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跨学科的文化研究 1
第一章 文化研究的来龙去脉 9
第一节 利维斯主义 9
第二节 霍加特:识字的用途 14
第三节 威廉斯:文化是普通平凡的 17
第四节 霍尔:电视话语的制码和解码 21
第五节 伯明翰中心的兴衰 24
第六节 从文化主义到霸权理论 28
第七节 伯明翰学派和法兰克福学派 34
第二章 文化研究的方法、现状与中国意识 39
第一节 文化研究的不确定性和开放性 39
第二节 文化研究的学术建制 42
第三节 文化研究的方法 44
第四节 文化研究的社会关怀 46
第五节 文化研究在西方的基本现状 51
第六节 文化研究的中国意义和中国问题 54
第三章 文化与阶级 58
第一节 阶级的阐释轨迹 58
第二节 威廉斯的阶级考证 61
第三节 汤普森: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 64
第四节 后工业社会和阶级变迁 66
第五节 流动空间和地方空间 70
第四章 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 76
第一节 后殖民主义的缘起 76
第二节 赛义德的东方主义 80
第三节 斯皮沃克与霍米·巴巴 82
第四节 西方对东方的“文化再现” 85
第五节 后殖民主义中国学批判 88
第六节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问题 90
第五章 性别研究 96
第一节 性别的定义 96
第二节 女性气质 98
第三节 女权主义 101
第四节 后女权主义 107
第五节 男性气质 110
第六节 性别和语言 113
第七节 男性凝视 116
第六章 视觉文化 120
第一节 何谓视觉文化 120
第二节 视觉权力 123
第三节 视觉消费 129
第四节 虚拟现实 133
第五节 读图时代 138
第六节 奇观电影 143
第七节 身体政治 148
第七章 全球化与文化研究 155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论全球化 155
第二节 全球化对文化的影响 158
第三节 从经济走向文化的全球化 161
第四节 全球化语境中的英语普及问题 165
第五节 文化身份研究 169
第六节 全球化中的影视研究 172
第八章 文化研究抑或文学研究 179
第一节 文化研究对文学研究的冲击 179
第二节 对峙还是共存 183
第三节 中国的文化批评 187
第四节 流散文学研究 191
第五节 文化研究和翻译研究 194
第六节 全球化语境下的比较文学 198
第九章 日常生活审美化研究 203
第一节 什么是日常生活审美化 203
第二节 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现代性反思 206
第三节 中国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争论 210
第四节 游荡城市的记忆 214
第五节 两种城市空间 217
第六节 建筑与革命 220
第十章 传播与文化 226
第一节 符号与信息 226
第二节 媒介与传播 229
第三节 大众传播及其社会效果 232
第四节 受众研究 237
第五节 传播的经济政治学研究 241
第六节 传播的文化研究 246
第七节 媒介帝国主义 250
第十一章 新闻传播与民主政治 254
第一节 公共舆论和公共领域 254
第二节 新闻传播与政治沟通 258
第三节 西方的传播政策 261
第四节 新闻客观性 263
第五节 网络的民主潜质 266
第十二章 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 271
第一节 文化产业的界定 272
第二节 文化事业的界定 275
第三节 世界文化产业市场格局 277
第四节 风险投资基金 287
第五节 文化产业的集群效应 290
第六节 “文化例外”原则 293
第七节 文化事业的运行与管理 296
第八节 我国文化事业的变革 298
第十三章 青年亚文化研究 302
第一节 什么是“青年亚文化” 302
第二节 青年亚文化的社会与文化背景 305
第三节 战后西方青年亚文化 307
第四节 伯明翰学派的青年亚文化研究 311
第五节 当代中国的青年亚文化 316
人名译名表 319
后记 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