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发展报告 工业发展效益现状与分析》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吕政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509600685
  • 页数:48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了中国一年来的工业发展情况。

Ⅰ.综合篇第一章 对工业经济效益的总体分析 3

提要 3

一、工业增长与工业经济效益 4

二、不同所有制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状况 7

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对工业经济效益的影响 8

四、工业生产的能源利用效率 9

五、工业技术进步的成效 11

六、环境治理的效果和问题 12

七、工业增长对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作用 14

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工业经济效益 15

第二章 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19

提要 19

一、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地位 20

二、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统计表现 22

三、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来源 24

四、关于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若干问题的讨论 29

第三章 地区工业发展效益比较 35

提要 35

一、地区工业经济效益比较 36

二、地区工业社会效益比较 43

三、地区工业生态环境效益比较 51

四、促进地区工业效益全面提高的基本思路 56

第四章 产业组织效益 61

提要 61

一、我国工业产业组织变化的状况和特点 62

二、产业组织的经济效益 69

三、产业组织的社会效益 77

四、提高我国工业产业组织效益的建议 82

第五章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效益分析 87

提要 87

一、我国全社会和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及投资效益估测 88

二、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对工业生产能力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93

三、宏观投资的低效率和微观投资的高效益并存 97

四、提高我国工业宏观投资效益的政策建议 102

第六章 劳动力利用效率 105

提要 105

一、工业劳动力总量及结构的变化 106

二、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状况 109

三、工业各行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状况 112

四、不同所有制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状况 120

五、大中型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状况 122

六、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国际比较 123

七、提高工业劳动生产率的若干建议 126

第七章 资源利用效益和环境治理 129

提要 129

一、中国工业发展中的资源与环境约束 130

二、资源利用效益和污染排放强度的变化 133

三、影响我国资源利用与环境治理效益的因素 138

四、对策建议 143

第八章 能源利用效率 147

提要 147

一、能源利用效率的变动及国际比较 148

二、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下降的宏观因素分析 153

三、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161

第九章 工业物流效益 165

提要 165

一、工业物流方式的发展与变化 166

二、工业物流效益逐步提高 170

三、限制工业物流效益提升的主要因素 174

四、发展思路与对策建议 176

Ⅱ.产业篇第十章 能源工业效益 183

提要 183

一、2000年以来能源工业的发展 183

二、能源工业的经济社会效益及存在的问题 188

三、能源工业经济效益提高的原因分析 194

四、国内外能源工业对比 200

五、促进能源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建议 205

第十一章 钢铁工业效益 209

提要 209

一、钢铁工业效益的总体状况 210

二、中外钢铁工业效益状况的比较 215

三、近年来钢铁工业效益变化的原因分析 218

四、钢铁工业未来效益提高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221

五、促进钢铁工业和谐发展的政策建议 224

第十二章 石油和化学工业效益 231

提要 231

一、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现状和特点 231

二、石油和化学工业效益分析 234

三、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面临的新环境 239

第十三章 建材工业效益 245

提要 245

一、建材工业发展基本情况 245

二、建材工业增长绩效评估 249

三、建材工业发展主要指标的国际比较 257

四、建材工业效益影响因素分材 261

五、发展对策建议 263

第十四章 装备制造业效益 267

提要 267

一、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268

二、装备制造业经济效益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269

三、装备制造业的社会效益分析 274

四、装备制造业经济效率的变化及其国际比较 277

五、促进装备制造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的途径 280

第十五章 汽车工业效益分析 285

提要 285

一、汽车工业的总体发展态势 286

二、汽车工业经济效益分析 289

三、汽车工业的社会效益 297

四、汽车工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 298

