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一、论题的处境及其任务 1
二、国内外研究的大致状况及面临的困难 6
三、基本思路和最终目的 10
引论 马克思的现代与现代性概念 15
一、“现代”之一般 16
二、现代性范畴的历史唯物主义定向 19
三、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的当代遭遇 25
上篇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的历史进展第一章 现代性批判的起点:“自我意识”到“政治解放” 35
第一节 “启蒙原则”与“自我意识”哲学 36
第二节 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现代分离 43
第三节 “现代”作为“政治解放” 52
第二章 现代性批判的全面展开:“劳动异化”到“社会异化” 66
第一节 “抽象劳动”为核心的现代性批判 66
第二节 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现代性意识形态批判 77
第三节 现代性批判的纲领:《共产党宣言》 90
第三章 政治经济学批判作为现代性批判 103
第一节 1848年革命的失败及其反思 103
第二节 现代性批判的经济学视域 108
第三节 《资本论》及其手稿与现代性批判 114
第四节 现代性批判的结晶:《哥达纲领批判》 123
本篇小结 127
中篇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的逻辑结构第四章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基本概念 135
第一节 历史唯物主义:现代性批判的基本视域 135
第二节 商品:现代性批判的逻辑起点 142
第三节 资本:现代的基本历史建制 148
第四节 异化:现代性状况 155
第五章 马克思对现代性基本特征的揭示 166
第一节 “个人现在受抽象统治”:现代性的抽象性 166
第二节 “所有固定的一切都烟消云散”:现代性的流动性 173
第三节 “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着自己的反面”:现代性的矛盾性 179
第四节 “商品拜物教”:现代性的世俗性 185
第六章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基本特点 196
第一节 方法论上的总体性 196
第二节 价值立场的阶级性 202
第三节 理论批判的实践性 208
第四节 批判态度的辩证性 215
本篇小结 221
下篇 与当代话语的批判性对话 227
第七章 后现代语境中的现代性批判及其限度 227
第一节 现代性批判的凸显及其基本主题 227
第二节 审美现代性的哲学转化 236
第三节 批判话语的分裂及其限度 243
第八章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的当代形象 254
第一节 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 254
第二节 吉登斯:“多维度的现代性” 265
第三节 詹姆逊:“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 274
第四节 鲍德里亚:“生产之镜” 283
第九章 辩证地对待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 298
第一节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奠基性意义 298
第二节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出场语境及其限度 308
第三节 在马克思理论的基础上推进现代性批判 314
本篇小结 321
结束语 323
主要参考文献 334
附录 342
致谢 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