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青藏高原概况及开发背景 1
1.1 青藏高原概况 1
1.1.1 地理位置和范围 1
1.1.2 青藏高原形成概述 2
1.1.3 青藏高原的主要特征 3
1.2 开发青藏高原的背景和意义 6
1.3 青藏高原产业开发前景与重点 12
1.3.1 青藏高原产业开发前景 12
1.3.2 青藏高原产业开发重点 13
1.4 青藏高原矿产资源开发的思路与战略 15
1.4.1 青藏高原矿产资源开发的思路 15
1.4.2 青藏高原矿产资源开发战略 17
2 青藏高原矿产资源状况及开发潜力 21
2.1 青藏高原矿产资源及能源资源概况 21
2.1.1 青藏高原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及其特征 21
2.1.2 青藏高原的能源类型及其开发利用 27
2.1.3 青藏高原非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前景 31
2.2 青海省矿产资源状况及开发潜力 33
2.2.1 自然地理特征及矿产资源总体概况 33
2.2.2 主要矿产资源总量及特征 37
2.2.3 主要矿产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前景 47
2.3 西藏自治区矿产资源状况及开发潜力 51
2.3.1 自然地理特征与矿产资源概况 51
2.3.2 西藏矿产资源的成矿背景及主要成矿带 54
2.3.3 能源矿产资源状况及开发潜力 59
2.3.4 非能源矿产资源状况及开发潜力 62
2.3.5 西藏矿产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7
3 青藏高原自然地理与生态环境状况 70
3.1 青藏高原自然地理总体状况及分带 70
3.1.1 我国地理地带性及三大自然地带系统 70
3.1.2 青藏高原区自然地带分区 73
3.1.3 青藏高原区自然地理总体状况 73
3.2 青藏高原主要自然分带区域特征及自然地理状况 89
3.2.1 青藏高原温带区域 89
3.2.2 青藏高原亚寒带区域 91
3.2.3 青藏高原寒带区域 96
3.3 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 100
3.3.1 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现状 100
3.3.2 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议 103
4 青藏高原矿产资源经济区划研究 112
4.1 矿产资源经济区划相关理论概述 112
4.1.1 自然差异、社会差异论 112
4.1.2 地区比较优势论 113
4.1.3 地区自组织论 115
4.1.4 生态学原理及应用 117
4.2 矿产资源自然区划与经济区划 118
4.2.1 矿产资源自然区划 118
4.2.2 矿产资源经济区划 123
4.3 青藏高原矿产资源经济区划 128
4.3.1 青藏高原矿产资源经济区划基础 128
4.3.2 青藏高原矿产资源经济区划评述 133
5 青海柴达木地区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136
5.1 柴达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分析 137
5.1.1 矿产资源分布概况 137
5.1.2 矿产资源经济分析评价 139
5.1.3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142
5.1.4 柴达木盆地矿产资源开发区域及布局 143
5.2 柴达木地区可持续发展现状分析 145
5.2.1 柴达木地区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46
5.2.2 柴达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及优势分析 148
5.3 建设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促进柴达木地区可持续发展 152
5.3.1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发展总体目标和基本思路 153
5.3.2 柴达木循环经济区的主导产业及发展规划 155
5.3.3 柴达木循环经济区“一园四区”的各园区的定位及建设情况 160
5.4 柴达木地区资源开发和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163
5.4.1 柴达木地区的资源开发必须与生态保护相结合 163
5.4.2 充分认识柴达木地区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 164
5.4.3 柴达木地区可持续发展必须走发展循环经济的道路 164
5.4.4 柴达木地区循环经济规划必须遵循的原则 165
5.4.5 建设柴达木循环经济区的具体策略 166
6 青海省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研究 169
6.1 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现状及循环经济状况分析 169
6.1.1 有色金属资源状况、生产与消费及利用情况 169
6.1.2 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现状 175
6.2 青海省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现状及循环经济状况分析 177
6.2.1 主要矿产资源总量及特征 177
6.2.2 青海省有色金属工业循环状况分析 184
6.2.3 主要工艺水平、装备及循环状况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对比分析 184
6.3 青海省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难点和制约因素分析 187
6.3.1 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 187
6.3.2 能源供应紧张和价格上调已严重影响有色金属工业的生存和发展 188
6.3.3 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188
6.3.4 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保护环境任务重 189
6.3.5 科技创新能力弱 189
6.4 青海省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 189
6.4.1 青海省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指导思想 190
6.4.2 青海省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和主要任务 191
6.4.3 青海省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选择 193
6.4.4 青海省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产业布局 202
6.4.5 青海省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阶段目标 211
6.5 青海省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项目 212
6.5.1 硫精矿制酸废渣综合利用新技术研究 212
6.5.2 矿山充填技术研究 212
6.5.3 镓、铟、锗等稀散金属回收新技术 213
6.6 青海省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建议 213
7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可持续发展 216
7.1 “一江两河”地区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216
7.1.1 自然环境 217
7.1.2 自然资源 217
7.2 “一江两河”地区的区位优势 220
7.2.1 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 220
7.2.2 农耕业最发达的地区 221
7.2.3 工商业的主要分布区 221
7.2.4 交通、通信的枢纽地 222
7.2.5 政治和文化核心区 223
7.3 “一江两河”地区可持续发展及重点发展领域 224
7.3.1 “一江两河”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224
7.3.2 “一江两河”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及重点发展领域 225
7.3.3“一江两河”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228
7.4“一江两河”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及对策 232
7.4.1 “一江两河”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分析 232
7.4.2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选择 236
7.4.3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237
7.5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生态环境地质问题与防治对策 238
7.5.1 主要生态环境地质问题 238
7.5.2 防治对策 241
8 西南三江流域地区优势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243
8.1 三江流域区域特征 243
8.1.1 重要的区域位置 243
8.1.2 自然条件复杂,立体气候特征明显 244
8.1.3 蕴藏着巨大的自然资源开发潜力 244
8.1.4 人口相对集中,藏民族人口为主 245
8.1.5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产业结构初级化 246
8.1.6 沙漠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 247
8.2 三江流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与重点 248
8.2.1 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 248
8.2.2 可持续发展战略思路 248
8.2.3 基础设施建设重点 248
8.2.4 重点发展产业 250
8.2.5 支撑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252
8.3 三江流域地区旅游资源开发与对策 253
8.3.1 甘孜州旅游资源开发与建议 253
8.3.2 迪庆州旅游资源开发与建议 255
8.3.3 昌都地区旅游资源开发与建议 258
8.4 三江流域地区优势矿产资源开发与建议 261
8.4.1 优势矿产资源开发及其认识 261
8.4.2 三江流域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的机遇与挑战 262
8.4.3 三江流域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必须坚持的原则 265
8.4.4 三江流域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的对策建议 266
8.5 三江流域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建议 269
8.5.1 三江流域生态环境功能和目标确定 270
8.5.2 三江流域地区沙漠化防治及生态功能区建设的措施建议 271
参考文献 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