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编 唐后期的财政收支第一章 度支收支 3
第一节 两税 3
一 由租庸调向两税的发展——肃代时唐赋税制的发展趋势 5
二 两税法实施过程 19
三 两税的税额 29
四 旨支米 50
第二节 两税的附加税 58
一 青苗钱 58
二 榷酒 75
三 税草 92
四 其他附加税 102
第三节 度支收入估算 113
一 度支所掌盐利 113
二 度支所掌屯田 121
三 度支收入估算 125
第四节 度支支出 126
一 供军 127
二 供官吏禄俸等 143
三 鸿胪礼宾等费 150
四 运输费 162
五 供宫禁、诸司及其他杂支用 167
六 度支支出小结 171
第二章 盐铁收支 174
第一节 盐利收入 174
一 盐利定额 175
二 盐价 179
三 盐利收入估算 183
第二节 盐铁使下其他收入 186
一 茶利 186
二 矿冶与铸钱 191
第三节 盐利入库及其支用演变 198
第四节 盐铁司支用 202
一 盐本 202
二 漕庸 203
三 盐铁司官吏俸禄 205
四 供军 207
五 供宫禁服御等 208
六 盐铁进奉 209
七 供延资库 214
小结 215
第三章 户部收支 217
第一节 户部钱的形成 217
一 贞元四年以前的户部钱 219
二 李泌对户部钱的改革 225
第二节 户部钱的扩大 230
一 张滂增税茶与户部备水旱职能 230
二 诸色无名钱 232
三 除陌钱的增加 234
四 常平义仓 235
五 户部产业 237
第三节 户部钱数量估计 238
第四节 户部钱物的支用 243
一 官俸类 243
二 和籴 251
三 备水旱 255
四 供军 258
五 户部支出的演变 260
第四章 内库收支 262
第一节 土贡——以口味贡为中心 262
一 唐长安大明宫夹城内出土封泥 263
二 封泥所反映的贡献种类及入库状况 267
三 唐后期的口味贡献种类及其演变 271
四 口味贡与口味献 287
五 口味贡的入贡状况 293
六 口味贡的支用 304
第二节 进奉 307
一 唐前期的进奉 308
二 肃代时期的进奉 313
三 两税法以后的进奉 323
第三节 进奉与宦官 351
一 开天时的进奉与高力士 351
二 肃代时进奉与宦官权势 354
三 德宗以后的进奉及其与宦官的关系 358
四 宦官、进奉与穆宗以后政治 369
五 晚唐的政治与内库财政 379
第四节 宣索 382
第五节 供御与内库支出 387
一 供御简述 387
二 内库支出 391
第五章 地方收支 406
第一节 两税的留州与送使 407
第二节 道州两税外的其他收入 410
一 赋税收入 410
二 田产收入 414
三 经商赢利收入 416
第三节 道、州支出 422
一 留州、送使独立支用 422
二 使、州支出的构成 423
三 军资钱物斛斗 426
四 杂给钱物 431
五 诸色公用 438
小结 442
第六章 其他收支 446
第一节 蠲放与科配 446
一 蠲放 447
二 科配 461
第二节 诸司(诸使、诸军)收支 473
一 诸司、使的基本支出 474
二 公廨本钱 475
三 诸司、使的其他收入 481
四 诸军、诸司、诸使营利 484
第三节 内庄宅使收支 489
第四节 赃罚等钱与卖官鬻爵 495
一 赃罚等钱及其支用 495
二 卖官鬻爵 505
第五节 唐后期的支出方式 508
一 本色支用 509
二 占额支用 509
三 滚同支用 510
四 添给支用 511
五 逐便(随便)支用 512
六 方圆支用 513
七 借便支用 515
八 资助、救接 519
九 占留支用 521
第七章 货币与物价 524
第一节 虚实估与虚实钱 525
一 何谓虚实钱 526
二 虚实估的产生 529
三 元和中的盐法、两税改革与省估 533
四 虚实估与国家财政 539
第二节 唐代财政领域的“加饶”现象 552
第三节 “飞钱”考 559
第八章 唐代后期:中国财政史上的新时代 570
第一节 挟工商之术:官吏与观念 570
一 新型的理财官吏体系 570
二 理财观念向士大夫阶层的渗透 577
第二节 财政与政治 580
一 宦官专权 580
二 藩镇割据 580
三 唐后期朝臣与政治集团间的斗争 584
四 边军无功 585
五 民乱与唐亡 589
第三节 异军突起:商贾在唐后期财政中的作用 590
一 商税与税商 590
二 国家财政与商品经济 604
第四节 上下交争利 611
一 国家财政与内库争夺进奉的斗争 611
二 中央与地方争夺财利 622
三 中央财政机构之间的财利争夺 634
附录一 表格中的缩略语 638
附录二 作者所发表与本书相关论文目录 639
后记 640
再版后记 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