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交通文化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郑敬东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03417366
  • 页数:396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学术著作。对白鹤梁题刻群这一涉及民俗、民族、历史、考古、天文、气象、航运等的瑰宝,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绪论 1

一、长江三峡交通文化及其研究对象 1

二、长江三峡交通文化的主要内容 4

三、长江三峡交通文化的主要特征 8

第一章 三峡交通史略 12

第一节 三峡地区古代交通概述 12

一、三峡的特殊地理环境和三峡地区的地理情况概述 12

(一)三峡的特殊地理环境 12

(二)三峡地区地理情况概述 13

二、以水运和栈道为代表的水陆路交通(从远古到宋以前时期) 14

(一)水上交通是远古时代的主要交通形式 14

(二)宋元以前的三峡陆上交通是水上交通的延伸 17

三、三峡交通的初步发展(从宋元时期到重庆开埠) 18

(一)航道的整治 18

(二)水、陆驿站的设置 20

(三)重要的漕运路线 20

(四)川江导航 22

第二节 近代三峡交通 22

一、近代三峡地区的水上交通 23

(一)以轮船运输为代表的近代航运业的出现 23

(二)民族轮船运输业的大发展时期 24

(三)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初是外轮卷土重来控制川江的时期 25

(四)以民生公司为代表的民族航运业的发展和对川江航运权的控制 26

(五)抗日战争时期的川江航运 27

二、近代三峡的公路交通 29

(一)成渝公路的修建 29

(二)川黔路重庆段的修建 30

(三)川湘、川鄂等公路的建设 31

三、近代三峡地区的铁路交通 32

四、近代三峡地区的航空运输业 32

五、联运等综合运输 34

(一)公路联运 34

(二)水陆联运 34

六、近代三峡地区的主要中心城市的市内交通(重庆、万县、涪陵、宜昌) 35

(一)重庆市区交通概述 35

(二)万县城区交通概述 37

(三)涪陵城区交通概述 38

(四)宜昌交通概述 39

第三节 建国以后的三峡交通 40

一、以重庆为中心的交通概述 40

二、以宜昌为中心的交通概述 44

第二章 三峡舟楫文化 47

第一节 三峡地区舟楫的起源 47

一、远古时期的筏与独木舟 47

二、古代巴人的诺亚方舟 49

三、三峡文化起源于河流,传播于舟楫 50

第二节 三峡地区舟楫的种类 52

一、技艺领先的战船 52

二、支撑朝政的漕船 54

三、互通有无的货船 56

四、东来西往的客船 57

五、支流特色船 59

(一)乌江上的歪沟子船 59

(二)神农溪河上的豌豆扁舟 60

(三)大宁河上的柳叶舟 61

(四)秭归的龙舟 62

(五)重庆的揽载船与过河船 63

第三节 三峡地区舟楫的特色和功用 65

一、三峡地区舟楫的特色 65

(一)年代久远 65

(二)造型别致 67

二、三峡地区舟楫的功用 69

(一)运输的主要载体 69

(二)旅游的主力部队 71

(三)独特的流动景观 73

第四节 三峡地区神话传说、民俗文化与舟楫 74

一、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与舟楫 74

二、古代墓葬习俗与舟楫 75

(一)古代巴人的船棺葬 75

(二)古代的船形悬棺葬 76

