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夏丛摭 1
读《汉书》杂记 3
赔款小史 6
忙里偷闲的读书录 15
拟“整理国故”计划 35
《欧战全史》序 39
“研究国故”的方法 43
再谈谈“整理国故” 47
南宋初年的军费 52
介绍几部新出的史学书 54
焦循的书目 66
中国近一千年是停滞不进步吗 69
中国书的收集法 74
朱舜水的著作 91
《上海小志》序 94
文化史上的山东 97
周官 106
中国历史的一个看法 109
评柳诒徵编著《中国文化史》 118
《西洋现代史》序 124
《清季外交史料》序 126
考证学方法之来历 129
跋北平图书馆藏《王韬手稿》七册 137
再生时代 140
中国再生时期 148
跋余炳文先生的《周礼今辨》 164
人文运动 166
汪龙庄等致汤文端手札的跋语 171
《崔东壁遗书》序 174
《两千年中西日历对照表》序 183
《敦煌写经题记》与《敦煌杂录》序 185
跋郝懿行、孙星衍诸人手帖 191
跋定远方氏所藏《岳忠武奏草卷子》 193
中国和日本的西化 197
中国与日本的现代化运动——文化冲突的比较研究 207
张元济著《中华民族的人格》序 215
中国抗战也是要保卫一种文化方式 218
读书札记 230
读黄伯思《校定焦赣〈易林〉序》 347
《易林》考 350
《易林》断归崔篆的判决书——考证学方法举例 358
史籍里的两汉户口数 393
汉桓帝永寿二年的户口数 396
曹操创立的“校事”制 399
曹魏外官的“任子”制 404
孙吴的“校事”制 407
吴起“偾表之令”与商鞅“徙木之令” 417
两汉人临文不讳考 419
读陈垣《史讳举例》论汉讳诸条 437
《论衡》不避东汉帝讳 450
汉末诏令不避讳 453
补记曹魏的“校事” 455
政治与亲戚——读《晋书·刘弘传》 459
郑晓——读《盐邑志林》本《古言今言类编》 461
胡适辑校仲长统的《昌言》 465
姓族之门不与王侯婚 471
《群书治要》里的《晋书》 473
《晋书》的改撰 476
长安横门汉人叫做光门——海外读书笔记 479
蒋学镛的《樗庵存稿》八卷 482
剑桥杂记 489
读刘世珩翻刻的宋乾道二年(1166)刻本沈括《梦溪笔谈》二十六卷 523
跋《于文襄手札》影印本 528
考据学的责任与方法 543
《文史》的引子 555
《四库全书》的《夏侯阳算经》三卷提要 557
考范缜发表《神灭论》在梁天监六年 561
跋北京大学藏的《戴东原文》一册 565
《读〈群书治要〉里的〈晋书〉》后记 571
中国文化里的自由传统 573
记台湾台东州疆域道里地方情形并书后 578
考“朱子答廖子晦”最后一书的年份 586
五十年来的美国 591
搜集史料重于修史 598
《明清名贤百家书札真迹》序 603
跋《清代学人书札诗笺》十二册 605
大明实录 611
说史 613
《克难苦学记》序 620
陆长源的《辨疑志》 633
《中年自述》序 638
封演的《封氏闻见记》 647
历史科学的方法 652
贬天子 655
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藏的《毅军函札》中的袁克定给冯国璋的手札 657
记乾隆殿本《汉书》 661
论初唐、盛唐还没有雕板书 663
跋金门新发现《皇明监国鲁王圹志》 674
试补刘昫《唐书·肃宗纪》缺文一页 680
记《永宪录》排印本 684
王荆公的有为主义 686
编纂《四库全书》档案 688
记光绪三年新修的《鄞县志》 700
张淏《云谷杂记》四卷 707
记铁琴铜剑楼藏的《旧唐书》宋刻本 709
文化史大纲 710
论中西文化 712
二河流域的文化 717
古埃及文化史 727
印度古代的文化 731
印度文化的中古时期 735
罗马文化史 741
论证据 748
史学与证据 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