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学 新世纪第2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熊曼琪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801564243
  • 页数:351 页
图书介绍:本教材以中医经典医著《伤寒论》及历代研究、发展《伤寒论》学术成就为研究对象,系统介绍辨证的内涵与理论方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伤寒学的基本定义与构成要素 1

第二节 《伤寒论》的地位、形成与发展概况 2

一、《伤寒论》的学术地位 2

二、《伤寒论》的作者及成书的历史背景 2

三、《伤寒论》的流传与发展 3

第三节 《伤寒论》的学术渊源与成就 4

一、《伤寒论》的学术渊源 4

二、《伤寒论》的学术成就 5

第四节 伤寒的涵义与六经病的传变 5

一、伤寒的涵义 5

二、六经病的传变 6

第五节 《伤寒论》的辨证方法 7

一、六经、六经病与六经辨证 7

二、六经辨证的方法 7

三、六经辨证与其他辨证方法的关系 9

(一)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的关系 9

(二)六经辨证与脏腑经络辨证的关系 10

第六节 《伤寒论》的治则治法 11

第二章 太阳病辨证论治 13

概论 13

第一节 太阳病辨证纲要 14

一、太阳病提纲 14

二、太阳病分类 15

三、辨病发于阳与病发于阴 19

四、辨太阳病传变与否 19

第二节 太阳病本证 21

一、中风表虚证 21

(一)桂枝汤证 21

(二)桂枝汤禁例 28

(三)桂枝汤证兼证 29

1.桂枝加葛根汤证 29

2.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 31

3.桂枝加附子汤证 33

4.桂枝去芍药汤证 35

5.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 36

6.桂枝新加汤证 37

二、伤寒表实证 39

(一)麻黄汤证 39

(二)汗法禁例 43

(三)麻黄汤证兼证 46

1.葛根汤证 46

2.葛根加半夏汤证 48

3.大青龙汤证 49

4.小青龙汤证 52

三、表郁轻证 54

(一)桂枝麻黄各半汤证 54

(二)桂枝二麻黄一汤证 56

(三)桂枝二越婢一汤证 58

第三节 太阳病变证 61

一、变证治则及辨证要点 61

(一)变证治则 61

(二)辨寒热真假 62

(三)辨虚证实证 64

(四)表里先后治则 66

(五)标本缓急治则 67

二、热证 68

(一)栀子豉汤类证 68

1.栀子豉汤证、栀子甘草豉汤证、栀子生姜豉汤证 68

2.栀子厚朴汤证 70

3.栀子干姜汤证 72

4.栀子汤禁例 73

(二)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 73

(三)白虎加人参汤证 75

(四)葛根芩连汤证 76

三、虚证 78

(一)心阳虚证 78

1.桂枝甘草汤证 78

2.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 79

3.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 81

4.桂枝加桂汤证 82

5.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 83

(二)脾虚证 85

1.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 85

2.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 86

3.小建中汤证 88

4.桂枝人参汤证 89

(三)肾阳虚证 91

1.干姜附子汤证 91

2.茯苓四逆汤证 92

3.真武汤证 93

(四)阴阳两虚证 95

1.甘草干姜汤证、芍药甘草汤证 95

2.芍药甘草附子汤证 97

3.炙甘草汤证 98

四、太阳蓄水证 100

附:茯苓甘草汤证 102

五、太阳蓄血证 103

(一)桃核承气汤证 103

(二)抵当汤证 106

(三)抵当丸证 107

六、结胸证 108

(一)结胸辨证 108

(二)热实结胸证 109

1.大陷胸汤证 109

2.大陷胸丸证 112

3.小陷胸汤证 113

(三)寒实结胸证 115

(四)结胸证预后 116

附:脏结证 117

七、痞证 118

(一)痞证的成因及证候特点 118

(二)热痞证 118

1.大黄黄连泻心汤证 118

2.附子泻心汤证 121

(三)寒热错杂痞证 123

1.半夏泻心汤证 123

2.生姜泻心汤证 125

3.甘草泻心汤证 127

(四)痰气痞证 129

(五)水痞证 130

(六)痞证误下后下利的辨治 131

八、上热下寒证 132

九、火逆证 134

十、欲愈候 137

第四节 太阳病疑似证 138

一、十枣汤证 138

二、瓜蒂散证 140

三、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 142

第五节 太阳病欲解时 144

附:备考原文 145

小结 147

第三章 阳明病辨证论治 150

概论 150

第一节 阳明病辨证纲要 151

一、阳明病提纲 151

二、阳明病病因病机 152

三、阳明病脉证 153

第二节 阳明病本证 155

一、阳明病热证 155

(一)栀子豉汤证 155

(二)白虎汤证 156

(三)白虎加入参汤证 158

(四)猪苓汤证 161

二、阳明病实证 163

(一)承气汤证 163

1.调胃承气汤证 163

2.小承气汤证 165

3.大承气汤证 167

(二)麻子仁丸证 174

(三)导下法 176

(四)下法辨证 178

(五)下法禁例 181

三、阳明病寒证 182

四、阳明病虚证 185

第三节 阳明病变证 186

一、发黄证 186

