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关注“三农”背景下的农村基层生活 1
第二节 农村非政府公共组织:选题及其意义 6
第三节 本书的框架与方法论 19
第二章 民主与治理:农村非政府公共组织的逻辑 23
第一节 基层民主: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政治逻辑 23
第二节 基于基层民主的农村治理 31
第三节 农村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对应主体及其结构 42
第四节 民主与治理的反差:农村非政府公共组织的理论基础 56
第三章 现代农村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兴起 72
第一节 民国时期:乡里制度的沿用与发展 72
第二节 改革开放前的农村非政府组织发展 77
第三节 改革开放后:乡村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再建 83
第四节 农村非政府公共组织产生的制度路径 92
第四章 农村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公共性基础 103
第一节 概说 103
第二节 公共产品与农村非政府组织的地位 115
第三节 公共利益:农村非政府公共组织实践的理性基础 127
第四节 公共空间:农村非政府公共组织实践的社会基础 135
第五章 村民自治的困境:农村公共空间的延展 145
第一节 村民自治:草根民主与草根治理的变迁 145
第二节 农村基层治理的制度变迁:以广东的村委会组织发展为例 160
第三节 非政府公共组织参与:基层公共权力的视角 177
第四节 村民自治与农村基层政治发展的趋势 193
第六章 公共领域:农村非政府公共组织的机制 212
第一节 农村公共领域的历史传统 212
第二节 农村基层公共管理中的公共领域 221
第三节 农民自组织与公共领域 235
第七章 农村基层公共管理中的国家及其行为模式 260
第一节 乡镇基层政权及其延伸的村委会 260
第二节 政府主导与非政府公共组织的自主性 276
第三节 政策与制度化:国家的作用模式及其路径 282
第八章 农村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发展 297
第一节 农村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发展前景与条件 297
第二节 农村基层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定位 307
第三节 农村非政府组织发展中的社会资本 313
第四节 农村基层非政府公共组织的网络构建 324
第九章 结论:超越“国家—社会”范式 335
第一节 “第三条道路”的特征是什么? 335
第二节 国家主导与社会自主的历史时效性 339
第三节 政治主体:农民成为“公民”的前提 344
参考文献 347
后记 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