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恒主编
  • 出 版 社: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811063387
  • 页数:547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介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包括生命有机体中核酸、蛋白质、酶、糖类、脂类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性质和功能;生物大分子及前体的合成、分解代谢途径以及生物能量的生成方式;遗传信息的储存、传递与表达;分子生物学技术、基因组结构及基因重组、基因组学与医药学等。

绪论 1

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

二、生化制药与现代药学研究 2

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3

四、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地位和作用 5

五、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与生产实践的关系 6

六、学习方法 7

第一章 糖化学及生物学 8

第一节 概述 8

第二节 单糖的结构及性质 9

一、单糖的结构 9

二、单糖的性质 12

第三节 二糖的结构及性质 14

第四节 多糖的结构及性质 16

一、同多糖 17

二、杂多糖 18

第五节 糖生物学 19

一、糖生物学研究的特点 19

二、糖蛋白 20

三、蛋白聚糖 23

四、寡聚糖链与人类健康 24

五、糖类在医药中的应用 25

第二章 脂类化学 27

第一节 概述 27

一、脂质的定义 27

二、脂质的分类 27

三、脂质的生物学作用 28

第二节 脂肪酸 29

一、概述 29

二、天然脂肪酸的结构特点 30

三、必需多不饱和脂肪酸 31

第三节 三酰甘油 31

一、结构与类型 32

二、性质 33

第四节 磷脂 34

一、甘油磷脂 34

二、鞘氨醇磷脂 38

第五节 固醇 38

一、固醇的核心结构 38

二、胆固醇 39

三、胆固醇的衍生物 40

第三章 蛋白质化学 42

第一节 蛋白质的功能、组成及分类 42

一、蛋白质的功能 42

二、蛋白质的组成、分类及结构特点 43

第二节 氨基酸 45

一、蛋白质的水解 46

二、氨基酸的通式 47

三、氨基酸的分类 48

四、氨基酸的性质 53

五、氨基酸的分析 64

六、氨基酸的制备和用途 66

第三节 蛋白质的结构 68

一、蛋白质结构的研究方法 68

二、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68

三、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72

四、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 79

五、蛋白质分子中的重要化学键 82

六、纤维状蛋白和球状蛋白 83

七、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90

第四节 蛋白质的性质 92

一、蛋白质的两性解离与等电点 92

二、蛋白质分子的大小与分子量测定 94

三、蛋白质的胶体性质与蛋白质的沉淀 96

四、蛋白质的变性与复性 98

第五节 蛋白质的抽提、分离、纯化和鉴定 99

一、蛋白质分离纯化的一般过程 99

二、蛋白质分离纯化的方法 100

三、蛋白质的含量测定与纯度鉴定 103

第四章 核酸化学 105

第一节 核酸的种类、分布和化学组成 105

一、核酸的种类和分布 105

二、核酸的化学组成 106

第二节 核酸的分子结构 112

一、核酸的一级结构 112

二、DNA的二级结构 114

三、DNA的三级结构 118

四、DNA的功能 119

五、R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120

第三节 核酸的性质 125

一、一般物理性质 125

二、核酸的紫外吸收 125

三、核酸的变性、复性和分子杂交 126

第四节 核酸的分离、纯化和鉴定 129

一、核酸分离纯化的一般原则 129

二、核酸分离纯化的主要步骤和方法 130

三、核酸纯度鉴定 131

第五章 维生素与辅酶 133

第一节 水溶性维生素 133

一、维生素B1 133

二、维生素B2 134

三、维生素PP 135

四、维生素B6 136

五、泛酸 136

六、生物素 137

七、叶酸 138

八、维生素B12 139

九、维生素C 139

十、硫辛酸 140

第二节 脂溶性维生素 141

一、维生素A 141

二、维生素D 142

三、维生素E 143

四、维生素K 144

第六章 酶化学 147

第一节 酶的概念、分类和命名 147

一、酶的概念 147

二、酶的分类 148

三、酶的命名 148

第二节 酶的化学本质和结构 149

一、酶的分子组成 150

二、酶的活性中心 151

第三节 酶作用特性 152

一、反应条件温和 152

二、极高的催化效率 152

三、高度的特异性 153

