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总论 1
第一章 针灸发展简史 3
第二章 火针的起源和发展 6
第三章 师氏火针针具及其主要功效 10
第四章 师氏火针的针刺方法与补泻 13
第一节 火针的持针法和烧针法 13
第二节 火针的刺法 14
第三节 火针的补泻 16
第五章 火针治疗过程及其注意事项 18
第一节 运用火针治疗的基本要求 18
第二节 火针治疗的术前准备 20
第三节 实施火针治疗 21
第四节 治疗后的调摄 22
第五节 注意事项 24
第六章 火针的治疗范围与功效 25
第一节 火针的功效 25
第二节 火针疗法的作用原理 27
第三节 火针的治疗范围 30
第七章 火针的治疗原则 33
第一节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扶正与驱邪相结合 33
第二节 经络学与解剖学相结合 34
第三节 根据疾病选用针具 36
第四节 各种刺法综合应用 36
第五节 火针禁忌和生活调护 42
第八章 常用俞穴 44
第一节 十二正经 44
一、手太阴肺经 44
二、手阳明大肠经 49
三、足阳明胃经 58
四、足太阴脾经 74
五、手少阴心经 83
六、手太阳小肠经 86
七、足太阳膀胱经 94
八、足少阴肾经 117
九、手厥阴心包经 127
十、手少阳三焦经 132
十一、足少阳胆经 140
十二、足厥阴肝经 157
第二节 奇经八脉 163
一、督脉 163
二、任脉 172
第三节 经外奇穴 180
一、头颈部 180
二、躯干部 183
三、四肢部 188
第四节 师氏头部阴阳图 191
第二编 治疗各论 195
第一章 内科疾病 197
感冒 197
咳嗽 201
哮喘 203
胃痛 204
呃逆 206
呕吐 208
胁痛 211
泄泻 213
便秘 216
痢疾 219
腹痛 222
头痛 225
眩晕 228
中风 231
失眠 240
郁证 244
痉证 247
淋证 249
水肿 255
腰痛 259
痹证 262
痿证 266
面瘫 274
第二章 外科疾病 278
丹毒 278
瘰疬 280
流痰 283
乳痈 287
乳癖 290
脂瘤 292
蛇串疮 293
疣 297
隐疹 299
酒渣鼻 303
痣 305
鸡眼 306
腋臭 307
痔疮 308
第三章 妇科疾病 313
经早 313
经迟 315
经乱 316
痛经 318
经闭 320
带证 322
阴痒 324
阴挺 326
癥瘕 327
阴疮 330
第四章 儿科病证 332
小儿泄泻 332
小儿痿证 333
小儿遗尿 335
第五章 五官科病证 337
胬肉攀睛 337
咽喉肿痛 338
后记 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