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医疗风险概论 1
第一节 概述 1
一、定义 1
二、历史背景 2
三、国际背景 3
四、医患权益的需要 4
五、医疗风险与医疗安全 5
六、医疗风险与医疗危机 5
第二节 性质与特点 6
一、发生突然 6
二、逐步进展性 7
三、原因多样性 8
四、不断累加性 8
五、情感、情绪性 9
六、普遍性与多因性 9
七、复杂而难以评价 10
第三节 新医患关系与医疗风险 10
一、医患关系的形成 10
二、医患关系的新特点 12
三、自愿与人道性 12
四、属特殊消费法律关系 13
五、医患关系的法律属性 15
六、新型的社会法律关系 15
七、医疗风险的分类及责任 16
第二章 医学特点与医疗风险 19
第一节 生物学特点 19
第二节 心理学特点 22
第三节 社会学特点 23
第四节 临床对象的不确定性 25
一、患者的个体差异 25
二、机体功能的互相影响 27
三、病因的复杂性 29
四、疾病表现动态的多变 29
第五节 临床过程及特点 30
一、病史的调查追询 30
二、体征的识别与发现 32
三、设备仪器的检查 33
第三章 误诊与医疗风险 35
第一节 误诊的性质及责任认定 35
一、关于误诊的定义 35
二、关于误诊的性质 37
三、关于误诊的责任 38
四、误诊免责的依据 39
第二节 医生的感知觉 40
一、感知与临床诊断 41
二、感知的个体差异 41
三、心理状态的影响 42
第三节 医生的理论与经验 42
第四节 医生的服务态度 43
一、粗心大意 44
二、骄傲自满 44
三、贪便偷懒 45
第五节 医生的情感、作风和医德 45
一、情感 45
二、作风 46
三、道德 46
第六节 误诊的护士原因 47
一、技术状况不佳 48
二、粗心大意 49
三、责任心不强 49
四、弄虚作假 50
第四章 临床过程与医疗风险 51
第一节 病史 51
一、突出一点,以偏概全 51
二、掺杂意外因素 52
三、病史遗漏 52
四、病史被隐瞒和伪造 52
第二节 主诉 53
一、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53
二、受表达能力的限制 53
第三节 临床表现 54
一、表现与本质不一致 54
二、表现中的假象 54
三、表现变化不定 54
四、多种表现共存 55
五、表现类似 55
六、真假表现的交叉和互相掩盖 56
七、表现互相矛盾 56
第四节 体征 56
一、体征缺失 57
二、体征遗漏 57
三、体征隐匿 57
四、体征不典型 58
五、满足已有体征 58
第五节 误诊的患方原因 58
一、就诊时的动机 59
二、对疾病感觉的差异 60
三、盲目求医 61
四、迷信权威 62
第六节 导致医生误诊的思维原因 63
一、固守局部 64
二、拘泥于现象 65
三、迷信仪器和检测方法 66
四、一成不变 68
五、思维定势 69
六、主观臆断 70
七、满足于已知 71
八、习惯于经验 73
第七节 避免误诊的思维方法 74
一、观察明确 74
二、多方询问 75
三、追本溯源 77
四、亲识其症 78
五、治多知悉 79
六、勤于思考 80
第五章 药物性风险 82
第一节 药物不良反应 82
一、历史回顾 82
二、国内现状 83
三、院内再感染 84
第二节 药物过敏反应 85
一、过敏反应的概念 85
二、常见的过敏反应 85
三、迟发性过敏 86
四、速发过敏 87
第三节 药物的毒性反应 87
一、产生的原因 88
二、药物毒副反应的防范 88
三、药物毒副作用责任认定 89
第四节 药物毒副作用的预防 92
一、以循证为基础 92
二、遵循临床路径 93
三、用药渐进达标 94
四、持续严密观察 96
五、正确的用药途径 97
六、控制用药时间及复合用药 98
第六章 过度医疗风险 99
第一节 概念、界限与性质 99
一、适度医疗 99
二、过度医疗 100
三、过度医疗原因分析 100
四、过度医疗的医方原因 101
五、过度医疗的患者原因 102
第二节 过度医疗与医疗风险 103
一、责任风险与过度医疗 103
二、人道主义与过度医疗 103
三、过度医疗的法律风险 104
四、技术风险与过度医疗 104
第三节 过度医疗的经济与伦理分析 105
一、过度医疗的经济因素 106
二、弹性医疗需求 106
三、垄断和竞争因素 107
第四节 过度医疗非中国独有 107
一、世界性问题 107
二、产生原因复杂 109
三、过度医疗的伦理分析 110
第七章 肿瘤的过度医疗风险 112
第一节 肿瘤过度治疗现象 112
一、过度治疗普遍存在 112
二、急功近利,忽视长远 113
三、摧毁免疫机制 113
四、忽视肿瘤特性 114
五、过多关注经济效益 114
第二节 肿瘤防治的观念 115
一、病因研究无所适从 115
二、延误诊治现象普遍 115
三、治疗效果停滞不前 116
四、攻克癌症的出路 116
第三节 肿瘤防治观念的转变 117
一、由任其发展变为有效检控 117
二、由亡羊补牢变为防患于未然 117
三、由被动就诊变为主动寻觅 118
四、由形态诊断变为物质诊断 118
五、由医学现象变为社会经济现象 118
第四节 肿瘤的治疗观 119
第五节 肿瘤的治疗原则 122
一、局部与全身结合的原则 123
二、分期分类治疗的原则 124
三、整体治疗的原则 126
四、多学科协同治疗的原则 127
五、个体治疗的原则 128
六、生物免疫学原则 129
