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部 15
总论 16
什么叫做「经」 16
「经名」的来源: 17
「经目」的递增: 18
经书的「体制」 19
经书为后世一切学衡的所宗 20
周易 22
什么叫做「易」 22
易经内容的「形成」 24
周易上下经文体的大概 28
周易为千古文章之祖 30
尚书 33
什么叫做「尚书」 33
尚书的「体制」…「十例」…「六体」 34
尚书文章的「概状」与「特点」 38
尚书文章的「体式」为后世文家所取法 40
毛诗 42
什么叫做「诗」 42
诗的「六义」和「四始」 44
诗经的「体式」与其「大义」 47
毛诗的「篇什」与其「概要」 50
礼经三书—周礼、仪礼、礼记 52
周体 52
周礼的「名称」 52
周礼的「制作」 53
周礼体例的「概要」与其「文章」 54
仪礼 55
仪礼的「名称」 56
仪礼的「篇第」 57
仪礼的「文章」 58
礼记 59
礼记的「制作」 59
礼记的「内容」 60
礼记的「文章」 61
春秋三传 62
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 62
春秋经 62
春秋的「意义」 63
春秋的「体例」 64
左氏传 65
左氏传的「概要」 65
左氏传的「文章」六六 66
公羊传谷梁传 66
公羊传谷梁传的「概要」 68
公羊传谷梁传的「文章」 69
春秋三传的「总评」 69
论语和孟子 71
论语 71
论语的「概要」 71
论语的「篇次」与「文章」 73
孟子 76
孟子的「概要」 76
孟于的「篇次」与其「文章」 79
孝经、大学和中庸 82
孝经 82
孝经的「概要」 82
孝经的「章次」 84
大学 87
大学的「概要」 87
大学的「章次」 89
中庸 90
中庸的「概要 90
中庸的「章次」 92
尔雅 96
尔雅的「概要」 96
尔雅的「篇次」 97
史部 107
总论 108
「史学」的来源 108
「史月」的递增 110
「史部」的种类 114
各史「例目」的异同 118
史记 126
史记的「体制」 126
史记的「文章」 128
史记的「批评」 130
史记的「考证」 131
前汉书 132
前汉书的「体制」 132
前汉书的「缺失」 134
前汉书的「优点」 135
史汉的「比较」 137
后汉书 138
后汉书的「体制」 138
后汉书的「文章」 139
后汉书的「批评」 140
三国志 142
三国志的「体制」 142
三国志的「缺失」 144
三国志的「优点」 145
晋书 147
晋书的「体制」 147
晋书的「批评」 148
宋书 149
宋书的「体制 150
宋书的「批评」 151
南齐书 153
南齐书的「体制」 153
南齐书的「批评」 154
梁书和陈书 155
梁书和陈书的「体制」 155
梁书卜陈书的「批评」 157
魏书 158
魏书的「体制」 158
魏书的「批评」 159
北齐书 161
北齐书的「体制」 161
北齐书的「批评」 162
周书 163
周书的「体制」 163
周书的「批评」 164
隋书 165
阳书的「体制」 165
隋书的「优点」 166
阳书的「缺失」 167
南史和北史 168
南史和北史的「体制」 168
南史卡北史的「批评」 171
旧唐书和新唐书 172
旧屠书和新屠书的「体制」 172
旧屠书和新屠书的「比较」 174
旧五代史和新五代史 176
旧五代史卡斯五代史的「体制」 176
旧五代史卡新五代史的「比较」 178
宋史 180
宋史的「体制」 180
宋史的「批评」 181
辽史和金史 182
辽史的「体制」和「批评」 182
金史的「体制」和「批评」 184
元史 186
元史的「体制」 186
元史的「批评」 188
明史 189
明史的「体制」 189
明史的「批评」 191
予部 193
总论 193
「子」字的意义 194
子书的「种类」 197
诸子的「来源」 200
子学的「流别」 205
子学发达的原因 210
读子的方法 212
道家类 219
老子(附关尹子文子) 220
老子概略 220
老子的学说 222
老子的研究法 225
附:关尹子 226
附:文子 227
庄子 228
庄子概略 228
庄周的学说 229
研究庄子的参考书 234
列子 235
列子概略 235
列御寇的学说 237
研究列子的参考书 240
法家类 241
管子 242
管子概略 242
管子的批评和考证 243
研究管子的参考书 245
商子(附尸子) 246
商子概略 246
商子的批评和考证 247
研究商子的参考书 249
附:尸子 249
韩非子 250
韩非子概略 250
韩非的法理学 251
研究韩非子的参考书 253
尹文子 254
尹文子概略 254
尹文的法学理 255
慎子 256
慎子概略 256
慎到的法学 257
名家类 258
邓析子 258
邓析子概略 259
邓析的名学 259
公孙龙子 260
公孙龙子概述 260
公孙龙的名学 261
墨家类 263
墨子 265
墨子概略 265
墨翟的学说 266
研究墨子的参考书 271
儒家类 272
荀子 273
荀子概略 273
荀卿的学说 274
荀子的研究法 278
晏子春秋 279
晏子春秋概略 279
晏婴的学书 280
晏子春秋的研究法 282
杂家类 282
鬼谷子 283
鬼谷子概略 283
鬼谷子的批评 284
鹖冠子 285
鹖冠子概略 285
鹖冠子的批评 286
吕氏春秋 287
吕氏春秋概略 287
吕氏春秋的价值 288
吕氏春秋的研究 289
淮南子 290
淮南子概略 290
淮南于的价值 292
淮南子的研究 293
兵家类 294
孙子 295
孙子概略 295
孙子的批评 296
吴子 297
吴子概略 297
吴子的批评 298
集部 301
总论 302
「集」字的意义 302
「文集」的来源 303
「集部」的分类 305
「集部」的评议 307
楚辞类 310
楚辞 310
楚辞的注家 317
王逸楚辞章句 317
洪兴祖楚辞补注 318
朱熹楚辞集注 319
吴人杰离骚草木疏 320
汉魏六朝的别集 321
扬子云集 323
蔡中郎集 325
孔北海集 326
曾子建集 327
陆士龙专 328
陶渊明集 329
鲍参军集 331
谢宣城集 332
江文通集 333
庾开府集 334
徐孝穆集 335
唐宋的别集 336
王子安集 339
杨盈川集 340
卢昇之集 341
骆丞集 342
张燕公集 343
李太白集 345
杜工部集 346
独孤毗陵集 349
韩昌黎集 352
柳柳州集 352
皇甫持正集 353
李文公集 354
白氏长庆集 356
杜樊川集 357
穆参军集三 358
欧阳文忠年 360
元丰类稾 351
临川集 362
嘉佑集 364
东坡全集 365
乐城集 366
朱晦庵集 367
黄山谷集 388
剑南诗稿与渭南文集 370
元明清的别集 371
牧菴文集 373
道园学古录 374
文安集 375
宋学士全集 376
诚意伯文集 378
逊志斋集 378
空同集 379
震川文集 381
弇州山人四部稿 381
望溪集 382
总集类 384
昭明文选 385
玉台新咏 386
文苑英华 387
唐文粹 388
宋文镒 388
文章正宗 389
元文类 390
明文衡 391
唐宋八大家文妙 392
四六法海 393
汉魏六朝一百三家集 394
古文雅正 395
诗文评类 396
文心雕龙 396
诗品 398
文章缘起 399
本事诗 400
六一诗话 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