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1
闽西汉剧 2
闽西客家十番音乐 5
永定客家土楼营造技艺 6
第二篇 福建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11
闽西(上杭)傀儡戏 12
龙岩采茶灯 16
武平民俗绝技 19
连城四堡雕版工艺 22
永定客家山歌 23
龙岩山歌戏 25
龙岩静板音乐 27
闽西客家春耕习俗 28
闽西客家元宵节庆 32
龙岩适中盂兰盆节俗 34
第三篇 民间音乐 37
五色锣鼓 38
竹板歌 39
饶平吹 40
民问锣鼓 41
鼓吹乐 42
公嬷吹 43
第四篇 民间舞蹈 45
客家舞蹈 46
打花鼓 48
龙凤灯 49
船灯 50
九连环 52
七节龙舞 53
妇女出操舞 54
跳海青 55
高跷扑蝶 56
打马刀 58
第五篇 民间社艺 61
走古事 62
游大龙 67
烧炮 70
红龙缠柱 71
游大粽 72
舞狮 73
踩高跷 74
出初六 75
坎市打新婚 76
第六篇 民间手工艺 79
玉扣纸 80
木器 81
竹器 82
藤棕草编 84
石灰焙烧 85
冶炼小铸造 86
打锡 88
刺绣 89
印花靛染 89
服装鞋帽 90
皮枕 91
陶瓷 91
副榜炉 92
油纸伞 93
纸箔 93
色纸 94
麦芽糖 94
香烛 95
水碓 96
第七篇 民间武术 99
连城拳 100
五兽拳 101
打狮头 101
游戏 103
第八篇 民间美术 105
木雕 106
石雕 107
竹雕 108
木版年画 109
民间绘画 110
纸扎 110
剪纸 111
第九篇 民间口传文学 113
山歌 114
歌谣 117
儿歌、童谣 118
故事 119
谚语、歇后语、谜语 120
第十篇 民间信仰 123
定光古佛 124
妈祖女神 127
保生大帝 129
迎神打醮 131
驱邪 133
祭祖 134
祭孔 135
夜哭郎 136
珨瑚公王(公太) 137
第十一篇 民间传统礼仪 139
婚嫁 140
生育、取名 144
寿诞 145
丧葬祭扫 146
居屋 149
第十二篇 民间服饰 151
客家服饰 152
畲族服饰 154
第十三篇 节庆 157
春节 158
立春 160
端午节 160
中元节(七月节) 162
中秋节 163
重阳节 163
冬至节 163
入年界 163
第十四篇 特色文化乡(村) 165
姑田——宣纸之乡 166
彭坊——剪纸之乡 167
新泉——美食之乡 168
才溪——建筑之乡 169
白砂——木偶之乡 170
桃溪——绿茶之乡 172
隔川——武术之乡 173
南洋——水仙茶之乡 175
新桥——农民画之乡 176
永福——花乡 178
莲峰——根雕之乡 179
岐岭——竹艺之乡 180
中都——五梅拳之乡 181
第十五篇 特色文化传人 183
“茶婆”——温七九 184
“山歌王”——李天生 186
“汉剧花旦王”——邓玉璇 188
“名丑”——陈坤福 190
木偶艺术大师——丘必书 191
木偶艺术大师——徐传华 192
木偶书法——李明卿 194
万应茶饼——卢福山 196
一代镖师——郭寿荣 197
汉剧作曲——王卓模 198
树叶吹奏——詹晶晶 200
“山歌妹”——郭金香 201
德艺双馨——钟妹子 202
闽西鼓王——郭联寿 202
山歌剧作曲——饶倚先 203
遗民诗人——刘坊 204
海内名士——黎士宏 204
蒙学大师——邹圣脉 205
文开淡北——胡焯猷 205
道学名师——廖漪园 206
中医名家——包识生 207
修志大家——郑丰稔 207
著作等身——丘复 208
画坛宗师——华喦 209
布衣画家——上官周 211
油画大师——胡一川 213
仙鹤神笔——宋省予 215
笔精墨妙——丘沺 217
妙笔生花——罗晓帆 219
自成一体——罗丹 221
改革作家——张胜友 223
第十六篇 闽西本土知名文艺人才 225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226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230
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233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235
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239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243
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 244
第十七篇 文化名人在闽西 247
张九龄诗酒谢公楼 248
文人不幸汀州幸 248
宋诗人吟咏汀州 250
攀辕卧辙留李纲 251
宋慈遗爱在汀州 252
朱熹殷殷劝谕情 252
正气常留天地间 254
碑存“时雨”话阳明 255
文藻不随年代尽 256
攀龙汀州留鸿爪 258
霞客畅游宁洋溪 259
周亮工生死交情 260
阅微草堂记神奇 261
祖地情深丘逢甲 261
附录:闽西民俗节庆活动一览表 263
后记 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