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供应链管理概论 2
第1章 供应链管理与发展趋势 2
1.1 供应链管理概念与相关技术领域 2
1.1.1 日本学者对供应链管理的定义和见解 2
1.1.2 美国学者对供应链管理的定义和见解 3
1.1.3 日本和美国在供应链管理关注点上的差异 5
1.1.4 根据供应链管理业务功能分类法 6
1.1.5 根据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物品和时间流动顺序分类法 7
1.2 供应链管理发展趋势和教育课题 12
1.2.1 日本和其他国家在供应链管理领域的专利申请情况 13
1.2.2 日本和美国的主要企业申请专利特征 13
1.2.3 关于供应链管理市场规模与技术贸易收支概况分析 14
1.2.4 从供应链管理专利的竞争力看SCM发展趋势 15
1.2.5 从日美欧的非专利文献看竞争力比较 16
1.2.6 日美欧与供应链管理技术相关的产业政策与今后课题 16
1.2.7 美国与供应链管理技术相关的政策和模式 17
1.2.8 日本与供应链管理相关政策的模式及其课题 17
1.2.9 关于日本研究开发实力强项领域的培育问题 19
1.2.10 与供应链管理应用相关的教育政策课题充实 19
1.3 供应链管理的特性 19
1.3.1 供应链定义 20
1.3.2 供应链构成与功能 21
1.3.3 服务功能和流通渠道 22
1.3.4 与市场结构相适应的供应链结构 23
1.3.5 供应链管理分类 24
1.3.6 供应链管理目标 24
1.3.7 供应链管理的具体活动 26
1.3.8 供应链管理带来的变革内容 28
1.3.9 广义供应链管理发展过程 29
1.4 供应链管理的本质与推动主体 31
1.4.1 供应链管理的本质 31
1.4.2 供应链管理的推动主体 33
1.4.3 供应链企业之间双赢合作关系 33
1.4.4 建立向消费者让利的价值链 35
1.4.5 供应链管理与其他企业联合体的关系 36
1.4.6 企业联合体类型的目标与功能深化 37
1.4.7 现代物流管理网络经济性考察 38
1.4.8 流通渠道的导向分析 39
1.5 与SCM相关软件及其主要功能 40
1.5.1 关于供应链整体最佳化走向 40
1.5.2 支持SCM软件的技术 42
1.5.3 注意ATP和CTP的区别 43
第2章 理想供应链管理的思考方法 47
2.1 供应链总体最佳化设计 47
2.1.1 重新制定营业的经营战略 48
2.1.2 确立企业变革的基本目标 48
2.1.3 确立供应链管理的宏观构思 50
2.1.4 决定企业改革的具体目标 54
2.2 建立PDCA循环体系和经营系统调整 57
2.2.1 建立PDCA循环体系 57
2.2.2 调整经营系统 58
2.2.3 通过信息共享掌握客户需求 59
2.2.4 加强市场调研能力 59
2.2.5 善于预测市场需求风险 60
2.3 建立最佳化的流通渠道 60
2.3.1 库存管理策略健全化 61
2.3.2 缩短供应链全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62
2.3.3 改善现金流通状况 63
2.4 供应链基本结构设计 64
2.4.1 推进供应链事业价值的社会认同 64
2.4.2 分析供应链成员现状 65
2.4.3 运用框架分析供销联合平台 65
2.4.4 捕捉经营环境的变化过程 66
2.4.5 明确经营课题 67
2.4.6 部门之间供应链战略重建 67
2.4.7 主要成本部门决定 68
2.4.8 产品周期控制标准制定 69
2.4.9 重视采购部门改革 69
2.4.10 开展缩短周期业务 70
2.4.11 彻底调整物流运输和配送途径 70
2.4.12 建立假说和攻克课题 72
第3章 供应链管理模式简介 73
3.1 快速客户响应法(ECR)及其拓展模式 74
3.1.1 快速反应系统(QR) 74
3.1.2 快速客户响应法(ECR) 75
3.2 ECR法在日本零售业的应用模式 77
3.2.1 制造与销售联合体 78
3.2.2 日本药品行业的ECR供应链模式 79
3.2.3 配送与销售联合体 81