第十六章 电子信息产业效益 303

提要 303

一、2000年以来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状况及特点 304

二、电子信息产业经济效益分析 306

三、电子信息产业社会效益分析 310

四、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 313

第十七章 纺织工业效益 315

提要 315

一、纺织工业增长态势 316

二、纺织工业的经济效益及其影响因素 318

三、纺织工业的社会效益与环境影响 324

四、提高纺织工业效益的途径 327

第十八章 家用电器工业效益 333

提要 333

一、家用电器工业发展现状 334

二、家用电器工业的效益特点与变化趋势 338

三、家用电器工业发展前景与影响因素 342

四、改善家电工业经济效益的对策建议 345

Ⅲ.企业篇第十九章 国有工业企业效益 351

提要 351

一、“十五”期间国有企业的发展和改革 351

二、“十五”期间国有工业企业经济效益 356

三、“十五”期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运营效率 361

四、基本评价 364

第二十章 上市公司的经济效益 369

提要 369

一、2000年以来上市公司总体经济效益情况 370

二、2000年以来不同行业上市公司的经济效益情况 376

三、未来上市公司经济效益情况的展望 379

第二十一章 三资企业效益 385

提要 385

一、三资企业的总体状况 385

二、三资企业的经济贡献 387

三、三资企业的经济效益 390

四、三资企业的社会效益 392

五、三资企业的生态效益 395

六、提高三资企业效益的总体思路 396

第二十二章 私营工业企业效益 401

提要 401

一、私营工业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02

二、私营工业企业的资产周转及财务状况 406

三、私营工业企业在效益和财务状况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410

四、改善私营工业企业效益状况的对策建议 414

附录1 统计资料分析 419

一、全国工业发展、效益指标 419

(一)1998~2005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主要经济指标 419

(二)2005年全国和各地区工业、各所有制职工人数和职工平均工资状况 421

(三)2000、2005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行业工业总产值、利润占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利润百分比及排位 423

(四)2005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各行业经济效益指标 425

(五)2005年全国工业各行业三废治理状况 429

(六)1996~2005年三次产业及工业增加值占GDP百分比图示 431

(七)1998~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图示 431

二、各地区经济、工业发展水平及工业经济效益 432

(一)2000、2005年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在全国的地位 432

(二)2000、2005年中国地区工业化水平 434

(三)2000、2005年各地区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百分比 435

(四)2000、2005年各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和利润占全国相应数据百分比 436

(五)2000、2005年各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同全国平均水平之比 437

(六)2005年各地区三废治理状况 439

(七)1998~2005年四大地带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百分比图示 441

(八)各地区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地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百分比图示 442

附录2 中国工业大事记 443

一、2006年工业大事记 443

二、2006年工业10件大事 470

2007 CHINA'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REPORT——The Status quo and Analysis of China'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Performance 473

后记 488

专栏1—1 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 18

2—1 中国与部分下中等收入国家三次产业结构及人均GNI比较 20

2—2 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及人均国民总收入国际比较 33

3—1 2005年我国地区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 58

4—1 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 80

5—1 清华北大联手证明中国并未过度投资 99

5—2 中国超过美国成为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 103

6—1 全球劳动生产率排行榜出炉 中国增速第一 127

7—1 北钢集团节能减排迈大步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144

7—2 “十一五”时期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一览表 146

8—1 政府节能减排的措施 162

9—1 将物流外包进行到底——青岛啤酒集团的物流变革之路 178

10—1 国际石油价格对国内价格传导的一般途径 196

10—2 能源工业发展的方针、重点领域和节能环保目标 207

11—1 2006年全球钢铁工业8件大事 226

11—2 我国组建钢铁城工业创新“航母”将产生社会效益 228

12—1 轮胎工业应提高子午化率和翻新率 242

12—2 自主创新是我国农药行业的唯一出路 243

13—1 建材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265

14—1 2006年1~6月机械工业重点联系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前10名 283

