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修订本》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刁晏斌著
  • 出 版 社:沈阳:辽海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807118251
  • 页数:339 页
图书介绍:本书对20世纪“五四”时期至30年代的语法进行了全面的描写和研究,主要侧重于与后来各阶段的差异比较。

第一章 词类 1

第一节 名词 3

一、名词用为动词 3

二、名词作状语 6

三、名词用为形容词 9

第二节 动词 12

一、动词用为名词 12

二、一般动词受程度副词的修饰 14

三、动词的重叠 15

四、及物动词的范围 19

五、助动词 20

六、趋向动词 23

第三节 形容词 26

一、形容词用为动词 26

二、形容词用为名词 35

三、形容词的重叠形式 38

第四节 数量词 44

一、比较自由的名、量搭配 44

二、“一个/种”大量使用 46

三、量词省略 48

第五节 代词 49

一、代词的性别区分 49

二、人称代词带定语 51

三、代词系统及代词的使用尚不成熟 56

第六节 副词 58

一、程度副词与其所修饰的词语隔离 58

二、程度副词的使用范围广 60

第七节 介词 62

一、沿用古代的介词 62

二、几个比较特殊的介词 69

三、介词省略 73

第八节 助词 73

一、结构助词 73

二、动态助词 85

三、比况助词 94

第九节 连词 97

一、沿用文言连词 97

二、和 101

三、连词多余 105

四、关联词语 105

五、与今义不同的连词 108

第十节 后缀“们” 109

一、用于指人的名词后 110

二、用于指物的名词后 111

第二章 句子成分 115

第一节 主语 115

一、谓词性主语 115

二、多项主语 116

第二节 谓语 117

一、多项谓语 117

二、多述一宾 121

三、述语的种类 123

四、述宾关系 126

五、特殊的述宾搭配 142

第三节 宾语 155

一、谓词性宾语 155

二、多项宾语 156

第四节 定语 157

一、文言式定语 157

二、“状语性”定语 159

三、多项定语 162

四、多项定语的位置 164

五、定语后置 165

六、特殊定语 166

第五节 状语 167

一、状语的构成 167

二、多项状语 175

三、状语和结构助词“的(地)” 177

四、形式状语 178

五、状语的位置 179

第六节 补语 182

一、处所补语 182

二、结果补语 184

三、程度补语 186

四、数量补语 188

五、可能补语 189

六、其他补语 191

第七节 独立语 192

一、同位成分 192

二、对人、事进行某些补充说明 194

三、表示原因 196

四、交代出处、依据 198

五、表示选择 199

六、其他 200

第八节 其他句子成分 202

一、同位语 203

二、中心语 207

第三章 句子 209

第一节 古句和“准古句” 209

一、与介词结构有关的句子形式 209

二、主谓词组作句子成分 211

三、特殊的述宾关系 212

四、省略句 213

五、“被”字句与“把”字句 214

六、其他用例 216

第二节 非今非古句 218

一、带有“后补结构”的句子 219

二、特殊语序句 220

三、其他形式 222

第三节 兼语句 227

一、V1 228

二、N 236

三、V2的构成 239

第四节 “把”字句 241

一、“把”的宾语 242

二、谓语 244

三、状语的位置 251

四、没有处置性的“把”字句 253

五、“把”字句的替代形式 258

第五节 “被”字句 260

一、述语 261

二、“被”的宾语 263

三、独特形式的“被”字句 265

四、不表被动的“被”字句 267

五、其他“被”字句 269

第六节 双宾语句 270

一、为动双宾语句 271

二、使动双宾语句 273

三、特殊双宾语句 273

四、其他用例 274

第七节 倒序句 276

一、主谓倒序 276

二、述宾倒序 277

三、状中倒序 283

四、定中倒序 287

五、偏正倒序 288

第八节 省略句 293

一、主语省略 293

二、省略述语 297

三、省略兼语 303

四、省略中心语 305

五、省略介词 307

六、省略量词 310

第九节 其他句子 311

一、紧缩句 311

二、名词句 314

三、比较句 315

第四章 小结及余论 320

一、初期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320

二、初期现代汉语语法诸特点产生的原因 324

附录一 取例书目 333

附录二 主要参考书目 334

后记 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