(一)湿热发黄证 186

1.茵陈蒿汤证 186

2.栀子柏皮汤证 188

3.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 189

4.小柴胡汤证 190

(二)寒湿发黄证 192

(三)火劫发黄证 192

二、血热证 193

(一)衄血证 193

(二)下血证 193

(三)蓄血证 194

第四节 阳明病预后 195

第五节 阳明病欲解时 196

附:备考原文 196

小结 197

第四章 少阳病辨证论治 199

概论 199

第一节 少阳病辨证纲要 200

一、少阳病提纲 200

二、少阳病治禁 201

第二节 少阳病本证 202

一、小柴胡汤证 202

二、小柴胡汤禁例 209

第三节 少阳病兼变证 210

一、少阳病变证治则 210

二、柴胡桂枝汤证 210

三、太阳少阳并病刺法 212

四、大柴胡汤证 213

五、柴胡加芒硝汤证 215

六、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217

七、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219

八、黄芩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 221

九、热入血室证 223

第四节 少阳病传变及预后 225

第五节 少阳病欲解时 226

附:备考原文 226

小结 226

第五章 太阴病辨证论治 228

概论 228

第一节 太阴病辨证纲要 229

第二节 太阴病本证 229

第三节 太阴病兼变证 230

一、太阴兼表证 230

二、太阴腹痛证 231

三、太阴发黄证 233

第四节 太阴病预后 234

一、太阴中风欲愈候 234

二、太阴阳复自愈候 234

三、太阴转属阳明候 235

第五节 太阴病欲解时 235

小结 236

第六章 少阴病辨证论治 237

概论 237

第一节 少阴病辨证纲要 238

一、少阴病提纲 238

二、少阴寒化证辨证要点 238

三、少阴病治禁 240

第二节 少阴病本证 240

一、少阴病寒化证 240

(一)四逆汤证 240

(二)通脉四逆汤证 242

(三)白通汤证 244

(四)白通加猪胆汁汤证 245

(五)附子汤证 246

(六)真武汤证 248

(七)桃花汤证 249

(八)正虚气陷证 250

二、少阴病热化证 251

(一)黄连阿胶汤证 251

(二)猪苓汤证 252

(三)大承气汤证 253

第三节 少阴病兼变证 254

一、少阴病兼表证 254

(一)麻黄细辛附子汤证 254

(二)麻黄附子甘草汤 255

二、热移膀胱证 257

三、伤津动血证 257

第四节 少阴病疑似证 258

一、四逆散证 258

二、吴茱萸汤证 260

第五节 咽痛证 260

一、猪肤汤证 260

二、甘草汤证、桔梗汤证 262

三、苦酒汤证 263

四、半夏散及汤证 264

第六节 少阴病预后 265

一、正复欲愈证 265

二、阳回可治证 266

三、正衰危重证 267

第七节 少阴病欲解时 269

附:备考原文 269

小结 269

第七章 厥阴病辨证论治 271

概论 271

第一节 厥阴病辨证纲要 272

第二节 厥阴病本证 272

一、厥阴病寒热错杂证 272

(一)乌梅丸证 272

(二)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 275

(三)麻黄升麻汤证 276

二、厥阴病寒证 278

(一)当归四逆汤证 278

(二)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证 280

(三)吴茱萸汤证 281

三、厥阴病热证 282

第三节 厥热胜复辨 283

第四节 四肢厥逆辨 286

一、厥逆的病机与证候特点 286

二、厥逆辨治 286

(一)热厥 286

1.热厥的特点与治禁 286

2.热厥轻证 287

3.热厥重证 287

(二)寒厥 288

1.阳虚阴盛厥 288

2.冷结膀胱关元厥 288

(三)痰厥 289

(四)水厥 290

三、厥证治禁与寒厥灸法 290

第五节 呕哕下利辨 291

一、辨呕哕证 291

(一)阳虚阴盛证 291

(二)邪传少阳证 292

(三)痈脓致呕证 292

(四)胃寒致哕证 292

(五)哕而腹满证 293

二、辨下利证 293

(一)下利辨证 293

(二)实热下利证 294

(三)虚寒下利证 294

1.虚寒下利证治 294

2.虚寒下利兼表治则 295

3.虚寒下利转归 295

第六节 厥阴病预后 297

一、正复可愈证 297

二、正衰危重证 298

第七节 厥阴病欲解时 299

附:备考原文 299

小结 300

第八章 霍乱病辨证论治 302

概论 302

第一节 霍乱病脉证 302

第二节 霍乱病辨治 303

一、霍乱与伤寒的鉴别 303

二、霍乱治法 304

(一)五苓散、理中丸证 304

(二)四逆汤证 306

(三)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证 307

(四)四逆加人参汤证 309

(五)桂枝汤证 310

第三节 愈后调理 311

小结 311

第九章 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辨证论治 313

概论 313

第一节 阴阳易病 313

第二节 差后劳复病 314

一、差后劳复辨治 314

(一)枳实栀子豉汤证 314

(二)小柴胡汤证 315

(三)牡蛎泽泻散证 316

(四)理中丸证 317

(五)竹叶石膏汤证 318

二、差后饮食调理 319

小结 320

附 321

历代著名伤寒学家与伤寒专著 321

伤寒学研究近况述评 337

附录1 关于《伤寒论》中的药物剂量问题 341

附录2 主要参考书目 344

附录3 条文索引 346

附录4 方剂索引 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