15—1 车企多赚钱,全靠出新车 300

16—1 2006年电子信息百强排名出炉 华为盈利纳税独占鳌头 314

17—1 欧盟REACH法规对我国纺织工业的影响 330

18—1 家电企业:以技术创新实现节能、降耗 347

19—1 2005年中央企业创造了一系列历史最好水平 365

20—1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对股权激励制度的实践 382

21—1 引资从重数量到重质量 397

21—2 中国拟对外资并购进行国家安全审查 398

21—3 “两税合一”会不会影响外商投资 398

22—1 私营工业企业在各个细分行业中的地位 416

附表表1-1 2000~2005年全国工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 4

表1-2 2000~2005年全国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 4

表1-3 2000~2005年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变化(以2000年为100) 5

表1-4 2000~2005年主要加工制造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以2000年为100) 5

表1-5 2000~2005年工资指数(以上年工资为100) 6

表1-6 2003~2005年制造业工资总额占工业增加值比重 7

表1-7 2002~2005年工业企业流动负债及利息增长情况 7

表1-8 2005年不同所有制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比较 8

表1-9 2000年和2005年工业品销售收入和利润增长情况 9

表1-10 2000年和2005年能源消费增长情况 10

表1-11 “十五”时期工业污染变化情况 13

表1-12 基础产业的发展对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 14

表1-13 城乡居民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14

表2-1 1990~2003年制造业人均增加值国际比较 22

表2-2 1993~2003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的国际比较 22

表2-3 1980~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在全球的地位变化 23

表2-4 中国制造业及主要子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指数 25

表2-5 2001年和2004年中国整体工业调整系数对比 27

表2-6 2001年和2004年中国民族工业制成品出口情况 27

表2-7 中国民族制造业国际市场占有率 28

表2-8 SITC的中国工业品贸易竞争指数 29

表2-9 我国主要生产要素占全球的份额变化 30

表2-10 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及其增长速度 31

表2-11 2007年第2季度企业景气指数 32

表2-12 2004年中国主要能源资源消费的全球比较 32

表3-1 各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资产贡献率、资产负债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 37

表3-2 四大区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和全员劳动生产率 39

表3-3 四大区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率和流动资产周转次数 40

表3-4 各地区工业增加值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和流动资产周转次数 41

表3-5 各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就业增长情况 44

表3-6 我国各地区工业和制造业职工平均工资情况 46

表3-7 2005年各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情况 47

表3-8 2000年和2005年各地区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比重 49

表3-9 各地区“两矿”安全生产情况 50

表3-10 2005年和2006年我国各地区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 52

表3-11 2005年各地区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53

表3-12 2005年单位工业增加值“三废”排放量 55

表4-1 2000~2005年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主要规模指标变化 62

表4-2 2000~2005年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平均规模指标变化 63

表4-3 2005年比2000年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平均规模指标变化 63

表4-4 2005年按行业分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规模状况 65

表4-5 2000年以来大中型工业企业主要规模指标及其占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的比重 67

表4-6 2005年与2003年比大中型工业企业在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中的比重变化 67

表4-7 2005年各行业大中型工业企业主要规模指标占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的比重 68

表4-8 2000~2005年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 70

表4-9 2005年比2000年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变化 71

表4-10 2005年按行业分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 72

表4-11 2000~2005年大中型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 74

表4-12 2000~2005年大中型工业企业经济效益与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的比较 75

表4-13 2005年各行业大中型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标与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的比较 76

表4-14 2000~2005年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税收贡献变动 78

表4-15 2000~2005年大中型工业企业税收贡献变动 78

表4-16 各行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乘数 79

表4-17 2000~2005年工业污染物排放情况 82

表5-1 1986~2006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率和资本—产出比 88

表5-2 1995~2006年我国新增固定资产和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 90

表5-3 1986~2006年我国工业各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及工业资本—产出比 90