四、酶促反应的可调节性 154

第四节 酶反应速度及影响因素 154

一、酶浓度的影响 154

二、底物浓度的影响——米氏方程 155

三、温度的影响 157

四、pH值的影响 158

五、抑制剂的影响 159

六、激活剂的影响 162

第五节 酶作用机制 163

一、诱导契合学说 163

二、酶促反应的机制 163

第六节 酶活力的测定及酶的分离与纯化 163

第七节 酶的调节 164

一、酶活性的调节 164

二、酶含量的调节 166

三、同工酶 166

第七章 激素化学 169

第一节 激素的概念与分类 169

一、激素的一般概念 169

二、激素的分类 171

第二节 激素的作用机制 171

一、受体及其特点 171

二、激素的作用机制 172

第三节 常见激素的结构和功能 181

一、重要的动物激素 181

二、昆虫激素 195

三、植物激素 196

第八章 生物膜 199

第一节 生物膜的概念 199

第二节 生物膜的化学组成 200

一、膜脂 201

二、膜蛋白 204

三、糖类 206

第三节 生物膜的结构 207

一、生物膜中膜组分之间的作用力 207

二、生物膜结构的主要特征 207

三、生物膜的结构模型 210

第四节 生物膜的功能 211

一、物质交换功能 212

二、细胞膜的保护功能 218

三、信息传递 218

四、能量转换 218

五、免疫功能 219

六、运动功能 219

第九章 糖代谢 220

第一节 代谢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220

第二节 糖的酶促降解 221

一、淀粉和糖原酶促降解 221

二、纤维素酶促降解 223

三、二糖酶促降解 224

第三节 糖的无氧分解 224

一、葡萄糖无氧分解过程 224

二、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糖酵解途径) 225

三、丙酮酸去路 229

四、无氧分解小结 230

第四节 糖的有氧分解 231

一、糖有氧分解途径 231

二、三羧酸循环有关酶及调控 233

三、三羧酸循环调控 236

四、三羧酸循环小结 236

五、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 238

第五节 磷酸戊糖途径 239

一、磷酸戊糖途径的化学过程 240

二、磷酸戊糖途径有关酶及调控 240

三、磷酸戊糖途径小结 243

四、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244

第六节 乙醛酸循环 245

第七节 糖异生作用 246

一、糖异生作用途径 246

二、糖异生作用关键步骤及相关酶 247

三、糖异生作用与糖酵解关系 249

四、糖异生作用小结 249

五、糖异生的生理意义 249

第八节 糖原合成 250

一、糖原的合成代谢 251

二、糖原的分解代谢 252

三、糖原合成与分解的调节 252

第九节 血糖及其调节 254

一、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254

二、血糖水平的调节 254

第十节 光合作用简介 255

一、光合作用的场所 255

二、光合作用的原料 256

三、光合作用的产物 256

四、光合作用的能源 256

五、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 256

第十章 生物氧化 259

第一节 生物氧化的基本概念、特点 259

一、生物氧化的基本概念 259

二、生物氧化的化学本质和特点 260

第二节 生物氧化中二氧化碳的产生 261

一、单纯α-脱羧 261

二、α-氧化脱羧 262

三、单纯β-脱羧 262

四、β-氧化脱羧 262

第三节 生物氧化中水的产生 263

一、电子传递链(呼吸链)的组成及顺序 264

二、电子传递的抑制剂 273

第四节 能量的产生及利用 273

一、氧化磷酸化作用 274

二、氧化磷酸化偶联机制 276

三、ATP的合成 278

四、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 281

五、线粒体外NADH的氧化 283

第五节 高能键及高能化合物 285

一、高能化合物的类型 285

二、ATP在能量转换中的作用 286

第十一章 脂代谢 288

第一节 脂类消化、吸收、贮存和动员 288

一、脂肪消化 288

二、脂类吸收与转运 289

三、脂类贮存与动员 289

第二节 脂肪分解代谢 290

一、甘油的分解 290

二、脂肪酸的分解 290

三、酮体的生成及利用 296

第三节 脂肪的合成代谢 299

一、3-磷酸甘油的合成 299

二、脂肪酸的合成 299

三、三酰甘油的合成 305

第四节 磷脂的代谢 305

一、磷脂的生物合成 305

二、磷脂的分解 310

第五节 胆固醇的代谢 310

一、胆固醇的消化吸收 310

二、胆固醇的合成 311

三、胆固醇的转化与排泄 313

第六节 血浆脂蛋白的代谢 315

一、血脂 315

二、血浆脂蛋白 315

第十二章 蛋白质酶促降解及氨基酸代谢 319

第一节 蛋白质酶促降解 320

第二节 氨基酸共同分解代谢 321

一、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322

二、脱羧基作用 326

三、α-酮酸代谢去路 327

