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瑞元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500923090
  • 页数:493 页
图书介绍:

基础篇 3

绪论 3

第一节 生命的基本特征 3

一、新陈代谢 3

二、兴奋性 4

三、应激性 4

四、适应性 4

五、生殖 4

第二节 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 5

一、神经调节 5

二、体液调节 5

三、自身调节 6

四、生物节律 6

第三节 人体生理机能调节的控制 6

一、非自动控制系统 7

二、反馈控制系统 7

三、前馈控制系统 8

第四节 运动生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8

一、研究水平 8

二、研究方法 9

第五节 运动生理学的历史与研究现状 10

一、运动生理学的历史 10

二、当前运动生理学的几个研究热点 11

第六节 运动生理学的发展趋势 15

一、微观水平研究不断深入 15

二、宏观水平研究更加发展 15

三、研究方法日益创新 16

四、应用性研究受到重视 16

五、研究领域不断扩大 16

第一章 骨骼肌机能 18

第一节 肌纤维的结构 18

一、肌原纤维和肌小节 18

二、肌管系统 20

三、肌丝的分子组成 21

第二节 骨骼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22

一、静息电位 22

二、动作电位 24

三、动作电位的传导 27

四、细胞间的兴奋传递 28

五、肌电 29

第三节 肌纤维的收缩过程 30

一、肌丝滑行学说 30

二、肌纤维收缩的分子机制 31

三、肌纤维的兴奋—收缩耦联 33

第四节 骨骼肌特性 33

一、骨骼肌的物理特性 33

二、骨骼肌的生理特性及其兴奋条件 34

第五节 骨骼肌收缩 34

一、骨骼肌的收缩形式 34

二、骨骼肌收缩的力学表现 38

三、运动单位的动员 41

第六节 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 43

一、肌纤维类型的划分 43

二、不同类型肌纤维的形态、机能及代谢特征 44

三、运动时不同类型运动单位的动员 47

四、肌纤维类型与运动项目 47

五、训练对肌纤维的影响 48

第七节 肌电的研究与应用 49

一、利用肌电测定神经的传导速度 49

二、利用肌电评定骨骼肌的机能状态 50

三、利用肌电评价肌力 50

四、利用肌电进行动作分析 51

第二章 血液 55

第一节 概述 55

一、血液的组成 55

二、内环境 56

三、血液的功能 56

四、血液的理化特性 57

第二节 运动对血量的影响 59

第三节 运动对血细胞的影响 61

一、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 61

二、运动对白细胞的影响 64

三、运动对血小板的影响 66

第四节 运动对血红蛋白的影响 67

一、血红蛋白的功能 67

二、血红蛋白与运动训练 68

第五节 运动对血液凝固和纤溶能力的影响 69

一、血液凝固和纤溶 69

二、运动对血凝和纤溶能力的影响 71

运动员血液(参考内容) 72

第三章 循环机能 77

第一节 心脏的机能 77

一、心脏的一般结构 77

二、心肌的生理特性 78

三、心脏的泵血功能 81

四、心电图 86

第二节 血管生理 89

一、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89

二、血压 90

三、动脉脉搏 93

四、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 94

五、微循环 95

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97

一、神经调节 97

二、体液调节 100

三、局部血流调节 102

第四节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02

一、肌肉运动时血液循环功能的变化 102

二、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04

三、测定脉搏(心率)和血压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105

四、体育运动与心血管疾病 107

第四章 呼吸机能 112

第一节 呼吸运动和肺通气机能 113

一、肺通气的动力学 113

二、肺通气机能 116

三、肺通气机能的指标 118

第二节 气体交换和运输 119

一、气体交换 120

二、气体运输 123

第三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128

一、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系统 128

二、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 129

三、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 130

第四节 运动对呼吸机能的影响 133

一、运动时通气机能的变化 134

二、运动时换气机能的变化 135

三、运动时呼吸的调节 136

四、运动时合理呼吸 138

第五章 物质与能量代谢 142

第一节 物质代谢 142

一、人体主要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 142

