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绪论 1
0.1选题的缘由、问题的陈述与研究的意义 1
0.2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的相关研究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4
0.3研究的设计思路、方法、内容与创新之处 15
1从惑到识:数学教育的新视界 19
1.1关于“惑”与“识”的基本认识 19
1.2过程维度和缄默维度的“从惑到识” 24
1.3数学教学中“从惑到识”原理的理论基础 37
1.4数学教学中学生“从惑到识”过程的价值分析 58
2数学教学中学生认识的起源:生惑 70
2.1数学教学中学生认识的发生根源:惑境 70
2.2数学教学中学生认识的发生条件 78
2.3诱惑:引发一些可以驾驭的认知冲突引导主体初步参与 83
3数学教学中学生认识的发生:积学 90
3.1数学教学中学生认识发生的方式与途径:积极学习与蓄积观念 90
3.2数学教学中学生认识发生的活动机制:建构学生主体活动 102
3.3解惑求识之道:先猜后证 108
3.4导学:开展个体探究 引导主体充分参与 112
4数学教学中学生认识的形成:致知 118
4.1致知观 118
4.2致知的特征 122
4.3致知求识之道:直觉、推断与洞察 123
4.4启知:探知学生水平 引导主体深人参与 127
5数学教学中学生认识的发展:增识 131
5.1增识的基础 131
5.2增识的机制 140
5.3识的层次 151
5.4发识:发表师生的见识 引导主体综合参与 157
6尚识的数学教育 162
6.1识的现状调查 163
6.2影响学生识的形成的因素分析 175
6.3数学教育贵在尚识 182
6.4尚识的数学教学案例及其分析 204
6.5让鲜活的思想在数学课堂中流淌 219
7数学教师的教学认识从惑到识 231
7.1数学教师的解惑艺术与教学境界 231
7.2基于“二重原理”的数学课的研究框架 238
7.3论知识生长点与数学说课 247
7.4教师对数学教学的认识从惑到识 255
附录 265
附录1基于“从惑到识”的数学教学案例 265
附录2数学鉴赏力调查表 268
附录3“勾股定理”说课稿 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