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什么是诗学 1
一 诗学在西方的起源和变迁 4
二 中国古代对诗学的理解 6
三 学习诗学和文艺欣赏的关系 12
第二讲 体物与尽己 17
一 体验论在中国古代诗学中的地位 18
二 体道和体物 24
三 尽己 28
第三讲 神思 40
一 文学家的思 41
二 神思的基本涵义 45
三 神思的几个特点 49
第四讲 顿悟与渐悟 56
一 悟在诗学中的提出 57
二 悟的达成的两种方式 59
三 顿悟与渐悟的互相依存 63
第五讲 发愤抒情与悲音为美 69
一 发愤著书说的形成及其根据 70
二 悲音为美 78
第六讲 虚静与静穆 85
一 创作主体的虚壹而静 86
二 文本的静穆境界 91
三 文艺欣赏给接受者“疏秽镇浮” 97
第七讲 物色移情 101
一 情由景生,辞以情发 102
二 比德于物,物移我情 108
三 我情注物,照之则美 113
第八讲 意境 121
一 象之意和境之味 124
二 情之境和意之象 131
三 创作思维中的意与境 137
第九讲 辞达与意在言外 142
一 文学家怎样才算做到了辞达 143
二 言意之辩与言外之意 149
第十讲 兴、观、群、怨 157
一 历来对兴、观、群、怨的不同阐释 158
二 兴、观、群、怨作为诗学概念的内涵 161
第十一讲 赋、比、兴 174
一 作为诗歌写作手法的赋与作为文体的赋 177
二 比的特色及其分类 187
三 兴的产生及其特色 193
第十二讲 才性与风骨 203
一 才性的含义及其理论基础 204
二 文气说与才性论 208
三 才性与风格类型 214
四 风骨与阳刚之气 221
五 阳刚阴柔与中和之美 224
第十三讲 本色当行 231
一 以文为诗和以诗为词的是非功过 232
二 对叙事文学风格的认识 243
三 戏曲文学的本色与藻丽之争 251
四 小说和戏剧的结构技巧 256
第十四讲 写儿女之真情 260
一 对民歌的阐释与“儿女真情”说 261
二 小说戏剧创作与“儿女真情”说 264
三 对于淫秽小说的辩护和批判 272
第十五讲 知言、知人、知音 280
一 同嗜与异趣 282
二 孟子的“以意逆志”论和“知人论世”论 287
三 刘勰的“知音”论和“六观”论 293
参考书目 298
后记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