四、氨代谢途径 328

第三节 氨基酸共同合成代谢 332

一、还原氨基化作用 332

二、转氨基作用 333

三、氨基酸互相转化 333

第四节 个别氨基酸代谢 333

一、含硫氨基酸代谢 333

二、芳香族氨基酸代谢 336

三、支链氨基酸代谢 338

第十三章 核酸代谢 339

第一节 核酸分解代谢 339

一、外源核酸的消化与吸收 340

二、碱基的分解代谢 342

第二节 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345

一、嘌呤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345

二、嘧啶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349

三、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352

四、核苷酸的抗代谢物 354

第三节 DNA的生物合成 356

一、中心法则 356

二、DNA复制的一般规律 357

三、DNA复制的基本过程 361

四、参与复制的酶和蛋白质 362

五、原核生物的DNA复制 368

六、真核生物的DNA复制 371

七、DNA的损伤与修复 373

八、逆转录 377

第四节 RNA的生物合成 379

一、转录的一般规律 379

二、转录的过程 384

三、RNA转录后加工与修饰 387

四、RNA的复制 393

第十四章 蛋白质生物合成 395

第一节 蛋白质生物合成的一般原理 395

第二节 遗传密码 397

第三节 核糖体 398

第四节 蛋白质合成过程 399

一、氨基酸活化与转移 400

二、肽链合成的起始 401

三、肽链的延长 402

四、肽链合成的终止与释放 403

五、肽链合成后加工 405

六、蛋白质生物合成抑制剂 406

七、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在蛋白质合成上的区别 406

第五节 基因表达的调控 407

一、原核基因表达的调控 407

二、真核基因表达的调控 408

第十五章 代谢调节控制 410

第一节 物质代谢相互联系 410

第二节 物质代谢调节控制 412

一、代谢调节的种类 412

二、酶水平调节 412

三、激素调节 427

四、神经调节 431

第十六章 分子生物学技术 437

第一节 分子杂交与印迹技术 438

一、分子杂交 438

二、印迹技术 438

三、探针技术 440

第二节 PCR技术 441

一、PCR技术的基本原理 441

二、PCR技术的主要用途 442

三、几种重要的PCR衍生技术 443

第三节 核酸序列分析 447

一、化学裂解法 447

二、DNA链末端合成终止法 448

三、DNA自动测序 448

第四节 基因文库 448

一、基因组DNA文库 449

二、cDNA文库 450

第五节 疾病相关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450

一、功能克隆 451

二、定位克隆 451

三、表型克隆 453

第六节 遗传修饰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454

一、基因转移技术 454

二、核转移技术 454

三、基因敲除技术 454

四、基因沉默技术 456

五、基因工程技术建立动物模型在医学发展中的作用 456

第七节 生物芯片技术 457

一、基因芯片 457

二、蛋白质芯片 458

第八节 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技术 458

一、酵母双杂交技术的基本原理 459

二、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应用 460

第十七章 基因组结构及基因重组 461

第一节 基因组结构 461

一、病毒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 461

二、细菌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 464

三、线粒体DNA的结构和功能 465

四、真核细胞核染色体的结构 465

五、真核生物染色体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 467

六、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467

第二节 基因重组 468

一、基因重组的基本形式 468

二、工具酶 470

三、基因载体 472

四、目的基因 474

五、目的基因与载体的连接 475

六、重组DNA导入受体细胞 477

七、重组体的筛选与鉴定 477

八、目的基因的表达 478

第十八章 疾病的分子生物学 480

第一节 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 480

一、基因诊断 481

二、基因治疗 483

第二节 基因组学与医药学 487

一、基因组学 487

二、基因组学与医药学的关系 489

英汉名词对照 492

汉英名词对照 519

参考文献 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