3.2.4 日本食品和水产行业的供应链管理模式 82
3.2.5 超级市场与货源供应商的供应链模式 83
3.2.6 日本日用杂货供应链结构的利弊和课题 84
3.3 电器销售商与家电制造商的供应链模式 86
3.3.1 一般家电的供应链管理模式 86
3.3.2 Dell供应链模式 88
3.3.3 IBM关注中小企业成长的营销策略 89
3.4 供应商主导型的在库管理模式 91
3.4.1 一般自动补充订购模式 91
3.4.2 由供应商(卖方)主导型的在库管理模式 92
3.4.3 汽车行业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架构 92
3.5 改善成本的供应链架构 96
3.5.1 以改善成本为目标的供应链管理模式 96
3.5.2 德国企业服务商模式 98
第4章 重建供应链的战略与设计实例 100
4.1 重建供应链的经营战略分析 100
4.1.1 寻求供应链的重要因素间的平衡 100
4.1.2 明确部门目标和确定不同功能 101
4.1.3 重建供应链管理的价值分析 102
4.1.4 关于商务平台的分析 103
4.1.5 不同业务产品和市场战略分析 105
4.2 供应链管理现状分析要点 106
4.2.1 具备全面掌握供应链现状的成员素质 106
4.2.2 计划分析、实施和业绩管理 107
4.2.3 寻找问题发生的原因 108
4.2.4 寻找约束条件解决现实问题 109
4.2.5 熟悉不同部门的分析要点 109
4.2.6 分析库存管理业务的要点 110
4.3 供应链管理模式的设计实例 112
4.3.1 电子产品的制造管理和工程管理的一般模式 112
4.3.2 一般电子产品的综合生产支援系统构成 114
4.3.3 生产计划子系统功能概要 114
4.3.4 工程管理子系统功能概要 115
4.3.5 工序管理基本业务流程 116
4.3.6 产品质量管理子系统功能概要 117
4.3.7 产品合格率管理分析模块功能概要 118
4.3.8 产品合格率管理与分析子系统功能概要 119
4.3.9 设备管理子系统功能概要 121
4.3.10 设备定期检验管理子系统功能概要 122
第5章 ERP与发展趋势 124
5.1 ERP软件包与功能简介 124
5.1.1 ERP软件包与ERP 124
5.1.2 ERP软件包的特征 126
5.1.3 ERP系统是骨干业务的软件系统 127
5.1.4 目前骨干业务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129
5.1.5 理想的ERP软件包与现实中的ERP功能的差异 130
5.1.6 正确区分ERP、ERP系统与ERP软件包 131
5.2 对应变革的企业信息系统 133
5.2.1 新时代的企业信息系统ERP 133
5.2.2 标准ERP软件包产品的功能模块 134
5.2.3 具有代表性的ERP软件包和制造商简介 136
5.2.4 关注ERP的真正原因 138
5.3 关于ERP优缺点剖析 139
5.3.1 软件包优点 140
5.3.2 流水账型数据库与业务整合 140
5.3.3 经营分析与计数管理资源的最佳整合 141
5.3.4 用户/服务器操作环境的魅力 142
5.3.5 促进企业办公系统自动化和信息化 142
5.3.6 企业制造系统与相关资源系统一体化 143
5.3.7 实现无纸化贸易系统及其周边资源的整合 144
5.4 商务和业务处理过程变革 145
5.4.1 顺应全球化社会的信息系统 146
5.4.2 日本企业在引进ERP过程中的特殊课题 147
5.4.3 ERP的理念与企业现实的差距 148
5.5 ERP的发展趋势 148
5.5.1 从MRP到ERP的演变 148
5.5.2 ERP软件包的发展动态 149
5.5.3 ERP市场及其动向 150
5.5.4 ERP系统的目标与课题 151
5.5.5 ERP软件包骨干业务内容的变更 154
第6章 供应链结构与安全在库的设计准则 156
6.1 供应链宏观结构与安全在库的设计准则 156
6.1.1 供应链与现代物流管理活动 156
6.1.2 供应链的宏观结构与安全在库的设计准则 157
6.1.3 预测精度的改善措施 158