七、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原则 130
第八章 医疗意外风险 134
第一节 医疗意外 134
一、意外的性质 134
二、应当预见而未预见 135
三、客观存在却难以预见 135
四、已预见却难以避免 136
五、有法律却选择艰难 137
六、意外的责任认定 137
第二节 猝死 139
一、猝死常见的疾病 139
二、猝死易发生的环节 142
三、猝死的原因 143
第三节 并发症 144
一、疾病的自然发展 144
二、检查治疗所诱发 145
三、不以结果论是非 146
第四节 后遗症 147
一、疾病本身的原因 147
二、手术与治疗方法 147
三、治疗后疾病复发 148
第五节 手术相关风险 149
一、手术风险 149
二、手术前诊断有误 150
三、手术前风险的原因 151
四、手术前风险的预防 151
五、手术中的风险 152
六、原因归类分析 153
七、术中非事故性风险 154
八、手术后的风险 155
第六节 输血引发的风险 156
一、输血感染其他疾病 156
二、关于责任的认定 157
三、急诊用血的纷争 157
四、正确认定应急用血行为责任 158
五、应急用血该如何取舍 158
第七节 其他操作风险 160
第九章 医疗事故 162
第一节 医疗事故 162
一、场合及责任人 162
二、行为有违法 163
三、过失并造成了损害 163
第二节 医疗事故罪的认定 163
一、重大医疗过错的鉴定 164
二、一般医疗过错的鉴定 167
第三节 医疗损害 168
一、医疗事故的构成 168
二、医疗损害的含义 169
三、医疗事故与医疗损害的关系 169
四、赔偿的法律依据 170
五、非医疗事故赔偿依据 170
第十章 医患纠纷 172
一、定义 172
二、性质 172
第一节 国内现状 173
第二节 国际背景(国外概况) 174
第三节 社会原因 175
一、社会法律意识增强 176
二、价值观念的改变 176
三、对新技术不了解 176
四、失实的媒体炒作 176
五、医学知识不普及 177
第四节 患者原因 177
一、装“病”欺诈 178
二、私欲驱使 178
三、医患缺乏沟通 178
四、违背常规、自以为是 179
第五节 医院原因 180
一、法制观念落后于社会 181
二、部分制度废止 181
三、重经济效益轻质量 181
四、行业风气不端正 181
五、防范措施不得力 182
六、对差错事故管理不严 182
第六节 医务人员原因 182
一、缺乏应有的防范意识 183
二、对病情估计不足,盲目自信 183
三、感情用事,越界医疗 183
四、私欲驱使,废弃制度 184
五、关系紧张,互相拆台 184
第七节 门、急诊中的风险 185
一、概况 185
二、值班人员不在位 185
三、医务人员少患者多 186
四、医务人员情绪紧张 186
五、组织措施不得力 186
六、受生物节律的影响 187
七、缺乏应有的警惕性 187
第八节 麻醉风险 188
一、局部麻醉药物过敏或过量 188
二、椎管内麻醉操作过失 188
三、全麻中常见的风险 188
四、麻醉意外 189
第十一章 护患纠纷 190
第一节 原因及特点 190
第二节 护士在避免事故差错中的作用 191
一、捕捉疾病发作时的表现 192
二、掌握疾病的动态变化 193
三、发现药物的毒副作用 194
四、发现早期并发症 194
第三节 护患纠纷的特点 195
一、纠纷涉及面广 195
二、纠纷的情绪因素多 196
三、技术性纠纷少 197
四、纠纷可防范性大 197
第四节 护患纠纷的护士原因 197
一、护士的仪表 198
二、护士的表情 199
三、护士的性格 201
四、护士的语言 202
五、技术状况不佳 204
六、粗心大意 205
七、责任心不强 205
八、偷懒弄虚作假 206
九、查对不严格 207
十、操作不严谨 207
十一、工作制度不落实 208
十二、监护不认真 209
十三、执行医嘱有误 210
第五节 预防方法 211
一、主动服务 211
二、预先告知 212
三、严格制度 212
四、书写认真 213
五、依法行护 213
六、及时沟通 214
第十二章 其他类型纠纷 216
第一节 知情选择权 216
一、知情选择在预防医患纠纷中的地位 216
二、医患均应重视知情同意 216
三、知情同意的法律基础 216
四、告知内容和注意事项 217
五、告知不等于免责 218
第二节 告知应注意的问题 218
一、对病情有全面的了解 218
二、掌握告知同意的要点 219
三、强调告知的艺术性 220
第三节 患者如何对待知情选择 220
一、治疗效果为最高目的 220
二、信任是选择的基础 221
三、知情选择的相对性 222
四、知情选择的实现 222
第四节 隐私权 223
第五节 医理与法理的冲突 224
一、医患关系不属民法调整 224
二、医学科学及医事法律行为的特征 225
三、处理医患纠纷的特有原则 228
四、处理医患纠纷须注意的问题 231
五、值得思考的问题 236
第六节 院内自杀 237
一、自杀现象的分析 237
二、自杀责任的判定 238
三、自杀原因复杂场合非归责依据 239
第七节 管理与制度 242
第十三章 医患纠纷的预防 243
第一节 预防纠纷的思维方法 243
一、与日俱新 243
二、以法行医 244
三、未雨绸缪 245
四、无中求有 246
五、小处着手 246
六、如履薄冰 246
