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篇 1
第1章 绪论 1
1.1 电力系统的形成和发展 1
1.2 电力系统的组成 2
1.3 中国电力系统的概况 3
1.4 交流系统的中性点运行方式 4
1.5 高压直流输电的基本概念 4
1.6 电力系统工程基础的内容 6
思考题 6
第2章 电力系统各元件的数学模型 7
2.1 同步发电机的数学模型 7
2.2 变压器的数学模型 9
2.3 电力线路的数学模型 16
2.4 电力负荷的数学模型 24
思考题 24
第3章 电力系统潮流分析 25
3.1 电力网络等效电路 25
3.2 简单电力系统潮流的分析方法 34
3.3 电力系统潮流的计算机算法 42
思考题 59
第4章 电力系统短路及非全相运行分析 60
4.1 由无限大容量电源供电的三相短路的分析与计算 60
4.2 同步发电机三相短路分析 63
4.3 电力系统不对称故障的分析与计算 66
思考题 81
第5章 简单电力系统静态与暂态稳定分析 82
5.1 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基本概念 82
5.2 电力系统静态稳定 83
5.3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 86
思考题 94
高压篇 95
第6章 传输线的波过程 95
6.1 引言 95
6.2 单相均匀无损耗线路上的波过程 95
6.3 波动方程解的物理意义——前行波和反行波 97
6.4 波的折射和反射 98
6.5 集中参数等效电路 100
6.6 通过串联电感或并联电容时的波过程 100
思考题 102
第7章 高电压绝缘与试验 103
7.1 气体放电的基本理论 103
7.2 电介质的击穿特性 112
7.3 电气设备的试验 122
思考题 136
第8章 电力系统过电压及保护 137
8.1 雷电过电压及防雷保护 137
8.2 内部过电压 142
8.3 工频电压升高 149
思考题 157
设备篇 158
第9章 高压电器的原理 158
9.1 电力开关的开断及电弧现象 158
9.2 高压断路器 162
9.3 隔离开关 178
9.4 其他开关电器 182
9.5 互感器 187
9.6 SF6全封闭组合电器 208
思考题 212
第10章 电气主接线及其特点 213
10.1 对电气主接线的基本要求 213
10.2 电气主接线的基本形式 214
思考题 222
第11章 高压电器的选择 223
11.1 概述 223
11.2 导体的发热 225
11.3 导体短路的电动力 228
11.4 导体、绝缘子和套管的选择 229
11.5 高压断路器、隔离开关的选择 232
11.6 高压互感器的选择 233
思考题 237
保护篇 238
第12章 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 238
12.1 故障与不正常状态及其后果 238
12.2 继电保护的作用 238
12.3 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及保护装置的组成 239
12.4 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 241
12.5 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概况 243
思考题 244
第13章 输电线路的继电保护 245
13.1 单侧电源网络相间短路的电流保护 245
13.2 相间短路的方向性电流保护 256
13.3 电网的接地保护 259
13.4 电网的距离保护 262
思考题 265
第14章 其他元件的继电保护 267
14.1 变压器的故障类型、不正常运行状态及其相应的保护方式 267
14.2 变压器的纵差动保护 268
思考题 274
控制篇 275
第15章 电力系统的运行与控制 275
15.1 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275
15.2 电力系统的有功与频率控制 277
15.3 电力系统的电压控制 284
15.4 电力系统的优化调度 293
15.5 电力系统运行的自动化 304
思考题 309
第16章 电力系统电能质量与可靠性 310
16.1 电能质量标准 310
16.2 电力系统可靠性及其评估 314
16.3 电网区域间的传输能力及其评估 318
16.4 可靠性及其技术经济评价 320
思考题 324
参考文献 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