6.1.4 企业极限利益核算模式的应用 159
6.2 瓶颈方式的界限与约束条件理论 159
6.2.1 约束条件理论 160
6.2.2 TOC生产率会计 163
6.2.3 供应链中的关键商务模块 165
6.2.4 JIT模式的利弊 165
6.3 其他竞争企业动态与选择战略伙伴 165
6.3.1 建立企业独立的竞争地位 165
6.3.2 积极扩大供应链和企业领袖角色 166
6.3.3 公平地选择合作伙伴 167
6.4 各种与SCM相关管理模式的差异点 169
6.4.1 关于ERP、VBM与SCM的差异点 169
6.4.2 SCP与SCE的关系与利弊 169
6.4.3 关注BPR、ERP与SCM的关系 170
6.4.4 关于IPR的真实含义 170
6.4.5 正确地理解供应链含义 170
6.5 计算机仿真技术在SCM宏观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171
6.5.1 资金流改善过程中的仿真设计准则 171
6.5.2 仿真技术与IT策略(Strategies)的关系 173
第7章 供应链管理微观结构设计 175
7.1 明确供应链改革目标与重点措施 176
7.1.1 关于改革方案的筛选 176
7.1.2 制定改革重点措施 176
7.1.3 改革效果预估与制订执行计划 177
7.2 供应链设计顺序 177
7.2.1 关于总体程序设计 177
7.2.2 计划与执行程序设计 177
7.2.3 制订和整合业务计划 178
7.2.4 执行系统程序内容和设计 179
7.3 供应链管理组织设计标准 181
7.3.1 供应链管理组织设计标准 181
7.3.2 架构新供应链责任确认 182
7.3.3 重建供应键的前期准备 183
7.3.4 重建相关企业间的规则 184
7.4 供应链信息系统设计步骤 184
7.4.1 准确描述信息系统蓝图 184
7.4.2 调配与生产等子系统的开发 185
7.4.3 物流和销售子系统的架构 187
7.4.4 确定信息系统业务范围及其实施准则 188
7.4.5 企业内外系统的整合 189
7.5 供应链运行基本规则与管理人员培训 190
7.5.1 从建立管理制度上保证稳定改革效果 190
7.5.2 坚持强制渗透信息系统的手段 190
7.5.3 根据供应链模块重组管理机构 191
7.5.4 保持管理者重整经营系统的热情 191
第8章 大型物流园区规划原则与要点 193
8.1 大型物流园区的定义与基本功能 193
8.1.1 物流园区的定义 193
8.1.2 物流园区的功能 193
8.1.3 日本公共物流基地的法律化 194
8.2 公共物流基地功能与国土经营 195
8.2.1 国土经营与物流行政的关系 195
8.2.2 公共物流资本的构成及其课题 196
8.2.3 公共流通基地的网络化 196
8.3 公共物流基地功能与产业高度化支援 197
8.3.1 关于支援中小企业效率化对策 198
8.3.2 促进个体营业向集团营业模式转换 198
8.3.3 社会性课题的对策 199
8.3.4 物流网络架构的支援对策 199
8.4 日本公共流通基地的整合现状与课题 200
8.4.1 日本公共流通基地的整合与课题 200
8.4.2 区域资源的再整合策略 201
8.5 公共物流基地与现代物流管理网络架构 201
8.5.1 现代物流管理网络的核心条件是公共流通据点 201
8.5.2 架构物流网络的课题 202
8.5.3 批发专用的物流中心RDC与FDC 202
8.5.4 广域物流(配送)中心的设置准则 203
8.6 流通基地整合与行政基本课题 204
8.6.1 财政的对策 204
8.6.2 行政支援一体化和组织化 205
第9章 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功能和基本架构准则 206
9.1 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基本功能 206
9.1.1 大型物流配送中心的种类 206
9.1.2 大型物流配送中心的设置目标 209
9.1.3 大型配送中心的基本功能 209
9.1.4 通过配送中心统一送货所达到的效果 211
