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运动的古中医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彭子益著;周鸿飞点校
  • 出 版 社:北京:学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507728722
  • 页数:410 页
图书介绍:《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是云南著名白族医学家彭子益(1871~1949)的著作,分为上下两编。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上编5册,收有:原理上篇、古方上中下三篇、温病本气篇、儿病本气篇、时病本气篇、脉法篇、舌胎篇、药性提纲篇、金匮方解篇、伤寒论方解篇和生命宇宙篇。下编当收有:原理下篇、伤寒论六经原文读法篇、杂病篇、王氏医案篇、汤头改错篇、杂说篇等6篇内容。

全书概要 1

本书读法次序 3

原理上篇 6

导言 6

二十四节气圆运动简明图说 6

阴阳 8

五行 9

五行整个圆运动图 9

五行相生相克 11

六气 11

六气圆运动之图 12

厥阴风木 13

少阴君火 13

少阳相火 13

太阴湿土 14

阳明燥金 14

太阳寒水 14

人秉大气的五行而生脏腑 15

十二经名词的说明 17

二十四节气圆运动详细说明 20

大气圆运动图说 26

古方上篇 27

导言 27

理中丸证治本位的意义 27

麦门冬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29

小建中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30

当归生姜羊肉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32

肾气丸证治本位的意义 33

大黄黄芩黄连泻心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34

荣卫的意义 37

桂枝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38

麻黄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38

桂枝麻黄各半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40

四逆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41

附子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41

乌梅丸证治本位的意义 42

大承气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44

桃核承气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45

小柴胡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46

大柴胡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47

读《伤寒论》十方读法五条 51

温病本气篇 53

导言 53

温病的意义 54

病在荣卫 55

乌梅白糖汤 56

扁鹊三豆饮 56

葱豉汤 58

加减三豆饮 58

病在气分 59

枳实银菊散 59

病在肠胃 61

加减黄龙汤 61

病在血分 62

加减黄连阿胶鸡子黄汤 62

两感温病 63

冬温 65

鼠疫 65

湿温 67

温病的坏病 68

温病系阴虚,亦系阳虚 70

养阴液,保阳根,必先保中气 71

温病脉是虚象 71

温病忌发汗,何以温病非得汗不解 72

温病出疹之关系 72

温病汗下之过 73

温病与燥病之分别 74

温病误用石膏必死 75

《内经》经文读法 76

《伤寒论》的温病经文解释 79

《温热经纬》与《温病条辨》的学法 80

乌梅白糖汤治愈温病发热十五案 83

儿病本气篇 87

导言 87

发热 87

大小便病 88

腹痛 92

咳嗽 93

风病 95

面红身痒 97

耳流脓 98

目病 98

倦怠 99

癞疝 99

疳病 100

虫病 100

喉痛 101

外感 102

猩红热 102

大头温 103

暑病 105

疹病 105

痘病 110

痄腮 111

内热与内虚 112

阴虚 112

实证 113

辨别小儿病症之虚实 114

