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历史概况 1
第一节 远古文明与远古先民 1
第二节 古代安徽 3
第三节 近代安徽 18
第二章 自然地理与自然资源 31
第一节 地形与地貌 31
第二节 土壤和土地资源 36
第三节 山脉、河流与湖泊 41
第四节 气候条件及气候资源 45
第五节 植物和动物 50
第六节 矿产资源 56
第三章 人口、民族与行政区划 58
第一节 人口 58
第二节 计划生育和人口政策 68
第三节 少数民族 74
第四节 行政区划 78
第四章 各市概况 83
合肥市 83
淮北市 84
亳州市 85
宿州市 86
蚌埠市 88
阜阳市 89
淮南市 91
滁州市 92
六安市 93
马鞍山市 95
巢湖市 97
芜湖市 98
宣城市 100
铜陵市 101
池州市 102
安庆市 103
黄山市 105
第五章 历史文化遗产 107
第一节 文化流派 107
第二节 历史文化名城 128
第三节 历史文化名人 151
第六章 农业 177
第一节 概述 177
第二节 农业改革 179
第三节 新时期农村经济的发展成就 182
第四节 农业产业化与乡镇企业 194
第七章 工业 199
第一节 安徽工业的历史发展 199
第二节 工业发展的主要成就和“十一五”规划 202
第三节 工业生产的区域布局 211
第四节 主要工业部门概况 215
第八章 商业与贸易 228
第一节 商业 228
第二节 对外经济贸易 239
第九章 交通、邮电和信息产业 253
第一节 交通运输业 253
第二节 邮电业的历史和现状 270
第三节 信息产业的历史和发展 275
第十章 财政、金融和社会保障 280
第一节 安徽财政体制改革与财政事业的发展 280
第二节 安徽金融事业的发展与改革 290
第三节 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 298
第十一章 旅游、卫生和体育 308
第一节 旅游业 308
第二节 卫生事业 325
第三节 体育事业 330
第十二章 政治建设 335
第一节 党的建设 335
第二节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42
第三节 安徽省政协与民主党派 347
第四节 司法公安 354
第十三章 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363
第一节 教育 363
第二节 科技 368
第三节 文化 375
第十四章 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就及战略规划 383
第一节 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就 383
第二节 安徽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规划 388
第三节 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构建“和谐安徽” 399
主要参考书目 405
后记 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