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第一节 问题 1
一、问题的提出 1
二、问题的界定 6
第二节 文献概述 10
一、中国经济法时空定位研究 10
二、中西方经济法比较研究 13
三、中国经济法根基研究 15
第三节 研究进路和研究框架 19
一、研究对象与时空定位 19
二、研究思路与研究进路 20
三、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22
第四节 基本概念 24
一、自由与平等 24
二、市场成功与市场失灵 30
三、现代市民社会与当代市民社会 31
四、立宪主义与宪政 32
五、前见 33
上篇 中国经济法根基的检视 35
第一章 中国经济法制度的根基检视 37
第一节 比较基点:中西方经济法的“共同基础” 37
一、“共同的”经济基础 39
二、“共同的”社会基础 41
三、“共同的”政治基础 45
四、“共同的”思想基础 47
第二节 参照系:西方经济法制度的根基 52
一、经济根基 52
二、社会根基 56
三、政治根基 63
四、思想根基 69
第三节 具体分析:中国经济法制度的根基 80
一、经济根基 81
二、社会根基 84
三、政治根基 92
四、思想根基 95
第四节 基本结论:中国经济法制度根基的缺失 104
一、中西方经济法制度根基的具体比较 104
二、中西方经济法制度根基的宏观比较 105
小结 108
第二章 中国经济法理论的根基检视 109
第一节 理论架构的根基 110
一、“中国问题”晦暗不明 110
二、研究框架的混用 114
第二节 市场观的根基 119
一、被凸显的市场失灵 119
二、被遮蔽的市场不完善 123
第三节 社会观的根基 126
一、现代市民社会被批判 126
二、当代市民社会被“换心” 128
第四节 国家观的根基 132
一、法治与宪政阙如 133
二、积极宪政国家观扭曲 135
三、国家主义盛行 138
第五节 价值观的根基 141
一、自由罕见及消极自由阙如 141
二、社会本位悬空 146
三、中西方经济法实质平等观的差异 154
小结 155
第三章 中国经济法的前见 156
第一节 历史观前见 156
一、进步主义历史观 157
二、普遍历史观 164
第二节 发展观前见 169
一、“千禧年追求”的表现 169
二、“千禧年追求”的寻根 175
第三节 前见的载体 180
一、经济学理论基础考证 180
二、经济学理论基础探源 184
小结 190
下篇 中国经济法根基的构建 193
第四章 中国经济法根基构建的前见 197
第一节 历史观的拓展 197
一、进步主义历史观的拓展 198
二、普遍历史观的拓展 201
第二节 发展观的拓展 206
一、“千禧年追求”的检视 206
二、“零碎工程”观 209
第三节 经济学理论期望 215
一、经济学理论的反思 215
二、经济学理论的期望 220
小结 225
第五章 构建中国经济法根基的理论进路 227
第一节 逻辑起点:人性假设 228
一、人性假设的矛盾 229
二、“社会人”假设的检视 231
三、人性的重设 236
第二节 思想根基:添加消极自由“质料” 239
一、添加消极自由的理论论证 239
二、添加消极自由的理论进路 246
第三节 经济根基:“市场失灵”中国化 257
一、“市场失灵”中国化的必要与可能 258
二、“市场失灵”中国化的尝试 261
三、“市场失灵”中国化的意义 262
第四节 社会根基:参与构建现代市民社会 269
一、现代市民社会:中国市民社会的构成部分 269
二、构建中国市民社会的经济法理论进路 275
三、参与构建现代市民社会的意义 281
第五节 政治根基:追寻国家干预理性的正当性 285
一、国家干预理性正当性的界定 285
二、追寻国家干预理性正当性的理论进路 288
三、追寻国家干预理性正当性的意义 297
小结 300
第六章 构建中国经济法根基的制度进路 303
第一节 消极自由价值的经济法制度进路 303
一、消极经济自由的经济法制度落实 304
二、积极经济自由“消极”的制度落实 311
第二节 “好的市场经济”的经济法制度进路 319
一、“好的市场经济”之界定 319
二、个人权利界定清晰而可靠的经济法保障 323
三、政府与民争利的经济法约束 327
四、政府与经济人合谋争利的经济法约束 331
第三节 中国市民社会的经济法制度进路 333
一、经济法立法确认 334
二、经济法司法支持 340
三、建立消费者私人诉权制度 345
第四节 宪政中国的经济法制度进路 350
一、渐进宪政与经济法之路 350
二、渐进宪政经济法之路的总体思路 352
三、渐进宪政经济法之路的主要领域 358
小结 365
结束语 367
主要参考文献 370
后记 394
致谢 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