感寒停食外治法 116

危证 116

脉法 117

看指纹法 118

时病本气篇 120

导言 120

暑病 121

中暑的意义 121

轻证暑病 121

重证暑病 122

暑泻 123

暑厥 124

中暑大汗昏倒 126

霍乱 127

霍乱的意义 127

热霍乱 128

干霍乱 128

中秽霍乱 128

寒霍乱 129

湿霍乱 130

普通霍乱 131

水泻 132

水泻的意义 132

普通水泻 132

肺热水泻 133

停食水泻 133

伤阴水泻 134

水泻已愈,二便难分 134

湿气水泻 134

火土转寒水泻 135

痢疾 136

痢疾的意义 136

普通痢疾 136

偏热痢疾 137

偏寒痢疾 138

外感痢疾 138

疟疾 141

疟疾的意义 141

普通疟疾 141

恶性疟疾 141

喉痛 144

喉痛的意义 144

中虚喉痛 144

阴虚喉痛 144

湿热喉痛 145

外感喉痛 146

阳虚喉痛 146

烂喉痧 147

普通喉痛 148

感冒 148

感冒的意义 148

普通感冒 149

时行感冒 149

兼疟感冒 150

特别感冒 150

内虚感冒 151

热伤风 152

燥气病 154

燥气感冒 154

燥气咳嗽 155

燥气疟疾 155

燥气喉痛 157

燥气霍乱 157

痧症 162

痧胀 162

痧霍乱 162

湿热病 163

叶天士甘露消毒丹 163

叶天士神犀丹 164

古方中篇 165

导言 165

炙甘草汤证冶本位的意义 165

茯苓杏仁甘草汤证冶本位的意义 166

酸枣仁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167

白头翁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168

薯蓣丸证治本位的意义 168

生姜泻心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169

黄芪五物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172

大黄?虫丸证治本位的意义 172

大黄牡丹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173

薏苡附子败酱散证治本位的意义 173

葶苈大枣泻肺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175

甘麦大枣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175

温经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176

古方下篇 180

导言 180

理中丸证治推论的意义 180

麦门冬汤证治推论的意义 186

小建中汤证治推论的意义 191

当归生姜羊肉汤证治推论的意义 196

肾气丸证治推论的意义 197

大黄黄芩黄连泻心汤证治推论的意义 203

炙甘草汤证治推论的意义 207

茯苓杏仁甘草汤证治推论的意义 208

酸枣仁汤证治推论的意义 209

白头翁汤证治推论得意义 211

薯蓣丸证治推论的意义 213

生姜泻心汤证治推论的意义 215

黄芪五物汤证治推论的意义 216

大黄?虫丸证治推论的意义 221

大黄牡丹汤、薏苡附子败酱散证治推论的意义 222

葶苈大枣泻肺汤证治推论的意义 223

甘麦大枣汤证治推论的意义 224

温经汤证治推论的意义 225

桂枝汤、麻黄汤、桂枝麻黄各半汤证治推论的意义 227

大承气汤、核桃承气汤、四逆汤、附子汤、乌梅丸证治推论的意义 228

大小柴胡汤证治推论的意义 230

再推论桂枝汤、麻黄汤的意义 232

再推论承气汤、四逆汤的意义 236

脉法篇 238

导言 238

论脉之体质 238

枯润二脉 238

微弱二脉 238

虚实二脉 239

松紧二脉 240

滑涩二脉 240

弦缓二脉 241

濡细二脉 242

大小二脉 242

芤革软鞕四脉 243

论脉之动态 243

浮沉迟数四脉 243

结促动代四脉 244

洪伏二脉 245

躁驶二脉 245

平人脉 246

真脏脉 246

指法与脉位 247

诊脉先分别脉的大体 248

处方定药要在指头未离开脉时决断 248

处方定药要自己立法 254

脉的原理 255

舌胎篇 257

平人舌胎 257

舌的部位 257

伤寒舌胎 257

温病舌胎 258

内伤的舌胎 259

虫病舌胎 260

阴虚舌胎 260

药性提纲篇 262

初学用药的提纲 262

中气药 262

脾胃土气药 263

肺与大肠金气药 263

肝胆木气药 264

