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传统和谐社会理想的传承 1
一、中华和谐文化传统 1
二、中华非和谐文化传统 9
三、正确传承中华和谐文化传统 15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和谐社会理论 19
一、非和谐社会与暴力革命理论 19
二、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构想的和谐社会 24
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和谐社会观 29
第三章 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思想的形成 31
一、毛泽东的和谐社会观 31
二、邓小平理论与构建和谐社会 47
三、构建和谐社会的系统化理论 64
第四章 构建和谐社会的国际国内背景与现实意义 91
一、国际时局的主要特征及不稳定因素 91
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及不和谐问题 103
三、国内发展对构建和谐社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120
第五章 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与现实要求 125
一、社会和谐的历史概念 125
二、和谐社会的一般涵义 128
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涵义 131
四、构建和谐社会的思维方式 144
第六章 调控利益集群构建社会和谐 147
一、我国社会结构变化与利益阶层新生 147
二、我国利益阶层的结构与特征 153
三、调控利益群体形成阶层和谐 169
第七章 统筹地区发展实现地区和谐 182
一、不平衡理论与梯度推进战略 182
二、地区差距扩大及其危害 192
三、缩小差距构建地区和谐 200
第八章 坚持公平分配与共同富裕的和谐社会 207
一、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呈扩大趋势 207
二、坚持正确的分配理论与分配政策 213
三、缩小差别实现公平和谐之路 219
第九章 构建和谐社会的根基在基层 226
一、构建和谐村镇 226
二、构建和谐社区 229
三、构建和谐企业 233
四、构建和谐机关 237
五、构建和谐校园 240
六、构建和谐家庭 244
第十章 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力量 249
一、党积累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正反两方面经验 249
二、各级党组织要正视构建和谐社会的薄弱环节 253
三、加强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 258
第十一章 树立构建和谐社会的政绩观 279
一、历史上的政绩观 280
二、马克思主义政绩观及其创新 282
三、政绩观的误区及社会危害 291
四、如何树立构建和谐社会的政绩观 296
主要参考文献 303
后记 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