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春山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030199409
  • 页数:272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阐述城市结构与形态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并注重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解决实际的问题。本书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理论与方法,包括城市结构与形态的概念、研究进展与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西方国家的城市结构与形态,分别探讨了农业时代、工业化、郊区化、逆城市化下的城市结构与形态的形成。第三部分中国城市结构与形态的演变,分别探讨了古代、近代与现代城市结构与形态的特点,第四部分以知识经济、全球化为背景探讨了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的未来。

第一部分 理论与方法 3

第一章 绪论 3

第一节 基本概念 3

一、城市的本质 3

二、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形态 3

三、城市空间结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6

四、城市空间结构变化的周期 7

五、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着眼点 8

第二节 国内外城市结构与形态研究进展 9

一、国外城市结构与形态研究进展 9

二、中国城市结构与形态研究现状 13

三、中国城市结构与形态研究展望 15

第二章 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的理论 17

第一节 城市范围的界定 17

一、国外都市区的界定 17

二、中国都市区的界定 20

三、都市区地域构成 21

第二节 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的理论 21

一、人文生态学理论 22

二、城市土地交易和利用的理论 23

三、城市人口密度模型 27

四、城市内部功能结构模型 31

五、聚落网络理论 32

六、城市内部空间扩散理论 36

第二部分 西方国家城市结构与形态的演变第三章 农业经济时代的城市结构与形态 43

第一节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43

一、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居民点的形成 43

二、第二次劳动大分工——集市的形成 45

三、第三次劳动大分工——城市的形成 45

第二节 农业经济时代的城市结构与形态 46

一、古代城市发展 46

二、中世纪城市发展 51

三、农业经济时代城市结构模式总结 53

第四章 工业化时期的城市结构与形态 56

第一节 城市的发展与结构形态 56

一、工业化时期的城市发展 56

二、工业化时期的城市结构与形态 60

第二节 城市结构形态的主要思想 62

一、空想社会主义城市 62

二、田园城市 64

三、工业城市 66

四、带形城市 66

五、广亩城市与光辉城市 67

六、有机疏散理论 68

第五章 工业化后期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 70

第一节 郊区化 70

一、郊区化的含义 70

二、郊区化的动力机制 71

三、郊区化的类型 73

四、郊区化的影响 78

第二节 绿带控制 79

一、大伦敦的“圈-带”模式 79

二、绿带控制的实践与发展 81

第三节 新城建设 84

一、早期的新城建设 84

二、“反磁力吸引”体系下的新城建设 85

三、“平衡法则”下的新城建设 91

四、新城建设的影响 93

第四节 轴线发展 94

一、交通轴向拓展 94

二、线性带状发展 99

第五节 城镇集聚 102

一、莱茵-鲁尔集聚区 102

二、兰斯塔德城市群 105

第六节 现代城市空间结构特点 107

一、功能分化与分级结构 108

二、分区平衡与结构单元 109

三、多中心结构 111

四、大都市区结构 118

第六章 后工业化时期的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 121

第一节 逆城市化 121

一、逆城市化的含义和表现 121

二、逆城市化的背景和解释 122

三、逆城市化的本质和影响 124

第二节 内城衰退与市区重建 125

一、内城衰退 125

二、市区改造与重建 126

三、中产阶级回流与再城市化 128

第三节 城市蔓延与边缘城市 129

一、城市蔓延 129

二、边缘城市 133

三、新规划主义 136

第四节 大都市连绵带 142

一、大都市区的发展 142

二、大都市连绵带 145

第三部分 中国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的演变第七章 中国古代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 153

第一节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过程 153

一、中国古代城市的起源阶段 153

二、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时期 154

三、中国古代城市的充分发育阶段 159

第二节 中国古代城市结构形态的基本特征 163

一、中国古代城市结构形成的影响因素 163

二、中国古代城市结构与形态的基本特征 165

第八章 中国近代城市空间结构及形态 169

第一节 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与结构形态 169

一、中国近代城市发展 169

二、中国近代城市内部形态与结构特征 172

第二节 中国近代城市空间结构模型 174

一、麦吉模式 174

二、“多区组合”模式 175

第九章 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国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演变 177

第一节 计划经济与城市结构形态 177

一、计划经济与城市发展 177

二、城市建设与空间增长特点 179

第二节 计划经济下的城市结构与形态模式 183

一、圈层模式 184

二、功能分区模式 185

三、综合模式 185

第十章 转型期中国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演变 187

第一节 经济转型与城市发展 187

一、经济转型 187

二、城市发展过程 188

三、城市发展特点 189

第二节 转型时期城市空间增长特点 190

一、新型城市空间要素的出现 190

二、转型期城市空间扩展方式 192

第三节 转型时期城市结构与形态模式 194

一、转型期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变化 194

二、转型期城市结构与形态模式 204

第四部分 城市结构与形态的未来发展第十一章 信息社会与未来城市空间结构形态 209

第一节 信息社会及其特征 209

一、信息社会 209

二、信息社会的特征 211

第二节 信息化对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影响 215

一、城市产业变化的影响 215

二、城市功能变更的影响 218

三、城市社会变迁的影响 221

第三节 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发展趋势 224

一、信息社会城市空间结构形态演变的总体趋势 224

二、未来城市的主要聚落模型 225

第十二章 生态化下的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演变趋势 227

第一节 生态城市及其思想理论 227

一、生态城市 227

二、早期生态城市的主要思想理论 229

三、现代生态城市的理论与实践 232

第二节 生态化下的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 239

一、生态城市的景观要素 239

二、生态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一般发展趋势 241

第十三章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 245

第一节 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因素 245

一、经济因素 245

二、技术因素 246

三、社会因素 248

四、政治与政策 249

五、其他因素 250

第二节 城市空间结构形态存在的问题 250

一、环境问题 251

二、交通问题 251

三、社会问题 252

四、安全问题 253

第三节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态 253

一、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253

二、城市空间结构形态可持续发展的评价原则 257

三、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 259

主要参考文献 264

后记 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