肾家水火二气药 265

君火相火药 265

外感荣卫药 266

常用药中特别注意药 266

《金匮》方解篇 269

导言 269

内伤呕吐、哕、下利 269

大半夏汤 269

茯苓泽泻汤 270

四逆汤 270

小半夏汤 270

小柴胡汤 271

半夏泻心汤 271

吴茱萸汤 271

半夏干姜散 272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272

生姜半夏汤 272

橘皮汤 272

橘皮竹茹汤 272

通脉四逆汤 273

诃藜勒散 273

紫参汤 273

栀子香豉汤 274

小承气汤 274

大承气汤 274

白头翁汤 275

桃花汤 275

内伤腹满、寒疝、宿食 275

附子粳米汤 275

大建中汤 275

赤丸 276

大黄附子汤 276

厚朴七物汤 276

厚朴三物汤 277

大承气汤 277

大柴胡汤 277

大乌头煎 277

乌头桂枝汤 278

当归生姜羊肉汤 278

大承气汤 278

瓜蒂散 278

内伤胸痹、心痛、短气 279

栝蒌薤白白酒汤 279

栝蒌薤白白酒加半夏汤 279

枳实薤白桂枝汤 279

人参汤(即理中汤) 280

茯苓杏仁甘草汤 280

桔梗生姜汤 280

薏苡附子散 280

桂枝生姜枳实汤 280

乌头赤石脂丸 281

内伤痰饮、咳嗽 281

苓桂术甘汤 281

甘遂半夏汤 281

己椒苈黄丸 282

十枣汤 282

大青龙汤 282

小青龙汤 282

木防己汤 283

木防己去石膏加芒硝茯苓汤 283

五苓散 283

半夏加茯苓汤 283

泽泻汤 284

小半夏汤 284

厚朴大黄汤 284

葶苈大枣泻肺汤 284

小青龙汤 285

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 285

茯苓甘草五味姜辛汤 285

茯苓甘草五味姜辛半夏汤 286

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杏仁汤 286

苓甘五味姜辛半杏大黄汤 286

内伤痈肺痿、上气 287

干姜甘草汤 287

桔梗汤 287

葶苈大枣泻肺汤 287

越婢加半夏汤 287

小青龙加石膏汤 288

泽漆汤 288

厚朴麻黄汤 288

射干麻黄汤 289

麦门冬汤 289

皂荚丸 289

内伤血痹、虚劳 290

黄芪五物汤 290

桂枝龙骨牡蛎汤 290

小建中汤 290

黄芪建中汤 291

肾气丸 291

薯蓣丸 291

酸枣仁汤 292

大黄?虫丸 292

内伤惊悸、吐衄、下血、瘀血 292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汤 292

半夏麻黄丸 293

泻心汤 293

柏叶汤 293

赤小豆当归散 294

黄土汤 294

内伤奔豚 294

奔豚汤 294

桂枝加桂汤 295

苓桂甘枣汤 295

内伤消渴、小便不利、淋 296

白虎加人参汤 296

五苓散 296

文蛤散 296

猪苓汤 296

肾气丸 297

栝蒌瞿麦丸 297

蒲灰散 297

茯苓戎盐汤 297

滑石白鱼散 297

内伤水气、黄瘅 298

麻黄甘草汤 298

越婢汤 298

防己黄芪汤 298

防己茯苓汤 298

越婢加术汤 299

蒲灰散 299

麻黄附子汤 299

杏子汤 299

桂甘姜枣麻附细辛汤 300

枳术汤 300

黄芪芍药桂酒汤 300

桂枝加黄芪汤 300

茵陈蒿汤 301

栀子大黄汤 301

硝矾散 301

茵陈五苓散 302

猪膏发煎 302

桂枝加黄芪汤 302

大黄硝石汤 302

小半夏汤 302

小柴胡汤 303

小建中汤 303

内伤趺蹶、手指臂肿、转筋、狐疝、蛔虫 303

刺腨方 303

藜芦甘草汤 303

鸡矢白散 304

蜘蛛散 304

甘草粉蜜汤 304

乌梅丸 304

外科疮痈、肠痈、浸淫疮 305

大黄牡丹汤 305

薏苡附子败酱散 305

排脓汤 305

排脓散 305

王不留行散 306

黄连粉 306

外感历节、中风 306

桂枝芍药知母汤 306

乌头汤 306

外感痉、湿、暍、疟 307

栝蒌桂枝汤 307

葛根汤 307

大承气汤 308

麻黄加术汤 308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308

防己黄芪汤 308

桂枝附子汤 309

甘草附子汤 309

白虎加人参汤 310

一物瓜蒂汤 310

白虎加桂枝汤 310

蜀漆散 311

鳖甲煎丸 311

外感百合、狐惑、阴阳毒 311

百合知母汤 311

滑石代赭汤 312

