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哲学之“道”与西方哲学之“真理” 1
论儒家哲学之“道”的实践属性与历史属性 10
春秋战国社会转型期的仁道危机和孔孟仁学的思想贡献 20
论传统儒学原理与民主政治的兼容与接轨 33
论先秦儒家的个人主义精神 44
“仁义礼智信”与当代社会道德文明建设 56
先秦儒家仁义的矛盾关系及其在道德实践中的辩证取舍 64
略论孔子的文化生存与承传意识 73
孟子“义内”说发微 83
从“中”字的三重含义看中庸思想 97
《中庸》思想体系试析 106
论作为一种思维模式的“无为” 117
“易”之三义与传统思维方式 127
《易传》和《老子》基本思想体系的比较 137
梭罗与庄子的比较 148
作为道路与方法的庄子之“道” 162
“道言悖论”及庄子对言说方式的怀疑、改造与创新 176
“存在”、“此在”与“是非”——兼论庄子、海德格尔对人的存在问题观点之异同 186
“命”的语义分析与庄子的“安命”哲学 196
庄子学说与个性自由 204
论惠施思想的独特个性 212
阴阳五行学说:中国古代的宇宙解释系统 225
论孔墨的天命鬼神观 236
韩非子管理思想浅论 248
杨朱思想探源 258
略论战国纵横家 267
论先秦“小说” 283
后记 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