表5-4 2004~2006年我国按行业分城镇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 91

表5-5 2005年主要工业产品建设规模 94

表5-6 2005年我国部分产能过剩行业生产能力利用状况 95

表5-7 2001~2005年我国工业污染及其直接经济损失 96

表6-1 2001年和2005年各行业从业人数占工业从业总人数比重的变化 107

表6-2 2001~2006年各技术等级、技术职称的求人倍率 109

表6-3 2001~2005年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 110

表6-4 2001~2005年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及其因素贡献率 111

表6-5 2001年和2005年分行业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 112

表6-6 分行业的劳动装备率和劳动投入增长率 118

表6-7 2001~2005年按所有制分工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121

表6-8 2001~2005年按所有制分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 121

表6-9 2001~2005年大中型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 123

表6-10 2004年世界银行等统计的世界各国/地区劳动生产率 123

表6-11 2004年OECD加盟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水平 125

表6-12 1995~2004年各国劳动生产率的年均增长率水平 125

表7-1 2005年主要国家矿产消费 130

表7-2 2000年以来中国部分矿产资源的进口情况 131

表7-3 2000~2005年全国水资源的供应与利用情况 134

表7-4 1985~2006年工业污染物的排放 136

表7-5 2004年与2000年比我国轻重工业比例关系的变化 138

表7-6 2001年和2004年主要耗能产业能源消耗变化 139

表7-7 2004年与2000年比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规模指标比较 140

表7-8 2004年大中型企业与中小企业能耗指标对比 141

表8-1 1990~2005年中国代表性产品能耗变动与国际先进水平的比较 153

表9-1 2000~2005年工业企业的物流需求 167

表9-2 2000~2005年工业企业对物流服务不满意的主要原因 169

表9-3 2000~2005年工业企业原材料库存周转状况 172

表9-4 2003~2005年工业企业物流成本状况 174

表10-1 2000~2005年按行业分城镇能源工业投资 185

表10-2 2000~2006年主要能源生产量 186

表10-3 2000~2006年能源工业总产值 186

表10-4 2000~2006年能源工业增加值 188

表10-5 2001年与2005年能源工业污染物排放情况 191

表10-6 2005年能源工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数量及经济效益比2000年增减情况 195

表10-7 2001~2005年能源工业分行业出厂价格指数变化 196

表10-8 2000~2005年能源加工转换效率 200

表10-9 2000~2005年中国主要能源产量及其占世界比重 201

表10-10 2003年主要国家的能源工业增加值和主要能源产量 202

表10-11 2003年各国能源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 203

表10-12 2003年各国能源工业增加值率 203

表10-13 2003年各国能源工业利润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 203

表10-14 2003年各国能源工业利润占全部工业利润的比重 204

表10-15 2003年各国能源工业劳动生产率 205

表10-16 2002年能源工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 205

表11-1 2001~2005年我国钢铁工业经济效益增长及与其他时期的比较 211

表11-2 2000~2005年规模以上钢铁工业经济效益及其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比较 211

表11-3 2001~2006年规模以上钢铁工业的主要经济效益指标 212

表11-4 2000~2006年我国钢铁工业社会效益状况 213

表11-5 2000~2006年我国钢铁工业生态效益的变化 215

表11-6 2005年国内先进与落后钢铁企业能耗指标的对比 215

表11-7 2005年我国钢铁企业与国际钢铁巨头经济效益指标的比较 217

表11-8 2005年国内外钢铁工业能耗指标的比较 217

表11-9 国内外重点钢铁企业环保指标比较 218

表11-10 2000~2006年我国钢材价格的变化 219

表11-11 2002年和2006年我国钢铁工业主要工艺技术装备情况 220

表11-12 2001~2005年我国宝钢与世界主要钢铁公司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的对比 222

