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篇 1
第一章 透视环渤海: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大趋势 1
一 区域经济合作:环渤海经济发展的趋势 2
二 理论思考:经济发展与区域协调 8
三 政府参与:区域经济协调模型 13
四 案例分析:协调成功的机制设计 18
五 政策选择:协调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23
第二章 主导产业与重点发展产业比较——京津冀鲁辽“十一五”规划解析 26
一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模型 26
二 京津冀鲁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31
三 京津冀鲁辽主导产业选择的实证分析 35
四 京津冀鲁辽“十一五”规划解析 45
五 对策建议 49
第三章 环渤海区域经济增长及增长极 59
一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选择 59
二 环渤海经济圈——经济增长第三极 67
三 区域经济合理布局和科学发展 91
第四章 从经济增长到经济发展——以环渤海地区为例 98
一 从经济增长到经济发展:理论扩展 98
二 区域经济增长的特点 104
三 区域社会发展的特点 110
四 关注社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114
结构篇 116
第五章 环渤海区域三次产业结构分析 116
一 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概况 117
二 区域三次产业结构现状及变化趋势 121
三 五省市三次产业结构特点的比较及分析 126
第六章 环渤海区域经济社会结构探析 134
一 区域人口与就业结构的差异分析 134
二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分析 138
三 区域财政收入结构的特点及分析 144
第七章 环渤海区域农业发展现状研究 148
一 五省市农业发展的现状 148
二 环渤海农林牧渔业的发展 152
三 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劳动生产率分析 157
四 充分利用沿海资源,加快渔业发展 159
第八章 环渤海区域工业部门结构及特点研究 163
一 轻重工业结构及增长态势比较 163
二 优势行业及面临的问题 167
三 五省市工业的行业结构特点 174
第九章 环渤海区域第三产业的结构及重点行业 187
一 环渤海区域第三产业总体结构 187
二 环渤海各地市第三产业发展现状 189
三 区域第三产业的重点行业剖析 192
增长篇 202
第十章 中关村:自主创新的复式科技产业集群 202
一 中关村概况 202
二 日益成熟的自主创新体系 214
三 区域创新体系中的合作创新 224
四 中关村的技术扩散 230
五 中关村面临的问题与未来发展规划 237
第十一章 滨海新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引擎和平台 242
一 天津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实 243
二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建立 253
三 滨海新区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257
四 滨海新区发展战略全面启动 267
五 推动区域发展引擎建设的政策建议 269
第十二章 曹妃甸:沿海经济隆起带的崛起 273
一 “最大项目群”和“一号工程” 273
二 曹妃甸的全面开发与战略布局 278
三 曹妃甸与沿海经济隆起带建设 288
四 曹妃甸港的崛起与环渤海区域的经济一体化 294
第十三章 “五点一线”:辽东半岛经济发展引擎 303
一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五点一线”的提出 303
二 “五点一线”的全面开发战略 309
三 沿海经济带建设的三大突破点 316
四 对“五点”式发展的几点建议 323
第十四章 半岛都市群:打造环渤海新型制造业基地 326
一 环渤海地区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带动力量 326
二 半岛都市群的发展优势与机遇 330
三 半岛都市群的全面开发战略 337
发展篇 349
第十五章 环渤海区域的GDP增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349
一 环渤海区域GDP的迅速增长 349
二 人力资本在GDP增长中的作用分析 352
三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促进经济增长 358
第十六章 GDP的快速增长与居民收入结构的变动——对环渤海区域的分析 362
一 人均GDP的增长分析 362
二 影响人均GDP增长的因素分析 365
三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结构变动 366
四 结论与建议 369
第十七章 环渤海区域劳动就业状况分析 373
一 区域劳动就业现状分析 373
二 区域劳动供给现状分析 376
三 区域劳动就业需求状况分析 381
四 区域劳动就业状况预测 386
五 结论与建议 388
第十八章 教育、卫生和医疗保健事业发展及支出结构分析 390
一 环渤海区域教育水平的结构分析 390
二 环渤海区域医疗和卫生保健支出结构分析 398
三 结论与建议 403
第十九章 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及成因分析 405
一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性 405
二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分析 411
三 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413
四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415
第二十章 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前所未有的机遇 418
一 区域经济合作:前所未有的机遇 418
二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势比较 421
三 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前景展望 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