百合鸡子黄汤 312

百合地黄汤 312

百合洗方 312

栝蒌牡蛎散 313

百合滑石散 313

甘草泻心汤 313

苦参汤 313

雄黄散 314

赤小豆当归散 314

升麻鳖甲汤 314

升麻鳖甲去雄黄蜀椒汤 314

妇人妊娠产后病及杂病 315

桂枝茯苓丸 315

附子汤 315

胶艾汤 315

当归芍药散 316

姜参半夏丸 316

当归贝母苦参丸 316

葵子茯苓散 316

当归散 317

白术散 317

小柴胡汤 317

大承气汤 317

当归生姜羊肉汤 318

枳实芍药散 318

下瘀血汤 318

大承气汤 318

阳旦汤 319

竹叶汤 319

竹皮大丸 319

白头翁加阿胶甘草汤 320

小柴胡汤 320

旋覆花汤 320

胶姜汤 320

抵当汤 321

温经汤 321

土瓜根散 321

矾石丸 322

小青龙汤 322

半夏泻心汤 322

甘麦大枣汤 322

半夏厚朴汤 322

当归芍药散 323

小建中汤 323

红蓝花酒 323

大黄甘遂汤 323

肾气丸 323

猪膏发煎 324

蛇床子散 324

狼牙汤 324

《伤寒论》方解篇 326

导言 326

上篇 326

荣气本病方 326

桂枝汤 326

卫气本病方 327

麻黄汤 327

荣卫双病方 327

桂枝麻黄各半汤 327

荣卫双病气虚方 327

桂枝二麻黄一汤 327

荣卫双病津虚方 328

桂枝二越婢一汤 328

荣卫双病兼里气湿寒方 328

小青龙汤 328

荣卫双病兼里气燥热方 328

大青龙汤 328

荣卫病罢里湿方 329

五苓散 329

荣卫病罢里湿表虚方 329

茯苓甘草汤 329

荣卫病罢里燥方 329

白虎汤 329

白虎加人参汤 330

太阴脾脏本病方 330

四逆汤 330

少阴肾脏本病方 330

附子汤 330

厥阴肝病本病方 331

乌梅丸 331

通脉四逆汤 331

阳明胃腑本病方 331

调胃承气汤 331

大承气汤 332

小承气汤 332

太阳膀胱腑本病方 332

桃核承气汤 332

抵当汤 333

抵挡丸 333

少阳胆腑本病方 333

小柴胡汤 333

大柴胡汤 334

中篇 334

荣卫本病方 334

桂枝汤 334

麻黄汤 334

荣卫兼阳明胃腑之经气病方 335

桂枝加葛根汤 335

葛根汤 335

葛根加半夏汤 335

麻黄汤 336

桂枝汤 336

大承气汤 336

调胃承气汤 336

太阴脾脏本病方 337

四逆汤 337

桂枝汤 337

少阴肾脏本病方 337

桃花汤 337

真武汤 338

白通汤 338

白通加猪胆汁汤 338

通脉四逆汤 338

少阴肾脏与荣卫同病方 339

麻黄附子细辛汤 339

麻黄附子炙草汤 339

四逆汤 339

厥阴肝脏本病方 339

当归四逆汤 339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340

吴茱萸汤 340

茯苓炙草汤 340

四逆汤 340

阳明胃腑本病方 340

调胃承气汤 340

小承气汤 341

阳明胃腑津虚方 341

蜜煎导方 341

猪胆、土瓜根汁方 341

麻仁丸 342

小承气汤 342

大承气汤 342

阳明胃腑病有瘀血方 342

抵挡汤 342

少阳胆经本病方 343

小柴胡汤 343

小建中汤 343

少阳胆经与荣卫同病方 343

柴胡桂枝汤 343

黄芩汤 344

黄芩半夏加生姜汤 344

小柴胡汤 344

下篇 344

荣卫坏入太阴脾脏病方 344

四逆汤、桂枝汤 344

新加汤 345

五苓散 345

文蛤散 345

白散 345

三物小陷胸汤 346

桂枝去桂加白术、茯苓汤 346

厚朴姜夏参甘汤 346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346

荣卫坏伤中气方与中复木燥方 346

干姜甘草汤 346

芍药炙草汤 347

荣卫坏入少阴肾脏方 347

桂枝加附子汤 347

芍药甘草附子汤 347

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347

真武汤 348

茯苓四逆汤 348

干姜附子汤 348

禹馀粮丸 348

桂枝甘草汤 349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349

桂枝加桂汤 349

苓桂术甘汤 349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 350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350

