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中国监察法制的历史发展 2
二、监察法史的价值与借鉴 18
第一章 夏商的权力监督与官刑 23
第一节 原始社会晚期的权力监督 24
一、原始社会晚期的氏族管理体制及其演变 24
二、原始社会晚期的监督机制 26
第二节 夏商的权力监督与法律 27
一、夏商的权力结构 27
二、夏商的监督机制与治官之法 29
第二章 西周的监察法制 32
第一节 西周的权力结构 32
第二节 西周的监督机制与法律 34
一、监督机制的发展趋势 34
二、谏议监督方式的出现 36
三、监察法的初型 39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监察法制 41
第一节 百家争鸣中的监察思想 41
一、春秋战国各家的监察思想 41
二、法家的监察思想 46
第二节 官僚制度的形成与监察制度的确立 48
一、官僚制度的形成 48
二、监察制度的确立 50
第三节 封建法制的奠基与专门监察法的出现 55
第四章 秦统一后的监察法制 59
第一节 皇帝专制下的官僚政治 59
第二节 皇权专制下的监察思想与监察体制 62
一、监察思想 62
二、监察体制 63
第三节 监察法的发展 67
第五章 两汉的监察法制 71
第一节 西汉专制制度的强化与监察思想的新理念 71
一、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71
二、监察思想的新理念 75
第二节 西汉多元化的监察体制 80
一、御史府系统 80
二、刺史 84
三、司隶校尉 87
四、行政监察系统 89
五、谏官系统 90
六、监察官的管理制度 94
第三节 东汉政权机构的调整与监察体制 98
第四节 两汉法制的发展与专门监察法的出现 106
一、西汉时期的监察法源 107
二、专门性的监察法规 110
三、东汉时期的监察法制 115
第五节 两汉监察法的实施 116
一、立法监察 117
二、行政监察 118
三、司法监察 119
四、人事监察 122
五、仪制监察 123
第六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监察法制 125
第一节 礼法杂糅与求谏纳谏的监察思想 126
一、礼法杂糅 126
二、求谏纳谏 128
第二节 各朝的监察体制 131
一、三国时期的监察体制 132
二、两晋的监察体制 138
三、南朝的监察体制 144
四、北朝的监察体制 148
五、监察官的管理制度 155
第三节 监察法的发展 160
第四节 监察法的实施 164
一、立法监察 165
二、行政监察 166
三、人事监察 167
四、经济监察 167
五、司法监察 169
第七章 唐朝的监察法制 173
第一节 开明政治与监察思想 175
一、兼听纳下,有失辄谏 175
二、御史执宪、纲纪是司 178
三、强化监察,分权制衡 180
第二节 趋于定型的监察体制 181
一、中央监察机关 182
二、地方监察体制 190
三、监察职官的管理制度 194
第三节 监察法的不断完备 198
一、《监察六法》 200
二、出使巡察法 202
三、言谏法 204
第四节 监察法的实施 206
一、立法监察 206
二、行政监察 208
三、人事监察 210
四、经济监察 213
五、司法监察 216
第八章 宋朝的监察法制 226
第一节 强化专制主义的监察思想 227
一、“振举纲纪,纠逖奸邪” 228
二、制衡相权,防范臣下结党 229
三、重视纳谏,以广圣聪 233
第二节 监察体制的变化 239
一、中央监察体制 239
二、地方监察体制 246
三、监察官的管理制度 252
第三节 以地方为重点的监察立法 263
第四节 监察法的实施 273
一、行政监察 273
二、人事监察 278
三、经济监察 285
四、司法监察 287
五、仪制监察 292
第五节 辽、金、西夏的监察法制 301
一、辽朝的监察法制 301
二、金朝的监察法制 306
三、西夏的监察法制 319
第九章 元朝的监察法制 326
第一节 “重台之旨”的监察思想 327
一、重台之旨,历世遵其道 327
二、风宪为纪纲之司、职膺耳目 328
三、重纳谏,广视听 330
四、律己正人,不避权贵 331
第二节 “变通”中的监察体制 334
一、中央监察机关——御史台 334
二、地方监察机关 337
三、监察官的管理制度 341
第三节 具有民族特色的监察立法 346
一、《设立宪台格例》 350
二、《行台体察等例》 353
三、《察司体察等例》 356
四、《察司巡按事理》 361
五、《察司合察事理》 363
六、《廉访司合行条例》 364
第四节 监察法的实施 366
一、行政监察 366
二、人事监察 370
三、经济监察 372
四、司法监察 375
第十章 明朝的监察法制 385
第一节 重典治吏的监察思想 387
一、重耳目之寄,严纪纲之任 387
二、广开言路,通达下情 388
三、唯才是使,任得其人 390
第二节 监察体制的重大改革 392
一、中央监察体制 396
二、地方监察体制 403
三、监察官的管理制度 408
第三节 初具体系的监察立法 419
一、《宪纲条例》 420
二、六科监察法规 423
三、南京都察院事例 437
四、出巡监察法规 440
五、奏请点差法规 446
六、回道考察法规 448
七、《抚按通例》 450
第四节 监察法的实施 454
一、立法监察 454
二、行政监察 456
三、人事监察 459
四、经济监察 463
五、司法监察 467
六、军事监察 474
七、仪制监察 476
八、教育与考试监察 478
第十一章 清朝的监察法制 489
第一节 乾纲独断的监察思想 489
一、乾纲独断,重“耳目之司” 489
二、“国家纪纲,首重廉吏” 493
三、风闻言事,当有实据 495
四、秉公去私,以励台谏 497
第二节 极端专制主义的监察体制 501
一、中央监察体制 502
二、地方监察体制 510
三、监察体制的特点 514
四、监察官的管理制度 525
第三节 法典化的监察立法 537
一、专门性的监察立法 537
二、律典、则例中的监察法内容 549
三、诏谕是最高权威的监察法源 550
第四节 监察法的实施 552
一、立法监察 552
二、行政监察 555
三、人事监察 566
四、经济监察 570
五、司法监察 576
六、军事监察 585
七、考试监察 588
八、仪制监察 590
后记 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