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田渗流场特征》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志章,吴胜和,熊琦华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502141359
  • 页数:192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总论 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目标 1

一、问题的提出 1

二、研究思路 1

三、研究目标 1

第二节 油气田渗流场研究的科学内涵 3

一、盆地规模流场流体分布模式及主控因素 3

二、油田—油藏规模流场特征研究 3

三、层规模—孔隙规模流场特征研究 3

四、流场—流体相互作用机理研究 3

第三节 研究区选择及相应特征分析 3

一、东营凹陷油气地质特征 3

二、准噶尔盆地油气聚集特征 4

三、胜坨油田地质概况 5

四、双河油田、克拉玛依九区油藏基本地质特征 7

第四节 取得的主要认识及成果 9

一、盆地规模流场研究 9

二、油田—油藏规模流场研究 9

三、层规模—孔隙规模流场研究 10

四、流场—流体相互作用 10

五、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实际应用 11

第二章 油气渗流地质学基本思想 12

第一节 油气渗流地质学的提出 12

第二节 油气渗流地质学的几个重要概念 12

一、流场 12

二、运载层 13

三、流动系统 13

四、流体流动单元 13

五、渗流屏障 13

六、渗流差异 13

七、渗流敏感性 13

八、孔隙网络系统 13

九、流场—流体相互作用 14

第三节 油气渗流地质学研究目标及范畴 14

一、研究目标 14

二、研究范畴 14

第四节 流场与流体分级与分类 14

一、流场的分级 14

二、流场的划分原则及流场的分类 15

第三章 盆地—区带规模流场、流体特征 16

第一节 流场、流体特征分析 16

一、不整合流场、流体特征 16

二、活动断裂流场特征 21

三、单一介质流场特征 24

四、混合流场特征 26

第二节 流场、流体差异特征分析 28

一、流场的差异特征及主控因素 28

二、流体的差异特征及主控因素 30

第三节 流场、流体主控因素分析 31

一、油气演化对流场成藏规模的控制 31

二、运移通道类型及规模对流场成藏规模的控制 31

三、流场屏障对成藏的控制 33

四、运载层规模及汇集输送油气能力对油气藏的控制 34

五、流场储集层规模对油藏的控制作用 34

六、流场运载层不均匀性对成藏位置的控制作用 34

七、流场中温压环境对成藏的控制作用 34

第四节 流场、流体分布模式 36

一、不整合流场分布模式 36

二、活动断裂流场分布模式 37

三、单一介质流场分布模式 38

四、混合流场分布模式 38

第五节 认识及结论 39

第四章 油田—油藏规模流场特征及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 40

第一节 块间流场横向差异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 40

一、块间含油气层系的差别 40

二、块间油水界面的差异 40

三、块间充满系数的差异 41

四、块间储量丰度的差异 42

第二节 流场纵向差异对层间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 43

一、不同层次的隔层控制着油水界面的差异性 43

二、油田规模流场纵向差异性对油气分布及储量的控制 45

三、油藏规模流场平面差异性对油气分布及储量丰度的控制作用 46

四、层间干扰与储集层下限值 46

五、油藏规模流场纵向差异对油气充注的控制模式 50

第三节 流场横向差异对含油饱和度的控制作用 51

一、不同成因单元渗透率与含油饱和度的关系 51

二、正韵律储集层含油饱和度的分布模式 52

三、反韵律储集层含油饱和度的分布模式 57

第四节 油藏规模流场的结构差异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 60

一、圈闭结构特征 60

二、储集层结构研究 61

三、油藏结构对油水分布的控制作用 62

第五章 层规模—孔隙规模流场对油水运动的控制——以双河油田为例 65

第一节 层规模—孔隙规模流场参数变化及其对油水运动的影响 65

一、油气成藏与油田注水开发 65

二、层规模流场参数变化对油水运动的影响 66

三、孔隙规模流场中油气微观分布规律 75

四、孔隙规模流场中的微观渗流特征 76

第二节 层规模流场属性参数变化规律及其对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 83

一、构造油气藏流场属性参数变化规律研究 83

二、岩性油气藏属性参数变化规律研究 86

三、砾岩稠油油藏属性参数变化规律研究 86

第三节 大中型油藏形成的储集层边界条件 88

第四节 大中型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形成的充注模式 90

一、含油高度与含油饱和度的关系研究 91

二、储集层岩石物性与含油饱和度的关系 93

三、岩性因素对含油饱和度的影响 97

四、孔隙结构对含油饱和度的影响 97

五、典型油藏充注模式的建立 98

第五节 水驱、汽驱前后油藏参数变化规律及变化机理 103

一、水驱前后关键井油藏参数变化规律 103

二、汽驱前后关键井油藏参数变化规律 109

三、水驱前后储集层孔隙模型及其渗流地质特征变化规律 112

四、汽驱前后油藏渗流地质特征变化规律 120

五、油藏参数变化机理研究 123

第六节 储集层岩石物理相研究及含油气预测 130

一、储集层岩石物理相 131

二、含油气分布预测 136

第七节 认识及结论 136

第六章 流体—岩石相互作用机理 139

第一节 流体物理化学场及其演化特征 139

一、流体温度场及其演化特征 139

二、流体压力场及其演化特征 143

三、流体化学场及其演化特征 145

四、流体动力场及其演化特征 154

第二节 流体—岩石相互作用过程、类型及其分带 157

一、生、储岩层矿物组成和变化规律 157

二、流体—岩石相互作用过程分析 164

三、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类型 165

四、流体—岩石相互作用分带及其特征 167

第三节 流体—岩石相互作用与储集层物性演化和预测 173

一、东营凹陷储集层物性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 173

二、流体—岩石相互作用对储集层物性的影响机制 174

三、流体—岩石相互作用与次生孔隙形成及孔隙带的发育 180

第四节 应用实例及效果分析 183

一、塔中16油田油藏研究及效果 183

二、吐哈油田油藏研究及效果 184

三、新疆彩南油田油藏研究及效果 184

第五节 认识及结论 186

结束语 187

参考文献 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