PCTMD对150万字语料库的测试分析,归纳了评定副词“就”的句型结构特点,并提出了语音重读、设置语境以及近义词替换等避免歧义出现的方法,这一研究成果对于汉语语言学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都有一定的理论与应用价值。

第一章 引言 1

1.1 引言 2

1.2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0

1.3 基本假设 10

1.4 本研究的范围与限定 11

1.5 其他各章节的编排情况 12

第二章 对以往研究的总结与回顾 14

2.1 “就”(表靠近、接近)向连词的演变 15

2.2 “就”向范围—限定副词的演变 18

2.3 范围 20

2.3.1 对人与物范围的限定 20

2.3.2 对行为与状态范围的限定 22

2.4 评定时间与数量 24

2.4.1 “……+就” 28

2.4.1.1 表条件 28

2.4.1.2 评定时间 31

2.4.1.3 评定数量 34

2.4.2 “就+……” 37

2.4.2.1 限定范围 39

2.4.2.2 数量大/数量小 39

2.4.2.3 符合某种条件或要求 42

2.5 结论 45

第三章 对比“就”在北京话与台湾国语中的用法 46

3.1 语料库 47

3.1.1 陈映真的三部作品 48

3.1.2 东方白的作品 49

3.1.3 老舍的作品 50

3.1.4 王朔的作品 52

3.1.5 语料的形式 53

3.2 语料查询软件 53

3.3 语料分类 57

3.3.1 “就”的主要用法的对比 58

3.3.1.1 连词 58

3.3.1.2 副词 65

3.3.1.3 介词 65

3.3.1.4 动词和名词 66

3.3.1.5 北京与台湾语料的对比 67

3.3.2 “就”作为副词在北京话与台湾国语中的特点 71

3.3.2.1 强调 71

3.3.2.2 连续发生 73

3.3.2.3 评定时间和数量 74

3.3.2.4 限定范围 74

3.4 对比的结果 75

3.4.1 对比“就”在北京话及台湾国语中的异同点 75

3.4.2 对比“就”作为副词在北京话与台湾国语中的用法 75

3.4.3 对比“就”作为评定副词在北京话与台湾国语中的用法 79

3.5 结论 80

第四章 对比重音在北京话和台湾国语中的作用 82

4.1 应试者 83

4.1.1 讲北京话的应试者 84

4.1.2 讲台湾国语的应试者 85

4.2 问卷 87

4.2.1 句子与提问方式 88

4.2.1.1 评定数量 88

4.2.1.2 评定时间 92

4.2.2 录音与测试的形式 97

4.3 数据查询 98

4.3.1 收集数据 98

4.3.2 讲北京话的应试者的数据 99

4.3.3 讲台湾国语的应试者的数据 100

4.4 统计数据分析 101

4.4.1 可靠性分析 101

4.4.2 描述性的统计数据分析 101

4.4.3 变量分析(ANOVA) 102

4.5 结论 102

第五章 避免歧义的要素 103

5.1 语境区分语意 104

5.1.1 评定数量 104

5.1.1.1 数量大 105

5.1.1.2 用“就”表示数量大 114

5.1.1.3 用“就+……”表示数量小的特点 115

5.1.1.4 总结表示数量小的用法 121

5.1.2 表示时间 121

5.1.2.1 表示“晚”“时间长” 121

5.1.2.2 总结表示“晚”“时间长”的用法 124

5.1.2.3 表示“早”“时间短” 125

5.1.2.4 总结表示“早”“时间短”的用法 126

5.1.2.5 对比“就”的各种用法 127

5.2 其他可以替换“就”来表示相同意义的副词 128

5.2.1 “就+……已经……(了)”的结构 128

5.2.2 同义与近义副词的功能 131

5.2.2.1 “只”与“就” 131

5.2.2.2 “只”在台湾国语中的用法 132

5.2.2.3 “才”与“就” 133

5.2.2.4 “已经”与“就” 134

5.2.2.5 “只”“才”和“已经”的出现频率 135

5.3 结论 142

第六章 结论 144

6.1 总结 145

6.2 意义与启示 151

6.2.1 主要发现 151

6.2.2 研究方法 152

6.3 对今后研究的启示 152

附录A 应试者的语言背景 154

附录B 录音中的句子 155

附录C 答案 158

附录D 讲北京话的应试者的测试结果 167

附录E 讲台湾国语的应试者的测试结果 169

列表目录 173

参考文献 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