三、峡江号子与舟楫 78

四、三峡诗歌与舟楫 80

五、重庆人的舟楫情结 82

第五节 三峡地区轮船的“第一” 83

一、中国轮船第一 83

(一)四川首家轮船公司和中国人自营轮船首航 83

(二)开辟川江轮船夜航第一船、第一人 84

(三)乌江航段轮船首航和夜航的第一船 85

(四)金沙江放船的第一支船队 85

二、外国轮船第一 86

(一)宜昌至重庆轮船首航的第一船、第一人 86

(二)驶入川江的第一艘外国兵舰 87

(三)驶入川江的第一艘外国商轮 88

(四)沉没川江的第一艘外国轮船 88

(五)川江上第一艘出口挂旗船和进口挂旗船 89

第三章 三峡栈道文化 91

第一节 三峡栈道的分布 92

一、瞿塘峡栈道 92

(一)孟良梯栈道 92

(二)偷水孔栈道 93

(三)瞿塘栈道 93

二、巫峡栈道 94

三、西陵峡栈道 95

(一)巴东段栈道 95

(二)秭归段栈道 96

(三)宜昌段栈道 97

四、大宁河栈道 97

五、大三峡水系栈道 98

(一)清江栈道 99

(二)神农溪栈道 99

(三)乌江栈道 99

(四)嘉陵江栈道——纤道桥 99

第二节 三峡栈道的作用和类型 100

一、三峡栈道的作用 100

(一)畅通政令 100

(二)便民交通 101

(三)引盐泉出山熬盐 101

(四)栈道曾用于军事征战 102

(五)古栈道新用:成为旅游资源 103

二、三峡栈道的类型 104

(一)凿路型栈道 104

(二)凿孔型栈道 104

(三)石积式栈道 105

(四)旅游型栈道 106

第三节 三峡栈道之谜试解 107

一、三峡栈道修于何时 107

(一)三峡栈道(纤道)汉代已有,但历朝历代均有开凿和增补 107

(二)大宁河栈道最古老,开凿时间可追溯到先秦时期 109

二、古人怎样在峭壁上开凿出栈道 111

(一)一锤一凿铸就小方石孔 111

(二)用大火攻石,用铁锤击碎 112

(三)旋炸旋凿,劈岩开路 113

三、三峡栈道何人倡修?毁于何时? 113

(一)三峡栈道多属官方主持倡修,亦有民间乐善好施 113

(二)三峡栈道多毁于明清时代 115

第四节 三峡栈道文学 116

一、栈道歌谣——“峡江号子” 116

二、栈道传说 121

(一)瞿塘峡栈道传说 121

(二)大宁河栈道传说 122

三、栈道诗文 123

第四章 三峡桥梁文化 126

第一节 三峡地区桥梁的分布及类别 127

一、三峡地区桥梁的分布状况 127

(一)江河之上巨虹飞跨 127

(二)溪流河汊索桥棋布 127

(三)土苗地区廊桥居多 128

(四)深峡幽谷石拱密布 129

(五)旅游景区奇桥著称 130

(六)都市圈内立交称雄 131

二、三峡地区桥梁的分类 131

(一)按形成方式分 132

(二)按形成年代分 132

(三)按建筑材料分 132

(四)按社会功能分 133

第二节 三峡地区桥梁的古今功用 133

一、人类交往的原始功用 133

二、进行战争的军事功用 134

三、发展经济的现实功用 134

四、景观建设的美学功用 135

五、健智益心的教化功用 136

第三节 三峡桥梁中的特定内涵 137

一、民俗宗教与桥梁 138

二、历代名人与桥梁 139

三、科学技术与桥梁 140

四、澳门回归与渝澳大桥 142

五、三峡移民与桥梁 143

六、行政腐败与綦江虹桥 145

第五章 三峡码头文化 147

第一节 三峡地区码头形成的原因 147

一、自然成因 147

(一)自然的地理优势成就了天然的码头 147

(二)险恶的自然环境催生了中转码头 148

二、社会成因 149

(一)军事方面的原因 149

(二)经济方面的原因 151

(三)政治方面的原因 153

第二节 三峡地区码头分布状况 154