二、主要营养物质在体内的代谢 148

第二节 能量代谢 158

一、基础代谢 158

二、人体运动时的能量供应与消耗 162

第三节 体温 168

一、正常人体温度 168

二、体温调节 169

第六章 肾脏机能 174

第一节 肾脏的基本结构 174

一、肾单位的基本结构 175

二、肾脏的血液循环 176

第二节 尿的生成过程 176

一、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176

二、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179

三、肾小管与集合管的分泌作用 180

四、尿的成分、理化性质及尿量 180

第三节 肾脏在保持水和酸碱平衡中的作用 181

一、肾脏在保持水平衡中的作用 181

二、肾脏在保持酸碱平衡中的作用 182

第四节 运动对肾脏机能的影响 183

一、尿量 183

二、运动性蛋白尿 184

三、运动性血尿 185

第七章 内分泌机能 187

第一节 内分泌概论 187

一、内分泌与内分泌腺 187

二、激素 188

三、激素的作用机制 190

第二节 主要内分泌腺及其作用 192

一、下丘脑与垂体 192

二、甲状腺 196

三、肾上腺 197

四、胰岛 199

五、甲状旁腺 200

六、性腺 201

第三节 激素分泌的调控 202

一、激素分泌的负反馈调控 202

二、激素分泌的调控功能轴 203

内分泌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 205

兴奋剂(参考内容) 208

第八章 感觉与神经机能 213

第一节 感觉器官 213

一、概述 213

二、视觉器官 216

三、听觉与位觉 219

四、本体感觉 222

第二节 肌肉运动的神经调控 224

一、神经系统概述 224

二、肌肉运动的神经调控 226

三、神经系统的运动整合作用 232

四、脑的高级功能 233

五、睡眠 236

应用篇 241

第九章 运动技能 241

第一节 运动技能的基本概念和生理本质 241

一、运动技能的基本概念 241

二、运动技能的分类 241

三、运动技能的生理本质 242

第二节 形成运动技能的过程及其发展 243

一、泛化过程 244

二、分化过程 244

三、巩固过程 244

四、动作自动化 245

第三节 影响运动技能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246

一、动机在运动技能形成中的作用 246

二、反馈在运动技能形成及教学训练中的作用 249

三、训练水平在运动技能形成中的作用 252

四、大脑皮质机能状态在运动技能形成中的作用 252

五、感觉机能在运动技能形成中的作用 253

第十章 有氧、无氧工作能力 256

第一节 概述 256

一、需氧量与摄氧量 256

二、氧亏与运动后过量氧耗 257

氧债(参考内容) 258

第二节 有氧工作能力 259

一、最大摄氧量 259

二、乳酸阈 266

三、提高有氧工作能力的训练 269

第三节 无氧工作能力 271

一、无氧工作能力的生理基础 271

二、无氧工作能力测试与评价 272

三、提高无氧工作能力的训练 276

第十一章 身体素质 279

第一节 力量素质 279

一、决定肌肉力量的生物学因素 280

二、肌肉力量的可训练因素 282

三、功能性肌肉肥大 283

四、力量训练原则 284

五、力量训练要素 286

第二节 速度素质 287

一、速度素质的生理基础 287

二、速度素质的训练 289

第三节 耐力素质 290

一、有氧耐力及其训练 290

二、无氧耐力及其训练 293

第四节 灵敏和柔韧素质 294

一、灵敏素质 294

二、柔韧素质 295

第十二章 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 299

第一节 赛前状态与准备活动 299

一、赛前状态 299

二、准备活动 300

第二节 进入工作状态与稳定工作状态 301

一、进入工作状态 301

二、稳定工作状态 304

第三节 运动性疲劳 305

一、运动性疲劳的概念及其分类 305

二、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理 306

三、运动性疲劳的发生部位及特征 309

四、运动性疲劳的判断 311

第四节 恢复过程 313

一、恢复过程的一般规律 313

二、机体能源贮备的恢复 314

三、促进恢复的措施 316

第十三章 运动训练原则的生理学分析 320

第一节 概述 320

一、运动训练的生理学本质 320

二、机体对运动负荷的反应特征 321

三、运动负荷与训练效果的关系 323

第二节 超负荷原则生理学分析 324

一、基本概念与意义 324

二、生理学分析 324

三、超负荷原则在训练中的应用 326

第三节 恢复原则的生理学分析 327

一、基本概念及意义 327

二、生理学分析 328

三、恢复原则在训练中的应用 329

第四节 周期性原则的生理学分析 331

一、基本概念与意义 331

二、生理学分析 332

第五节 个体化原则的生理学分析 333

一、基本概念与意义 333

二、生理学分析与应用 333

第十四章 特殊环境与运动能力 337

第一节 高原环境与运动能力 337

一、高原应激 337

二、高原服习 339

三、高原训练的生理学适应 340

四、高原训练的要素 344

第二节 热环境与运动能力 346

一、热应激与适应 346

二、热病及其预防 348

第三节 冷环境与运动 350

一、冷应激与运动 350

二、冷服习 351

第四节 水环境与运动 351

一、水环境与运动能力 351

二、对水环境的适应 352