表12-1 2006年与2000年相比石油和主要化工产品产量增长情况 232

表12-2 2000~2006年石油和化学工业主要经济指标 233

表12-3 各地准备上马的主要煤化工项目 237

表13-1 2000年和2005年建材工业所有制结构 248

表13-2 2000和2006年建材工业的资产贡献率和资产负债率变化 253

表13-3 2000~2005年中国建材产品贸易额 254

表13-4 2000~2005年从全球目标市场看中国建材产品贸易竞争指数 255

表13-5 2000~2005年从全球目标市场看中国建材产品出口价格指数 255

表13-6 2000~2003年水泥工业污染物排放量 256

表13-7 建材工业的工业增加值率国际比较 257

表13-8 建材工业劳动报酬率国际比较 258

表13-9 建材工业劳动生产率国际比较 259

表13-10 建材工业贸易竞争力指数国际比较 260

表13-11 建材商品出口价格国际比较 260

表13-12 建材工业能耗和废气排放量国际比较 261

表14-1 2001~2006年装备制造业利润总额的增长情况 270

表14-2 2001~2006年装备制造业收入的变化 271

表14-3 2000~2006年装备制造业资本利润率的变化 272

表14-4 装备制造业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的比例及流动资产周转速度的变化 273

表14-5 2000~2006年装备制造业收入利润率的变化 274

表14-6 2000~2005年装备制造业经济效率的年均增长率 277

表14-7 装备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国际比较 279

表14-8 装备制造业中间投入生产率的国际比较 280

表14-9 装备制造业劳动报酬生产率的国际比较 280

表15-1 1978~2006年中国汽车总产量 286

表15-2 2002~2006年汽车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增长情况 290

表15-3 2001、2006年汽车工业主要上市公司主营利润率 291

表15-4 2000年世界主要汽车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率 291

表15-5 全国工业效益平均指标与汽车工业效益指标 292

表15-6 2000~2005年中国汽车工业R&D投入 293

表15-7 1985年9月~2005年7月世界汽车生产企业专利统计 293

表15-8 2000~2006年中国汽车出口量 294

表15-9 2002年和2005年汽车工业能源、原材料消耗 295

表16-1 2000~2006年电子信息产业的销售收入、增加值和出口额 304

表16-2 2000年和2005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变化及其与全部工业对比 307

表16-3 2000年和2005年每百户家庭拥有电子产品数量变化 311

表17-1 2000~2006年纺织工业发展的总体情况 317

表17-2 2000~2006年纺织品服装出口与贸易顺差的变化 317

表17-3 2000~2006年纺织工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的变化 318

表17-4 2000年和2005年纺织、服装和化纤制造业的经济效益与全国工业的比较 319

表17-5 纺织工业单位劳动力增加值的国际比较 319

表17-6 2000~2005年纺织工业产品及面料出口竞争力指数的变化 320

表17-7 2006年世界部分纺织品服装出口国对重点市场的出口增长率 323

表17-8 1980~2004年世界人均纤维消费量的变化 325

表17-9 “十一五”时期纺织工业节能、降耗和环保指标 327

表18-1 2000~2005年我国主要家电产品产量增长情况 334

表18-2 2002~2006年中国家电产品出口金额 336

表18-3 2003~2006年我国家用电器工业销售收入与利润的变化 339

表18-4 2005年中外家电优势企业比较 340

表18-5 2005年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的主要耐用消费品数量 341

表19-1 1999~2005年各种经济类型的工业总产值及其比重的变化 356

表19-2 1996~2005年各种经济类型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投资额和比重 357

表19-3 2000~2005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资产、利润和税金总额及在全国总计中的比重 358

表19-4 1999~2005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 360

表19-5 2003年和2005年六大工业行业总产值、资产总额、利润总额和税金总额及其比重 362

表19-6 2003年和2005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主要行业总产值、资产总额、利润总额和税金总额及在全国行业合计中的比重 363

表20-1 2005年不同行业的盈利状况 378

表21-1 2000~2006年实际使用三资企业外方投资 386

表21-2 三资企业外方投资的产业分布 386

表21-3 2000~2006年三资企业外方投资资金来源国别(地区)变化 387

表21-4 2000~2005年中国实际使用国际直接投资占发展中国家和全球的比重 387

表21-5 1996~2006年三资企业外方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388

表21-6 2002~2005年三资企业外方投资额及其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 388