9.1.5 大型综合物流配送中心的功能概要 211
9.1.6 综合型配送中心的作业内容 213
9.2 配送中心的总体规划和可行性调研 214
9.2.1 总体规划的前期准备工作 214
9.2.2 物流配送中心可行性规划阶段 217
9.2.3 系统规划和基本流程设计阶段 218
9.2.4 总体规划方案比较与评价阶段 220
9.2.5 具体方案设计阶段 221
9.2.6 计划实施阶段 221
9.2.7 系统测试和验证阶段 221
9.3 物流配送中心设计的基本资料分析 224
9.3.1 现有订货业务的变化趋势分析 225
9.3.2 关于商品种类和数量的定量化分析 227
9.3.3 商品特性分析和储运单位设计 228
9.4 物流(配送)中心总体规划的定性化分析 229
9.4.1 物流(配送)中心的基本作业流程简介 230
9.4.2 进货、装卸和储存作业 231
9.5 进货作业总体规划设计原则 231
9.5.1 进货作业系统架构原则 232
9.5.2 进货、装卸、储存作业一条龙模式设计准则 232
9.5.3 储运作业一体化模式设计 232
9.5.4 商品分类、编号和进货标识的国际化和标准化设计准则 232
9.5.5 商品分类模式设计准则 232
9.5.6 商品编号基本准则 232
9.6 商品检验模式设计准则 235
9.6.1 商品检验项目内容 235
9.6.2 与现代化物流配送模式相适应的检验对策 235
9.7 装卸作业规划要点 236
9.7.1 装卸作业流程规划的注意事项 237
9.7.2 装卸作业标准化和国际化推进 238
第10章 综合大型物流配送中心作业流程设计准则 239
10.1 货物配送中心作业计划制订 239
10.1.1 拟配送物品概况调研 239
10.1.2 配送部门业务量决定 239
10.1.3 制订每周配送量 239
10.1.4 作业时间表制订 240
10.1.5 中转进货传送带数量计算 241
10.1.6 商品检验区设计 242
10.1.7 商品检验能力设计 242
10.2 商品储存管理作业流程设计准则 243
10.2.1 储存模式设计 243
10.2.2 储存作业规划 244
10.2.3 储存位置指定原则 245
10.2.4 储存管理衡量指标 246
10.2.5 商品管理策略的规划准则 247
10.2.6 订货经济批量确定准则 249
10.2.7 储存决策因素分析 249
10.2.8 常用库存补充模式 250
10.3 商品盘点作业流程设计准则 251
10.3.1 商品盘点作业的必要性和具体内容 251
10.3.2 盘点作业程序和结果分析 252
10.3.3 关于盘点结果的评价指标 254
10.4 货物分拣作业流程设计准则 255
10.4.1 分拣作业流程的规划准则 255
10.4.2 典型分拣作业系统的核心功能 256
10.4.3 分拣效率分析 257
10.4.4 商品分拣补充作业流程的设计准则 261
10.5 与配送业务相关的现代物流管理信息功能 264
10.5.1 分拣信息表达方式 264
10.5.2 订单的信息处理 265
10.6 发货作业和配送作业流程的设计 267
10.6.1 发货作业流程的设计 267
10.6.2 配送作业流程的设计 268
第11章 大型物流中心信息与信息管理系统架构 273
11.1 物流中心信息与信息管理系统架构 273
11.1.1 信息系统架构步骤 273
11.1.2 信息系统概要设计 274
11.2 中转型物流中心的信息系统 283
11.2.1 综合型中转物流中心的信息相关图 283
11.2.2 中转型物流管理系统的业务流程设计基本准则 286
11.3 库存型流通中心的信息系统 296
11.3.1 库存型物流中心的信息相关图 296
11.3.2 库存型物流中心的进货准备信息功能 297
第2部分 运筹学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 302
第12章 运筹学与现代物流管理系统工程 302
12.1 运筹学在现代物流管理系统工程中的应用 302
12.1.1 运筹学的特点 302
12.1.2 运筹学的研究范畴和发展趋势 303
12.1.3 运筹学的研究方法及其未来 304