第十五章 运动机能的生理学评定 355

第一节 运动训练对机体机能的影响 355

一、安静状态下运动员的生物学特征 355

二、运动时和恢复期运动员的生物学特征 357

第二节 影响运动训练效果的因素 358

一、运动的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 358

二、遗传因素 358

三、年龄和性别差异 358

四、生物节律因素 359

第三节 人体机能评定的方式 359

一、横向比较 359

二、纵向追踪 359

三、不同机能状态的机能水平比较 360

第四节 人体机能评定的常用指标 360

一、身体形态学指标 360

二、生理学评定指标 360

三、其他机能评定指标 362

四、机能评定的一般步骤 362

第五节 适宜运动量的生理学评定 363

一、生理指标的检查 363

二、运动员的自我感觉及教育学观察 364

第十六章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与体育运动 366

第一节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 366

一、基本概念 366

二、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367

三、影响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因素 368

四、生长发育年龄阶段的划分与青春发育期 373

第二节 儿童少年的解剖生理特点和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 374

一、骨骼 374

二、关节 376

三、肌肉 376

四、血液循环 377

五、呼吸系统 380

六、神经系统 380

七、内分泌系统 381

第三节 儿童少年身体素质的发展 382

一、儿童少年身体素质发展规律 382

二、儿童少年主要身体素质发展特点 383

第十七章 女子的生理特点与体育运动 387

第一节 女性生理特点 387

一、女性生理阶段划分 387

二、生理特点 388

三、运动能力特点 389

第二节 月经周期、妊娠与运动能力 390

一、月经周期及其调节 390

二、月经周期中运动能力的变化 392

三、妊娠期运动能力 392

第十八章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与体育锻炼 395

第一节 概述 395

一、日历年龄与生物年龄 395

二、衰老的概念及老年人划分标准 396

三、衰老的机制 397

第二节 老年人生理特点与健身作用 398

一、神经系统 398

二、运动系统 398

三、心血管系统 400

四、呼吸系统 401

五、血液系统 401

六、免疫系统 402

七、抗氧化系统 402

八、体成分和体重 403

九、血脂代谢 403

第三节 老年人健身运动原则 404

一、适宜运动项目原则 404

二、循序渐进原则 404

三、经常性原则 404

四、个别对待原则 404

五、自我监督原则 405

第十九章 运动处方的生理学基础 407

第一节 概述 407

第二节 运动处方的基本要素 407

一、运动目的 408

二、运动类型 408

三、运动强度 410

四、运动时间 411

五、运动的时间带 411

六、运动频度 412

七、注意事项 412

第三节 运动处方的制定 412

一、制定运动处方的步骤 413

二、运动处方的制定 416

第四节 运动处方的实施 417

一、实施过程的阶段性 417

二、实施过程中的自我监控 419

第五节 健身运动处方示例 419

一、健身跑 420

二、健身跑运动处方 420

第二十章 生物节律与运动能力 425

第一节 概述 425

一、生物时间结构的基本成分 425

二、生物时间结构的分类 426

三、生物节律特殊研究方法 427

第二节 运动员的生物节律特征 429

一、血气指标和心肺功能的近似昼夜节律特征 429

二、人体体能的近似昼夜节律特征 430

三、激素水平的近似昼夜节律特征 431

四、体温近似昼夜节律特征 431

第三节 运动员生物节律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431

一、运动员生物节律模型建立的主要步骤 431

二、运动员生物节律模型的应用 432

第四节 人体生物节律的调整 432

一、调整方向和跨度 432

二、调整方法 433

三、标志节律 434

四、时差调整 435

第五节 激素节律变化与运动员选材 437

一、某些激素的昼夜变化特点 437

二、用激素节律选材的主要指标 437

三、注意事项 438

第二十一章 运动生理负荷的监测与调控 441

第一节 概述 441

一、基本概念 441

二、运动生理负荷的基本要素 442

三、运动生理负荷的决定因素 444

第二节 运动生理负荷的监测与调控 445

一、监测的基本原则 445

二、监测的基本内容 446

三、监测的方法 447

四、实时调控的方法 450

第三节 运动生理负荷的实时分析 451

一、实时分析的概念和基本要求 451

二、实时分析的基本步骤与方法 453

第二十二章 免疫机能与运动能力 461

第一节 免疫系统概述 461

一、免疫的概念 461

二、免疫系统的组成 462

三、免疫反应 465

第二节 运动性免疫机能 466

一、运动负荷与免疫机能 466

二、运动性免疫模式 467

第三节 运动性免疫抑制 469

一、运动性免疫抑制的可能机理 469

二、运动性免疫抑制的生理意义 471

三、运动性免疫抑制的调理 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