荣卫坏入厥阴肝脏方 350

当归四逆汤 350

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 350

桂枝汤 351

荣卫坏入阳明胃腑方 351

葛根黄连黄芩甘草汤 351

麻杏石甘汤 351

白虎加人参汤 351

栀子厚朴汤 352

栀子干姜汤 352

栀子香豉汤 352

栀子甘草豉汤 352

栀子生姜豉汤 352

荣卫坏病中寒肝热肺燥方 352

麻黄升麻汤 352

荣卫坏病结胸方 353

大陷胸汤 353

大陷胸丸 353

小陷胸汤 353

荣卫坏病痞证方 354

桂枝人参汤 354

大黄黄连泻心汤 354

附子泻心汤 354

十枣汤 354

生姜泻心汤 355

甘草泻心汤 355

赤石脂禹馀粮汤 355

五苓散 355

旋覆花代赭石汤 356

瓜蒂散 356

太阴脾脏热证方 356

黄连汤 356

栀子蘗皮汤 356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357

茵陈蒿汤 357

桂枝加芍药汤 357

桂枝加大黄汤 357

少阴肾脏热证方 358

甘草汤 358

桔梗汤 358

半夏散 358

苦酒汤 358

猪肤汤 359

猪苓汤 359

黄连阿胶汤 359

桃花汤 359

少阴阳复吐证方 359

四逆汤 359

少阴阳复,土胜水负方 360

大承气汤 360

厥阴肝脏热证方 360

白头翁汤 360

小承气汤 360

瓜蒂散 360

四逆散 361

阳明胃腑寒证方 361

四逆汤 361

吴茱萸汤 361

茵陈蒿汤 361

栀子豉汤 362

小柴胡汤 362

少阳胆经坏病方 362

柴胡桂枝干姜汤 362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362

小柴胡汤 363

小建中汤 363

炙甘草汤 363

大柴胡汤 363

柴胡加芒硝汤 364

少阳胆经坏病结胸痞证方 364

大陷胸汤 364

半夏泻心汤 364

疑难篇 365

三阳合病方 365

调胃承气汤 365

大柴胡汤 365

栀子豉汤、白虎加人参汤、猪苓汤、白虎汤 365

类伤寒篇 366

湿病方 366

桂枝附子汤 366

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 366

甘草附子汤 366

霍乱方 367

理中丸、五苓散方 367

四逆汤 367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367

四逆加人参汤 367

桂枝汤 368

大病瘥后喜唾方 368

理中丸 368

伤寒愈后气逆方 368

竹叶石膏汤 368

大病愈后肺热积水方 368

牡蛎泽泻散 368

大病愈后气热方 368

枳实栀子豉汤 368

阴阳易方 369

烧裩散 369

生命宇宙篇 370

导言 370

古中医学入门的领导 370

关于生物生命的宇宙间大气的圆运动 370

关于生物生命的宇宙范围与中心 372

造化宇宙的构成 372

长养生物生命的常规 373

违反常规的影响 374

人身生命死亡的因果 375

孔子的学说 376

周易 376

周秦诸子的学说 387

庄子、抱朴子、刘子、老子、荀子 387

《内经》的学说 387

《四气调神论》 387

现代科学的证明 390

法医学的证明 390

植物学的证明 391

化学的证明 393

生物学的证明 394

生理剖解学的证明 395

细胞学的证明 395

营养学的证明 396

气象学的证明 397

土壤学的证明 398

无线电学的证明 399

力学的证明 401

物理学的证明 402

医学大概的意义 403

王养林书后 406

汪英时书后 408

王详瑞赞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