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风景 3
从一而终——我的文学批评之旅 3
园林笔记(序与跋) 39
对中西文学结合的寻觅——苏丁《空间信赖与空间恐惧》序 39
感情的投注和理性的张扬——郭小东《诸神的合唱》序 43
批评的寻觅:科学性与艺术性——陈达专《优势与缺陷》序 48
坚实、热忱的求索者——陈思和《批评与想象》序 52
批评:作为一种事业的选择——孟繁华《文学的新现实》序 57
内地“金学”第一家——陈墨《金庸小说人论》代序 60
在理论和创作之间——朱向前《黑与白》序 66
一个女性批评家的行进轨迹——任一鸣《女性文学与美学》序 73
两种批评模式的整合——陈墨《刘心武论》代序之附记 76
对一个哲学问题的探究——赵稀方《存在与虚无》序 79
独处的日子——朱育颖《生命的潮汐》序 82
对小说写作实验的探究——宋丹《新时期小说写作实验》序 84
《二十世纪湖南女性文学发展史》序 88
对话之旅——姜广平《经过与穿越——与当代著名作家对话》序 91
感同身受的理解和评说——郭素平《无地之书——新生代作家作品印象》序 95
生气勃勃的“第五代” 98
“认识你自己”——张讴诗集《感情的时间》序 111
在凡俗人生的背后——方方小说集《行云流水》跋 115
寂寥和不安分的文学探索——陈染小说集《嘴唇里的阳光》跋 122
越出盆地——周大新小说集《瓦解》跋 132
走不出白衣——毕淑敏《没有墙壁的工作间》跋 136
胡辛:自强的女性——胡辛《女人的眼睛》序 138
顾艳:永远的追寻——顾艳《疼痛的飞翔》序 141
追寻“知青人”的精神家园——郭小东《中国知青部落》三部曲总序 147
《跨世纪文丛》缘起 151
关于中国女性文学——《红辣椒女性文丛》总序 153
《中国文学通典》前言 157
追溯留学生文学的发展轨迹——《中国留学生文学大系——当代小说卷》序 159
文学的精神旅程——《精神之旅——当代作家访谈录》序 166
心灵乐章(记叙与随笔) 171
我所认识的秦牧 171
我心中的荒煤 173
永远不悔的献身——读路遥 176
“你是普通的花……”——读郭风 178
洁泯剪影 181
布衣吴晓铃 183
俞元桂先生的精神遗产 186
和钱钟书先生在干校的日子 188
钱钟书先生的几封书信 194
纪念董易 198
王信:默默的耕耘者 201
奉献:编辑家的美德 203
建国门内外三十四年 205
在动乱的年代 208
干校岁月 213
在商品和精神的夹缝中 219
让生活过得充实——居京琐记 221
自悟 223
步入老年 225
率性而为 227
桥——记忆和感悟 229
生命的再造与张扬——我与女性文学 233
读书与人生——为《中学生阅读》而作 239
知识就是力量——为《教师博览》而作 241
返乡散记 243
一段尘封的往事 251
亲情 253
为女儿祈祷 255
思念猫猫 261
再致猫猫 263
写给心心 265
百家品鉴 269
饱含着独立的思考力——陈骏涛《文学观念与艺术魅力》序&洁泯 269
新时期文学的吹鼓手——访陈骏涛&莽萍 272
批评位置的选择与自我调节——关于陈骏涛的文学评论&钟晓毅 275
人生的奋求与悲哀——陈骏涛印象&赵玫 282
新时期文学的热烈辩护者——陈骏涛《面对多元的文学时代》序&刘再复 287
他拥有一片开阔地——陈骏涛《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序&陈墨 289
求一个自在充实的人生——陈骏涛印象&张恬 292
悲壮而苍凉的选择——陈骏涛的文学批评与批评家的宿命&孟繁华 297
悼批评时代的终结——《文坛感应录》感言&徐坤 303
稳健、求实的评论风度——陈骏涛《世纪末的回声》序&樊星 306
生命之痛&姜广平 309
灵魂的栖憩之地——陈骏涛印象记&顾艳 313
学人风范,长者胸怀——陈骏涛先生与女性文学研究&乔以钢 318
于泥泞之中的支撑——陈骏涛先生印象&钟晶晶 322
真心守望——陈骏涛印象&郭小东 326
到过铜厂的评论家&毕淑敏 331
感念骏涛吾师&朱向前 333
牢记师恩&周大新 336
古道热肠一学者&(加拿大)梁丽芳 338
一段难得交往的纪念和追忆——贺陈骏涛先生七十华诞&(日本)栗山千香子 341
二十年的美好和悲伤&陈徒手 344
师生情苑 351
城市徜徉&谭湘 351
我心如弧&陈晋 356
走入师门&陈墨 360
感悟生命&赵稀方 364
生命如歌&郭素平 367
我记忆储存中的这一座“桥”&朱育颖 370
用心呼吸&孙牧 374
构建多元文学的批评框架——《文坛感应录》的理论价值&郭锦华 377
浪漫的本质与原野的黄菊花——陈骏涛老师&张娅娅 382
关于时间的话题&钱旭初 384
附录:陈骏涛生平和学术记事(1936—) 387
编后记&陈墨 谭湘 孙明强 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