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 导论:教育范式转变 1
Chapter 2 效能保证的范式转变:教育改革的三大浪潮 13
Chapter 3 多元思维与多元创造力的行动学习 47
Chapter 4 学生自我学习:网络化环境理论 101
Chapter 5 课程的全球化与本土化:范式转变与多元理论 135
Chapter 6 学校的多层自我管理:实践与研究 165
Chapter 7 教师效能的研究:教学、整体性及专业取向 209
Chapter 8 亚太地区教育改革的新趋势 253
Chapter 9 迈向第三波:香港教育改革个案 289
索引 323
表2.1 第一浪潮改革的效能保证模式 19
表2.2 第二浪潮改革的效能保证模式 24
表2.3 新世纪的学校功能 29
表2.4 追求学习的新范式 33
表2.5 三次改革浪潮的效能保证范式 39
表3.1 行动学习中情境多元思维的类型 57
表4.1 网络化环境与学习者的心智准备 114
表4.2 网络化环境与学习行动计划 118
表4.3 网络化环境与学习行动 120
表4.4 网络化环境与自我学习的监察 122
表4.5 网络化环境与对心智系统的反馈 124
表5.1 课程发展的范式转变 141
表5.2 在全球化中培养本土知识和促进人类发展的多元理论 143
表6.1 不同层面的自我管理过程 168
表6.2 学校多层自我管理的实行阶段 173
表6.3 解冻阶段——为学校层面的自我管理作准备 174
表6.4 解冻阶段——为小组层面的自我管理作准备 175
表6.5 解冻阶段——为教师层面的自我管理作准备 176
表6.6 强化阶段的可能工作 179
表6.7 四类学校自我管理汇总表(Z分数的均值和标准差) 190
表6.8 HHH学校和LLM学校的剖析表 199
表6.9 HHH学校和LLM学校的学生表现(香港学科测试) 200
表7.1 单组份策略 216
表7.2 双组份关系策略 218
表7.3 多组份关系策略(例子) 219
表7.4 高专业取向学校与低专业取向学校之比较 233
表7.5 教师专业取向与学生教育结果(相关系数) 235
表7.6 教师专业取向与班级管理(皮尔逊相关系数) 237
表7.7 教师专业取向与工作态度(皮尔逊相关系数) 238
表7.8 教师专业取向与组织因素(皮尔逊相关系数) 240
表7.9 专业取向与组织因素之分步复回归分析 242
表9.1 当前教育改革中存在的潜在制约 303
图2.1 学校内部效能的结构 17
图2.2 学校内部效能的增值 21
图2.3 学校效能的增值与创值 37
图2.4 动态方式追求全面效能最大化 40
图3.1 本地和全球情境下的行动学习循环 52
图3.2 行动学习中的思维层次 73
图3.3 向上整合性多元思维(例子) 76
图3.4 向下整合性多元思维(例子) 77
图3.5 表面化多元思维风格剖面(例子) 79
图3.6 深层次多元思维风格剖面(例子) 79
图3.7 创造力的层次 81
图3.8 思维中的单一创造力(例子) 82
图3.9 思维中的二元创造力(例子) 84
图3.10 思维迁移产生的创造力(例子) 86
图4.1 网络化人际和IT环境下的自我学习循环 106
图4.2 网络化人际环境:由相互关联的自我学习者和教室组成网络化学校 112
图4.3 网络化人际环境:由相互关联的学习国家和社群组成网络化全球情境 112
图5.1 课程发展的多元理论的特征 153
图5.2 本土化的全球化:课程发展 154
图6.1 自我管理技巧的层次 184
图6.2 底层自我管理学校剖析图 192
图6.3 中等自我管理学校剖析图 194
图6.4 拙劣自我管理学校剖析图 195
图6.5 顶层自我管理学校剖析图 196
图6.6 四类自我管理学校剖析汇总 197
图6.7 HHH学校和LLM学校剖析图 198
图7.1 教师教学效能的结构 213
图7.2 教师整体效能概念架构图 223
图7.3 高、低专业取向学校剖析图:学生教育结果与教师管理 236
图7.4 高、低专业取向学校剖析图:教师工作态度 239
图7.5 高、低专业取向学校剖析图:学校组织特征 242
图8.1 不同层面的教育改革趋势 258
图9.1 香港教育改革的可能局面 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