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言 1
第一节 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1
第二节 遗传学的发展 2
第三节 遗传学在科学和生产发展中的作用 4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6
第一节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6
一、原核细胞 6
二、真核细胞 7
第二节 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10
一、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10
二、染色体的数目 13
第三节 细胞的有丝分裂 14
一、细胞周期 14
二、有丝分裂过程 16
三、有丝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18
第四节 细胞的减数分裂 18
一、减数分裂的过程 18
二、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21
第五节 配子的形成和受精 21
一、雌雄配子的形成 21
二、受精 24
三、直感现象 24
四、无融合生殖 25
第六节 生活周期 26
一、低等植物的生活周期 26
二、高等植物的生活周期 27
三、高等动物的生活周期 29
第三章 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31
第一节 DNA作为主要遗传物质的证据 31
一、DNA作为主要遗传物质的间接证据 31
二、DNA作为主要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 32
第二节 核酸的化学结构 34
一、两种核酸及其分布 34
二、DNA的分子结构 35
三、RNA的分子结构 38
第三节 染色体的分子结构 39
一、原核生物染色体 39
二、真核生物染色体 40
第四节 DNA的复制 43
一、DNA复制的一般特点 43
二、原核生物DNA合成 44
三、真核生物DNA合成的特点 48
第五节 RNA的转录及加工 49
一、三种RNA分子 49
二、RNA合成的一般特点 51
三、原核生物RNA的合成 51
四、真核生物RNA的转录及加工 53
第六节 遗传密码与蛋白质的翻译 56
一、遗传密码 56
二、蛋白质的合成 58
三、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63
第四章 孟德尔遗传 65
第一节 分离规律 65
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 65
二、分离现象的解释 66
三、表现型和基因型 67
四、分离规律的验证 68
五、分离比例实现的条件 70
六、分离规律的应用 70
第二节 独立分配规律 71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71
二、独立分配现象的解释 72
三、独立分配规律的验证 74
四、多对基因的遗传 75
五、独立分配规律的应用 77
第三节 遗传学数据的统计处理 77
一、概率原理 77
二、二项式展开 79
三、x2测验(Chi平方测验) 81
第四节 孟德尔规律的补充和发展 82
一、显隐性关系的相对性 82
二、复等位基因 84
三、致死基因 84
四、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 85
五、多因一效和一因多效 88
第五章 连锁遗传和性连锁 92
第一节 连锁与交换 92
一、连锁 92
二、交换 95
第二节 交换值及其测定 97
一、交换值 97
二、交换值的测定 97
第三节 基因定位与连锁遗传图 98
一、基因定位 98
二、连锁遗传图 103
第四节 真菌类的连锁与交换 104
第五节 连锁遗传规律的应用 105
第六节 性别决定与性连锁 107
一、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 107
二、性连锁 109
第六章 染色体变异 115
第一节 染色体结构变异 115
一、缺失 115
二、重复 117
三、倒位 119
四、易位 121
第二节 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应用 124
一、基因定位 124
二、果蝇的ClB测定法 124
三、利用易位创造玉米核不育系的双杂合保持系 125
四、易位在家蚕生产上的利用 126
第三节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127
一、染色体的倍数性变异 127
二、非整倍体 137
第七章 细菌和病毒的遗传 149
第一节 细菌和病毒遗传研究的意义 149
一、细菌 149
二、病毒 150
三、细菌和病毒在遗传研究中的优越性 151
第二节 噬菌体的遗传分析 152
一、噬菌体的结构 152
二、T2噬菌体的基因重组与作图 154
三、λ噬菌体的基因重组与作图 156
第三节 细菌的遗传分析 157
一、转化 157
二、接合 159
三、性导 166
四、转导 167
第八章 基因的表达与调控 178
第一节 基因的概念 178
一、基因的概念及其发展 178
二、基因的微细结构 179
三、基因的作用与性状的表达 183
第二节 基因调控 185
一、原核生物的基因调控 185
二、真核生物的基因调控 196
三、翻译水平的调控 210
第九章 基因工程和基因组学 215
第一节 基因工程 215
一、基因工程概述 215
二、限制性内切核酸酶 216
三、载体 218
四、基因的分离与鉴定 223
五、基因工程的应用 230
第二节 基因组学 236
一、基因组图谱的构建 237
二、基因组图谱的应用 243
三、后基因组学 244
第十章 基因突变 249
第一节 基因突变的时期和特征 249
一、基因突变的时期 249
二、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 250
第二节 基因突变与性状表现 253
一、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的表现 253
二、大突变和微突变的表现 254
第三节 基因突变的鉴定 254
一、植物基因突变的鉴定 254
二、生化突变的鉴定 256
三、人类基因突变的鉴定 258
第四节 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 258
一、突变的分子机制 258
二、突变的修复 259
第五节 基因突变的诱发 263
一、物理因素诱变 263
二、化学因素诱变 264
第六节 转座因子 268
一、转座因子的发现和鉴定 268
二、转座因子的结构特性 269
三、转座因子的应用 271
第十一章 细胞质遗传 273
第一节 细胞质遗传的概念和特点 273
一、细胞质遗传的概念 273
二、细胞质遗传的特点 274
第二节 母性影响 274
第三节 叶绿体遗传 276
一、叶绿体遗传的表现 276
二、叶绿体遗传的分子基础 278
第四节 线粒体遗传 280
一、线粒体遗传的表现 280
二、线粒体遗传的分子基础 281
第五节 共生体和质粒决定的染色体外遗传 283
一、共生体的遗传 283
二、质粒的遗传 285
第六节 植物雄性不育的遗传 286
一、雄性不育的类别及其遗传特点 286
二、雄性不育的发生机理 289
三、雄性不育性的利用 291
第十二章 遗传与发育 294
第一节 细胞核和细胞质在个体发育中的作用 294
一、细胞质在细胞生长和分化中的作用 294
二、细胞核在细胞生长和分化中的作用 296
三、细胞核和细胞质在个体发育中的相互依存 296
四、环境条件的影响 297
第二节 基因对个体发育的控制 297
一、个体发育的阶段性 297
二、基因与发育模式 298
三、基因与发育过程 302
第三节 细胞的全能性 307
第十三章 数量遗传 309
第一节 群体的变异 309
第二节 数量性状的特征 311
第三节 数量性状遗传研究的基本统计方法 315
第四节 遗传参数的估算及其应用 316
一、遗传效应及其方差和协方差的分析 316
二、遗传率的估算及其应用 322
第五节 数量性状基因定位 324
第六节 近亲繁殖与杂种优势 329
一、近交与杂交的概念 329
二、近交与杂交的遗传效应 331
三、杂种优势的表现和遗传理论 333
第十四章 群体遗传与进化 340
第一节 群体的遗传平衡 340
一、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340
二、哈迪-魏伯格定律 344
第二节 改变基因平衡的因素 347
一、突变 347
二、选择 347
三、遗传漂变 350
四、迁移 351
第三节 达尔文的进化学说及其发展 352
一、生物进化的概述 352
二、达尔文的进化学说及其发展 353
三、分子水平的进化 355
第四节 物种的形成 358
一、物种的概念 358
二、物种形成的方式 359
附录 常见遗传学用词英汉对照 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