一、重庆市区码头分布情况 154

(一)渝中区码头 155

(二)江北区码头 157

(三)南岸区码头 157

(四)沙坪坝区码头 158

(五)九龙坡区码头 160

(六)大渡口区码头 161

(七)巴县码头 162

(八)江北县码头 162

(九)重庆地区渡口概况 162

二、长寿县码头分布情况 164

三、涪陵市码头分布情况 166

(一)涪陵港 166

(二)石家沱港 168

(三)蔺市港 168

(四)珍溪港 169

(五)白涛港 169

四、丰都县码头分布情况 169

五、忠县码头分布情况 170

六、万州码头分布情况 171

七、云阳县码头分布情况 173

八、奉节县码头分布情况 173

九、巫山县码头分布情况 175

十、巴东县码头分布情况 175

十一、秭归县码头分布情况 176

十二、宜昌市码头分布情况 177

第三节 三峡地区码头文化的表现形式 179

一、码头与火锅文化 179

(一)火锅的历史渊源 179

(二)重庆火锅的产生 180

(三)重庆火锅的发展与兴盛 181

(四)重庆火锅的文化内涵 183

二、码头与会馆 185

(一)会馆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185

(二)会馆的特点和职能 186

(三)湖广会馆的艺术价值 188

(四)湖广会馆的文化内涵 189

三、码头与吊脚楼 191

(一)吊脚楼形成的原因 191

(二)吊脚楼的建筑艺术特点 192

(三)吊脚楼的文化内涵及审美价值 193

四、码头与行帮 195

(一)行帮的产生 195

(二)三峡地区最大的帮会——袍哥会 198

五、码头与茶馆 202

(一)三峡地区茶文化的历史渊源 202

(二)茶馆的种类和功能 203

六、码头与山城棒棒军 205

(一)山城棒棒军产生的渊源 205

(二)山城棒棒军的生存现状 206

(三)山城棒棒军的未来发展 207

第六章 三峡道路文化 211

第一节 “难于上青天”的三峡古道路文化 212

一、“猿猱欲度愁攀援”的三峡纤道、乡村道文化 212

(一)三峡的纤道及韵味悠长的纤夫号子 212

(二)险象环生的三峡乡村道 214

(三)咏歌古三峡“行路难”的诗歌 215

二、快马飞奔的三峡驿道文化 215

(一)“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唐代涪陵荔枝道 216

(二)南征北战重要的交通枢纽——宜昌的古交通文化 216

(三)重庆各区县古老的驿道 219

第二节 商贸往来的盐道文化 222

一、神奇的大宁河古盐道 222

二、万狮古盐道 224

三、乌江的盐运 224

四、石柱的盐运大道 228

五、城口至巫溪的盐运道 228

第三节 四通八达的三峡古大道 228

一、长江三峡的古大道 229

(一)重庆市向城区外辐射的古大道 229

(二)重庆市区内的主干道 230

(三)永川的永泸古道 231

(四)铜梁的古道干线 231

(五)南川的古道 231

(六)丰都的古大道 231

(七)秀山的古道 232

(八)万州区的古大道 232

(九)云阳的古道路 233

(十)城口的古代交通 233

(十一)巴东的古代交通 234

二、活跃于西南地区的“麻乡约” 235

三、沙磁文化区的滑竿队、轿子行 235

四、非常时期的道路破坏 236

第四节 长江三峡公路文化 237

一、我国公路发展的概况 237

二、长江三峡的公路建设发展概略 238

第五节 三峡公路建设的腾飞 247

一、以重庆为轴心放射状的网络交通结构 247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建设长江上游交通枢纽的新局面 250