12.2 生产系统工程学的基础理论 310
12.2.1 系统手段和系统工程 310
12.2.2 复杂系统科学的应用领域 310
12.3 层次分析法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 311
12.3.1 AHP分析法的原理 313
12.3.2 区分信息等级极限能力的标度CR 314
12.3.3 AHP的层次模型架构 315
12.3.4 AHP的计算方法 316
12.3.5 利用AHP法进行多目标评价和决策的实例 317
第13章 贮存理论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 321
13.1 贮存概念在物流领域中的表现 321
13.1.1 贮存的基本概念 321
13.1.2 贮存论的基本定义和概念 322
13.1.3 贮存论需要解决的问题 323
13.2 常见的确定性贮存模型及其实例 324
13.2.1 经济订购批量模型及其实例 324
13.2.2 定点订货模型 327
13.2.3 交货期短与缺货需补足模型 330
13.2.4 交货期长与缺货需补足模型 333
13.2.5 允许价格折扣的贮存模型 336
13.3 随机性贮存模型及其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338
13.3.1 随机性贮存策略的基本求解方法 339
13.3.2 定期定量订货策略的分析 341
13.3.3 需求为连续型随机变量的贮存策略特征 345
13.3.4 双堆法——(s,S)型贮存策略 346
13.3.5 完全随机离散型的贮存策略 352
13.3.6 ABC堆放法 353
13.3.7 某些特殊类型的贮存模型 354
第14章 排队论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 356
14.1 排队论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 356
14.1.1 排队现象及其物流成本和服务质量的关系 356
14.1.2 排队论的基本概念和系统特征 357
14.1.3 排队系统的基本模式简介 361
14.2 排队系统的实例分析 370
14.2.1 标准的M/M/1模型(M/M/1/∞/∞) 370
14.2.2 M/M/1/∞/∞系统运行指标计算 374
14.2.3 M/M/c/∞/∞标准模型 376
14.2.4 M/M/c型系统和c个M/M/1型系统效率比较 379
14.2.5 其他排队系统实例 380
14.3 排队系统的随机模拟法和系统最优化 387
14.3.1 具有特殊需求的排队系统 388
14.3.2 排队系统的随机模拟法简介 391
14.3.3 排队系统的最优化问题和求解思路 394
第15章 图论与大型物流园区(基地)的规划 399
15.1 最短配送线路设计 399
15.1.1 设备更新问题 399
15.1.2 最佳配送线路的设计 401
15.2 网络规划法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应用 407
15.2.1 网络图及绘制 407
15.2.2 关键路线与网络时间 410
15.2.3 具体应用举例 414
第16章 动态规划法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 419
16.1 动态规划法与配送线路设计 419
16.1.1 多阶段决策问题的活动特点 419
16.1.2 动态规划法的基本思路 420
16.1.3 动态规划的基本概念 422
16.2 动态规划法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 424
16.2.1 资源分配问题 425
16.2.2 资源分配的动态规划基本方程 427
16.2.3 生产计划与库存问题 430
16.2.4 物流配送线路的组合优化问题 434
16.2.5 动态规划法在物流领域中的其他应用 436
参考文献 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