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选题的意义 1
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 4
研究思路和研究框架 9
本书创新之处及研究展望 14
区域经济理论与金融发展理论:区域金融研究的理论依托 18
区域经济理论: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理论框架 18
区域经济理论的形成 19
区域经济理论研究的新进展:新经济地理理论 26
小结:区域经济理论的借鉴与应用 27
金融发展理论的发展:一个文献回顾 28
传统经济学关于货币金融与经济发展的理论 29
金融结构论 30
金融抑制理论与金融深化理论 32
金融约束理论 35
内生金融理论 37
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 38
小结:金融发展理论的借鉴与应用 41
区域金融的一般理论分析 42
区域金融的概念界定与基本属性 43
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内在作用机制 45
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两重均衡”理论模型与现实例证 51
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两重均衡”的理论存在及动态特征 51
区域金融适度发展与经济最优增长:一种理论上的推演 52
区域金融发展的规模经济效应:从信息成本与交易成本角度的解释 55
“两重均衡”的理论模型 58
经济转轨国家的现实案例 65
中国:印证“两重均衡”发展轨迹的现实例证 65
俄罗斯:始终处于“低均衡”状态的典型国家 74
东北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低均衡”特征及“两阶段”发展战略 78
区域金融发展的双重规定性:概念的重新界定 79
东北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低均衡”状态的直观描述 81
区域金融规模总量不足 82
区域金融效率低下 97
东北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低均衡”的实证检验与分析 109
东北地区金融的“两阶段”发展战略:区域金融深化的次序安排 115
东北地区金融规模的量性扩张:突破“低均衡”状态的内生要求 120
东北地区资本需求与地方财政困境的反差:金融资产规模扩张的内在逻辑要求 120
健全多元化金融中介体系:东北现有金融中介布局的绩效检讨和区域金融竞争优势的现实需要 126
国家金融体制变迁下东北地区金融中介布局的绩效检讨 126
产业经济学视角下区域金融机构集群的竞争优势 130
健全多元化金融中介体系的思路与对策 133
将大连建设成东北区域性金融中心:区域金融发展极的效应分析 146
区域经济学中的发展极理论分析 146
区域金融发展极形成的动态过程及效应分析 148
将大连建设成东北区域金融发展中心的现实可行性 152
大连建设东北区域金融中心的经济效应和对策 161
东北地区金融效率的提高:逐渐达到“高均衡”状态的现实选择 167
东北地区的储蓄相对过剩与外资流入并存的“两盈余”现象:与“两缺口”理论的现实背离 168
金融效率的概念界定 168
对东北地区储蓄与外资“两盈余”现象的理性认识 171
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的构建:东北地区金融效率提高的制度安排 176
金融市场促进金融效率提高的内在作用机制 177
健全东北地区金融市场体系的思路与对策 178
理性选择金融创新:提高东北地区金融效率的有益尝试 184
金融创新对提高金融效率的作用:金融功能观视角的分析 185
现阶段东北地区金融创新的现实选择 187
东北地区突破“低均衡”状态的外生因素:政府适度介入与政策性金融体系构建 193
金融发展理论的政策主张及金融市场失灵的现实需要:政府适度介入的理论依据 194
金融发展理论关于政府干预问题的不同态度 194
金融市场失灵的表现及政府干预的方式选择 197
中国金融发展中政府介入的动态特征及租金效应分析 199
中国政府介入金融业发展的动态特征 199
我国金融发展中的租金效应分析 201
东北区域金融政策的实施:中央政府的政策倾斜支持 203
东北地区金融发展中地方政府介入的历史轨迹及途径选择 209
我国地方政府介入区域金融发展的历史轨迹 210
东北地方政府在区域金融发展中作用的途径选择 212
政策性金融支持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分析 216
政策性金融与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 216
我国现有政策性银行存在的问题及以长春为例的现实分析 219
构建振兴东北政策性金融支持体系的设想 223
参考文献 226
后记 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