第七章 三峡航道文化 252

第一节 长江三峡航道概述 252

一、长江三峡航道的分布 252

二、长江三峡航道的主要功能及历史变迁 255

(一)贡输官漕 255

(二)民间商运 257

(三)战时运输 260

三、三峡航道的特征 263

第二节 三峡航道的文化内涵 266

一、三峡航道与文学 266

(一)三峡航道与民间传说 266

(二)三峡航道与古代诗文 270

二、三峡航道与航标文化 275

三、三峡航道与巴人的生衍及巴渝地区城市的形成 281

(一)三峡航道与巴人的生衍 281

(二)三峡航道与城市 283

第八章 三峡铁路和航空文化 288

第一节 铁路交通文化 288

一、川汉铁路 288

(一)四川人民自办川汉铁路 288

(二)保路运动 290

(三)川汉铁路最终流产 291

二、成渝铁路 292

三、北川铁路 294

四、新时期的三峡地区铁路网 294

(一)达万铁路 294

(二)宜万铁路 295

(三)渝怀铁路 295

(四)遂渝铁路 296

(五)重庆将成为新的铁路枢纽 296

五、铁路交通与三峡地区经济文化建设 297

(一)铁路建设投资带动铁路沿线相关产业的发展 297

(二)铁路建成后的经济发展机遇 297

第二节 航空交通文化 298

一、三峡地区的机场 298

(一)解放前的机场 298

(二)解放后的机场 302

二、三峡地区的航线 303

(一)解放前的航线 304

(二)解放初期的航线 304

(三)新时期的航线 304

三、三峡航空事件与文化 305

(一)刘湘与四川空军 305

(二)日寇对陪都重庆的空袭 305

(三)抗日战争中的苏联空军,苏联飞行员献身重庆 307

(四)“飞虎队”与三峡空中抗日战场 308

(五)毛泽东重庆谈判 313

(六)叶挺将军在烈火中永生 314

(七)蒋介石梦断陪都 316

第九章 三峡特色交通文化 317

第一节 原始的交通工具 317

一、沉重的背篓 318

(一)背篓的产生与发展 318

(二)背负形式的分类 319

(三)背篓的形制和环境成因 321

二、艰辛的轿子与滑竿 323

三、装着智慧与道义的船只 326

(一)歪沟子船、豌豆扁舟、柳叶舟 326

(二)充满诗意的拉拉渡 327

(三)最后义渡与车渡 327

第二节 故旧的交通方式及载体 329

一、岁月悠悠的石梯 329

二、艰苦卓绝的三峡栈道 330

三、脚印深凹的三峡纤道 332

四、从人力到机械的川江绞滩 333

第三节 “洋派”的交通方式与载体 334

一、穿云破雾的两江索道 335

二、骇人的扶梯与出奇的电梯 336

三、“云中漫步”的空中客车 337

第四节 “现代”的轻轨列车 338

一、重庆轻轨的意义与总体规划 338

二、建设中的轻轨线 340

第十章 三峡交通的人文内涵与审美价值 343

第一节 三峡交通的人文内涵 343

一、三峡交通的作用与意义 344

(一)提高时间效益 344

(二)提高经济效益、加速西部大开发 345

(三)促进文化与经贸的交流 348

(四)改善投资环境 349

(五)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51

(六)开发旅游资源 351

二、三峡交通类别形式的丰富性 353

三、三峡交通的巨变 354

(一)渝东地区的交通巨变 354

(二)直辖前后重庆及周边地区的交通巨变 355

(三)直辖的契机与大西南交通枢纽的规划与发展 359

(四)基于落后的飞跃 360

(五)三峡地区交通的现代性与科技性 363

第二节 三峡交通的审美价值 365

一、现代人文景观的审美特征 366

二、独特环境中的伟大创造 371

(一)空中索道 371

(二)凯旋路交通电梯 372

(三)空中客车 372

(四)重庆轻轨 372

(五)神女大扶梯 372

三、现代交通方式带来的人文巨变 373

(一)生活方式的改变 373

(二)价值观念的改变 373

四、三峡交通的旅游附加值 375

(一)交通带来自然环境的旅游价值 375

(二)交通带来旅游的经济效益 376

(三)特殊条件下的特殊创造 378

五、三峡交通与川江号子的悲壮 379

第十一章 三峡交通远景展望 383

第一节 重庆地区未来交通展望 383

一、铁路规划 384

二、公路规划 384

三、港口规划 387

四、民航规划 387

五、轨道交通线网远景规划 387

第二节 湖北宜昌地区未来交通展望 388

一、交通设施建设 388

(一)公路设施 388

(二)港航设施 389

(三)场站设施 389

(四)过江通道设施 390

(五)轨道设施 390

(六)航空设施 390

二、分期实施方案 390

后记 392

参考书目 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