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说 1
1.1 解题 1
1.2.1 研讨的意义 1
1.2.2 研讨的对象是书面语言 3
第二章 何谓文言 7
2.1 文言与白话有别 7
2.2 文言难于定义 10
2.2.1 以脱离当时口语为标准有例外 10
2.2.2 以不同于现代语为标准有例外 12
2.2.3 以口语为标准随机应变不妥 13
2.2.4 从时间方面分辨不明确 14
2.3.1 要依常识先认定文言 15
2.3.2 战国两汉作品可以充当标本 15
2.3.3 文言有相当严格的词汇句法系统 16
2.3.4 求美的子孙仍是文言 17
2.4.1 文言与古汉语有别 17
2.4.2 文言一名可用 18
第三章 文言如何形成 19
3.1 文言形成的条件 19
3.1.1 重要条件是词汇句法系统 19
3.1.2 系统不随时间变 20
3.1.3 系统不随地域变 21
3.2 文言形成的因素 23
3.2.1 汉字不随口语变 23
3.2.2 文趋精简 24
3.2.3 文的惰性 26
3.2.4 文人笔下学书面语 27
3.2.5 文人为文求典雅 28
3.2.6 文言有不受时空限制的优越性 30
3.2.7 文言有使人喜爱的力量 32
第四章 文言的功过 37
4.1 文言有功 37
4.1.1 靠它积累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38
4.1.2 汉语文化的威力同文言有密切关系 41
4.1.3 文言是好的交流工具和团结纽带 43
4.1.4 文言曾是表情达意的好工具 43
4.1.5 文言为今人提供了大量值得欣赏的作品 45
4.2 文言有过 46
4.2.1 助长文白分家 46
4.2.2 大过是脱离群众 47
4.2.3 阻碍白话作品成长 48
4.2.4 思想方面有糟粕 49
4.2.5 有些作品华而不实 50
4.2.6 有些作品是文字游戏 53
第五章 文言的特点 58
5.1 组织方面:字形 58
5.1.1 用字数量多 58
5.1.2 繁体字多 59
5.1.3 异体字多 60
5.1.4 通假字多 61
5.1.5 少数典籍用楷字以外的字体 61
5.2 字音 62
5.2.1 字音变动快 62
5.2.2 上古音 63
5.2.3 中古音 64
5.2.4 近古音 65
5.2.5 文言的读音问题 66
5.3 词 70
5.3.1 生僻的词数量大 71
5.3.2 词大多保存古义 72
5.3.3 单音节词多 72
5.3.4 词用法灵活 73
5.3.5 有些零件性质的词文言没有 77
5.3.6 有不少不用在句末的语气助词 78
5.4 句 79
5.4.1 形体简短 79
5.4.2 整齐句式多 81
5.4.3 判断句的表示法 82
5.4.4 句中的主谓关系多用偏正形式表示 83
5.4.5 宾语前置的规格 84
5.4.6 状语和补语的位置 85
5.4.7 省略较多 86
5.4.8 容许变格 88
5.5 篇 88
5.5.1 篇幅较短 89
5.5.2 押韵文体比较多 90
5.5.3 文体种类多 92
5.5.4 写法多有明确规格 93
5.6 表达方面:押韵 94
5.6.1 押韵及其修辞作用 94
5.6.2 各种形式 95
5.6.3 宽严和难易 97
5.7 对偶 99
5.7.1 对偶及其修辞作用 99
5.7.2 早期的对偶 100
5.7.3 骈体的对偶 102
5.7.4 律诗的对偶 104
5.7.5 其他方面 106
5.8 用典 108
5.8.1 文言的典故 108
5.8.2 明用和暗用 110
5.8.3 用典的利弊 114
5.8.4 典故的凝缩 118
第六章 历史情况(甲) 119
6.1 文言的主流 119
6.1.1 定形以前 120
6.1.2 秦汉时期 123
6.1.3 汉魏以后 127
6.2 骈体 131
第七章 历史情况(乙) 135
7.1 文言的支流 135
7.1.1 《诗经》和《楚辞》 136
7.1.2 乐府古诗 137
7.1.3 近体诗 139
7.2 词 142
7.3 赋 146
第八章 不同流派和不同风格 148
8.1.1 文言同中有异 148
8.1.2 风格和流派 149
8.2 不同流派 151
8.3 不同风格 154
第九章 文言典籍 157
9.1 古今的变异 157
9.1.1 存佚 157
9.1.2 真伪 159
9.1.3 正变 160
9.2.1 版本的形式 162
9.2.2 各种版本 164
9.2.3 不同版本 165
9.3.1 目录 166
9.3.2 前期后期 167
9.3.3 各种目录 169
9.3.4 目录的利用 170
9.4 整理 171
第十章 学以致用问题 174
10.1.1 认识的分歧 174
10.1.2 应该兼顾 175
10.2.1 不同的要求 177
10.2.2 以熟为本 177
10.2.3 习惯和兴趣 179
10.3 关于致用 180
第十一章 何谓白话 182
11.1 白话 182
11.1.1 白话的定义 183
11.1.2 白话的特点 184
11.2 白话的分期 190
第十二章 白话与口语 192
12.1.1 一致的可能 192
12.1.2 难于一致 194
12.1.3 难于一致的原因 195
12.2 距离口语的一般情况 200
第十三章 用白话的原因 205
13.1 指文言定形以后 205
13.1.1 来自民间 206
13.1.2 记实 208
13.1.3 绘影绘声 211
13.1.4 亲切 212
13.1.5 放任 213
13.2 通俗易懂 214
13.3 反对文言 216
第十四章 文白的界限 219
14.1.1 文白界限问题 219
14.1.2 界限不清的情况 221
14.1.3 文言惯于越界 232
14.2.1 文白有不同面目 233
14.2.2 划界的原则及其运用 234
第十五章 白话典籍 239
15.1 概况 239
15.2.1 前期白话资料 241
15.2.2 佛经译文及其他 244
15.3.1 变文 248
15.3.2 曲子词 251
15.3.3 语录 257
15.3.4 话本 257
15.3.5 章回小说 260
15.3.6 弹唱作品 263
15.3.7 戏曲 270
15.3.8 民歌和笑话 276
15.4 现代白话 277
15.4.1 文学革命 278
15.4.2 三十年代 280
15.4.3 解放以后 284
第十六章 展望 291
16.1.1 文言的隐退 291
16.1.2 文化遗产问题 292
16.2.1 白话的两歧 293
16.2.2 旧为新用 294
16.2.3 依傍口语 296
16.2.4 有关各种“家”的责任 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