七、平等待人 247
八、团结同行 247
第二节 预防纠纷的临床措施 248
一、病史询问全面细致 249
二、辅助检查宁繁勿简 249
三、初步诊断一二三 250
四、治疗方案紧循常规 251
五、病案记录及时严谨 252
六、预先告知主动热情 253
七、判断预后留有余地 254
第三节 医疗文书中的纠纷因素 255
一、医疗文书中的缺陷与风险 255
二、学会病史采集和写好病历 260
三、医生下笔千斤重 263
四、要尊重护士 264
五、利用好图书馆和病案室 266
六、勤跑医技科室 267
七、临床如临战 269
八、积极参加学术活动 272
第十四章 患方权益保护中的问题 274
第一节 维权切忌冲动 274
一、情绪激动,失去理智 274
二、冲动易触犯法律 275
三、如何协商解决 276
第二节 维权需注意的问题 276
一、如何利用诉讼时效 277
二、医方免责的依据 277
三、猝死是否可以免责 278
四、如何启动医疗事故鉴定 279
第十五章 医患纠纷的院内处理 280
第一节 医患纠纷处理的原则与途径 280
一、处理原则 280
二、处理途径 282
三、向保险转嫁 283
第二节 处理纠纷的理念 284
一、未动先知(止) 284
二、弄清真相 285
三、以情动人 285
四、沉着应对 286
五、外圆内方 287
六、限制范围 287
第三节 早期处理方法 288
一、当事者回避 288
二、四个步骤 288
三、设缓解空间 289
四、抓住权威当事人 290
五、引导鉴定或尸解 290
六、善待媒体 291
七、治安力量的调动 292
第四节 协商解决 292
一、法律基础 292
二、协商解决的益处 293
三、签订协议 294
四、赔偿以《条例》为准 294
五、值得注意的问题 295
第五节 行政调解 296
一、行政调解的提出 297
二、法律性质 297
三、行政调解的原则 298
四、调解的内容 298
五、行政调解的利弊 298
六、协议书的签订 299
第六节 民事诉讼 300
一、法律依据 300
二、利弊得失 300
第十六章 医院的应诉 302
第一节 应诉前的准备 302
一、树立应诉的意识 302
二、准备应诉的行为 303
三、准备应诉的态度 304
第二节 应诉证据的收集 305
一、告知病情的证据 305
二、术前告知的证据 305
三、自主决定的证据 306
四、诊疗科学性的证据 307
五、死亡原因的证据 308
第三节 应诉人的选择 309
一、语言流利清晰 309
二、思维敏捷清楚 310
三、遇变不惊 311
四、全面的医学知识 312
五、系统的法律知识 313
第十七章 医患纠纷处理的相关法律原则应用 314
第一节 举证责任倒置 314
一、符合自然公正的要求 314
二、有利于缓冲医患矛盾 315
三、对医患双方各有利弊 315
四、正确认识使用“倒置” 315
五、医方如何举证 316
六、医疗事故的构成 317
第二节 “公平”与“优者负担”原则 319
一、不适宜公平责任原则 319
二、以《条例》为依据 320
三、不适宜优者负担 321
第十八章 医疗风险的管控 323
第一节 医疗风险的特点 323
一、医疗风险的多发性 323
二、多样性与积累性 324
三、医疗风险的情感性 324
四、风险难以归因性 325
五、社会、法律特点 325
第二节 对待风险的态度 326
一、建立控制机制 326
二、建立健全防范措施 327
三、建立监督机制 327
四、限制范围 328
第三节 控制风险向危机转变 328
一、危机的性质与特点 329
二、危机的潜在因素 329
三、发生危机的征兆 330
第四节 危机发展阶段的管理 331
一、潜伏期和爆发期 331
二、危机的处理期 331
三、危机后期的处理 331
附录 333
1.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333
2.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 342
3.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 347
4.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355
5.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 361
6.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 363
7.中医、中西医结合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 365
8.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371
9.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 382
10.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 385
11.医疗事故争议中尸检机构及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认定办法 387
参考文献 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