表21-7 2001~2006年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比较 389

表21-8 2000~2006年三资工业企业占全部工业经济的比重 389

表21-9 2000~2005年三资企业增加值占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的比重 389

表21-10 2000~2005年三资企业利润占高技术产业利润的比重 390

表21-11 2000~2006年三资工业企业的亏损面和亏损率 390

表21-12 2000~2006年三资工业企业和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一) 391

表21-13 2000~2006年三资工业企业和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二) 392

表21-14 2000~2006年三资企业就业人数及其比重 392

表21-15 2000~2006年三资企业职工平均货币工资 393

表21-16 2000~2005年以三资企业为主的涉外税收 393

表21-17 2000~2006年三资企业进出口贸易占全国的比重 394

表21-18 2000~2005年外商投资企业占全国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 395

表21-19 2000~2005年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来源中利用外资的金额及比重 395

表22-1 2001~2005年私营、国有及国有控股、三资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和工业总产值 402

表22-2 2001~2005年私营、国有及国有控股、三资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比较 403

表22-3 2001~2005年私营工业企业人均创利、人均工业增加值与其他类型工业企业的比较 404

表22-4 2001~2005年私营、国有及国有控股、三资工业企业从业人数及新增就业岗位比较 404

表22-5 2001~2005年私营、国有及国有控股、三资工业企业上缴国家税金比较 405

表22-6 2001~2005年私营、国有及国有控股、三资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比较 406

表22-7 2001~2005年私营、国有及国有控股、三资工业企业资产规模比较 407

表22-8 2001~2005年私营、国有及国有控股、三资工业企业资产周转比较 407

表22-9 2001~2005年私营、国有及国有控股、三资工业企业投资效益比较 408

表22-10 2001~2005年私营、国有及国有控股、三资工业企业资本保值增值率比较 409

表22-11 2001~2005年私营、国有及国有控股、三资工业企业营运资本比较 410

表22-12 2001~2005年私营工业企业人均工业总产值与其他类型工业企业的比较 411

表22-13 2001~2005年私营、国有及国有控股、三资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结构比较 411

表22-14 2001~2005年私营、国有及国有控股、三资工业企业负债情况 412

表22-15 各省区市2005年效益指标和资产周转比较 413

表22-16 各省区市2005年工业增加值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和资产负债率比较 414

附图图2-1 1990~2006年中国制造业出口额 20

图3-1 2006年各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和亏损率 43

图3-2 “十五”期间各地区第二产业就业增长率 44

图3-3 2003~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扩大就业效果 45

图3-4 2000~2005年各地区工业职工平均工资相对水平及增长幅度 47

图3-5 2005年各地区煤矿事故死亡人数和百万吨死亡率 51

图3-6 “十五”期间工业废物排放量增长情况 54

图5-1 1986~2006年全社会和工业资本—产出比 89

图6-1 2001~2005年工业企业从业人数的变动 106

图6-2 2001~2005年分行业劳动生产率的年增长率 115

图6-3 2001~2005年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和劳动投入的增长状况 116

