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总序 1
前言 1
第一节 契嵩佛学思想研究的现状 1
第二节 研究契嵩佛学思想的方法 3
第三节 本书的结构与主要观点 6
一、本书的结构 6
二、本书的主要观点 7
第一章 契嵩其人及其佛学使命 1
第一节 师承关系 1
一、于洪諲禅师处“无所契悟” 1
二、得法于洞山晓聪 3
三、云门法系与云门遗韵 5
第二节 性情与志趣 8
一、峻严乎?温密乎? 8
二、“余嗜山水甚也” 9
三、崇尚“清谈” 11
四、“人世间闲为第一” 12
第三节 著述与交往 13
一、著述 13
二、交往 22
第四节 时代与回应 27
一、入宋以来之政治与经济 27
二、入宋以来之佛教政策 29
三、入宋以来之佛教 32
四、入宋以来之儒学 41
五、回应时代:契嵩佛学思想的使命 45
第二章 拒佛与反拒佛:持久的较量 48
第一节 拒佛与反拒佛:简短的历史回顾 48
一、两汉时期之拒佛与反拒佛 48
二、魏晋南北朝之拒佛与反拒佛 51
三、隋唐时期之拒佛与反拒佛 55
第二节 “当代”拒佛者面面观 64
第三节 对拒佛者的责难 73
第三章 “儒佛一贯”说(上)——从“义理”的角度看 83
第一节 备赞儒家经典 84
第二节 “《中庸》几于吾道” 88
第三节 《洪范》之“五福六极”关乎佛氏之“三界” 100
第四节 “拟儒《孝经》,发明佛意” 103
第五节 “五常”与“五戒”“异号而一体” 114
第六节 亦儒亦佛的心性论 117
一、论心性 117
二、论性、情 121
第四章 “儒佛一贯”说(下)——从“治事”的角度看 128
第一节 “佛之道与王道合也” 129
第二节 广论“王道” 132
一、“大政”与“至政” 132
二、“道德”与“教化” 134
三、“赏罚”与“刑法” 139
四、“问兵”与“问霸” 140
五、“君子”与“小人” 144
第三节 治心、治出世与治世 147
第五章 “佛道一贯”说 151
第一节 “佛道一贯”与“儒佛一贯” 151
第二节 老庄之“道”与佛门之“道” 153
第三节 “释老之徒以无为见性” 159
第四节 “归根复命”与“妙观色空” 162
第六章 厘定禅门宗祖 165
第一节 厘定禅门宗祖的缘由 165
第二节 印土“二十八祖”说 167
第三节 中土“六祖”说 176
一、达摩 177
二、慧可 182
三、僧璨 183
四、道信 184
五、弘忍 185
六、慧能 187
第七章 “禅教一致”说 193
第一节 “禅”、“教”界说 194
第二节 “(禅)意在教外,(禅)事指教内” 195
第三节 “禅摄一切”:以禅融教 207
第八章 “顿渐一致”说 210
第一节 “顿”、“渐”界说 210
第二节 “预顿而闻渐,预渐而闻顿” 214
第三节 “儒以佛之权者教人以渐” 217
第九章 “真心”一元论:圆融的本体论依托 219
第一节 “真心”说 219
一、“心”之分类 219
二、“真心”的诸多规定性 222
第二节 “一妙心而统乎三法” 229
第三节 “圣人百家,心一迹异” 231
第十章 契嵩佛学思想的特征、影响及其历史地位 235
第一节 契嵩佛学思想的基本特征 236
第二节 契嵩佛学思想对后世佛学的影响 239
第三节 契嵩佛学思想对宋明儒学的影响 250
第四节 契嵩的历史地位——从佛教史的角度看 254
一、倡“佛儒一贯”说的中坚 254
二、振兴禅宗的大德 258
附录一 契嵩年谱 259
附录二 镡津明教大师行业记 264
附录三 辅教编 267
阅读与参考书目 309
索引 317
人名索引 317
词语索引 321
后记 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