图6-4 2001~2005年采矿业和电力、燃气、水生产供应业的工业增加值和劳动投入的增长状况 117

图6-5 2001~2005年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122

图6-6 劳动生产率的国际比较 124

图7-1 我国部分产品国内资源消耗强度 135

图7-2 “十五”期间工业污染排放强度 136

图8-1 1980~2006年我国能源消费增长的变化 149

图8-2 以不变价计算的能源利用效率 149

图8-3 按汇率计算的能源利用效率 150

图8-4 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能源利用效率 151

图8-5 能源利用弹性效率的国际比较 151

图8-6 能源供给效率国际比较 155

图8-7 按汇率算法的能源消费效率国际比较 155

图8-8 按购买力平价算法的能源消费效率国际比较 156

图8-9 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157

图8-10 能源利用效率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对比 158

图8-11 1980~2005年我国商品进出口差额 160

图9-1 2006年社会物流总额的构成 166

图9-2 1991~2006年GDP物流需求系数 166

图9-3 2004~2005年制造企业生产线物流系统改善程度 168

图9-4 2004~2005年企业运输业务外包比重 169

图9-5 2005年运输业务外包比重最高的前四大工业行业 169

图9-6 2000~2006年社会物流总费用占社会物流总额比重 171

图9-7 1998~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流动资产周转速度 172

图9-8 2000~2005年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周转状况 173

图9-9 2005年物流费用率最高的前三大工业行业 173

图10-1 1989~2005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及增长率 184

图10-2 2000~2005年能源生产、消费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 185

图10-3 2000~2005年能源工业的增加值率 187

图10-4 2001~2005年当年价格和2001年不变价格工业增加值增长情况 188

图10-5 2000~2006年能源工业的利润总额情况 189

图10-6 2000~2005年能源工业的总资产贡献率 190

图10-7 1989~2005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192

图10-8 2001年和2005年能源工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占工业的比重 193

图10-9 2001年和2005年全员劳动生产率(2001年不变价)及其增长的比较 198

图10-10 2000~2005年能源工业流动资产周转次数 199

图10-11 2000~2005年中国主要能源产量年均增长率与世界的比较 202

图11-1 2001~2006年我国粗钢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210

图11-2 2003年中外钢铁工业劳动生产率 216

图11-3 2000~2006年我国铁矿石进口价格及其增长率 224

图12-1 2000~2006年石油和化学工业销售收入增长情况 233

图12-2 2000~2006年石油和化学工业利润总额增长情况 234

图13-1 2000~2006年建材工业增加值及主要产品产量增长变化 246

图13-2 2000~2006年建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及其增长变化 247

图13-3 2000~2005年东、中、西部建材工业企业数和工业总产值分布 247

图13-4 2000~2005年建材工业劳动生产率及其变化 250

图13-5 2000~2005年建材工业能源消耗强度变化 250

图13-6 2000~2005年建材工业增加值率及其变动 251

图13-7 2000~2006年建材工业的成本费用利润率及其变化情况 252

图13-8 2000年1月~2006年12月水泥和平板玻璃价格指数 262

图15-1 1991~2006年轿车产量变化 287

图15-2 1999~2005年重点推广应用城市(地区)燃气汽车拥有量 296

图18-1 2003年和2006年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家电工业中的地位 338

图18-2 2003~2006年家用电器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与销售利润率的变化 339

图18-3 2002~2007年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与家用电器零售价格指数季度变化 341

图19-1 1999~2005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总产值及其比重的变化 357

图19-2 2000~2005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资产总额及其比重的变化 358

图19-3 2000~2005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及其比重的变化 359

图19-4 2000~2005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税金总额及其比重的变化 359

图19-5 2001~2005年全国国有企业利润的变化 359

图19-6 1999~2005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年均就业人数的变化 360

图20-1 2000~2006年上市公司净利润和主营业务收入情况 370

图20-2 2001~2006年上市公司数量和亏损数量及比重 371

图20-3 2001~2005年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变化 372

图20-4 2001~2005年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利润率的变化 372

图20-5 2001~2005年上市公司总资产利润率的变化 372

图20-6 2001~2005年上市公司盈利现金保障倍数的变化 373

图20-7 2001~2005年上市公司股本收益率的变化 373

图20-8 2001~2005年上市公司资产质量的变化 374

图20-9 2001~2005年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水平的变化 375

图20-10 2005年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情况 376

图20-11 2005年上市公司的行业资产分布情况 377

图20-12 2001~2005年上市公司成长性情况 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