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信息素养知识教程》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基温主编
  • 出 版 社: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305050601
  • 页数:250 页
图书介绍:信息素养具有比计算机基础或计算机文化更为宽厚的内涵,它不仅仅是信息技术的教育,它应当是信息时代人文与科学技术融合。本书以知识讲座的形式组织,并选定了与信息素养相关的14个话题,每个话题作为一讲,分别是计算工具及其进步,数字化与0、1编码,微电子技术——过去、现在和将来,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程序与软件,信息的概念,工业化与信息化,电子商务,网络文化与道德修养,网络信息问题的法律控制,每讲作者均为各本科院校相关方面专家。

第1讲 计算工具及其进步&(张基温) 1

1.1 从穴石记事到算盘——手动计算工具 1

1.2 从Pascal加法器到ENIAC——内动力计算工具 4

1.3 从提花机到巴贝奇分析机——实现自动计算 6

1.4 电子数字计算机工作原理 10

1.4.1 计算机存储器的特点和原理 10

1.4.2 计算机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11

1.4.3 一个程序的执行过程 12

1.5 操作系统——计算机的自我管理 13

1.5.1 问题的提出 13

1.5.2 操作系统的功能 14

1.5.3 从裸机到虚拟计算机——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发展 16

1.6 知识集锦 16

1.6.1 计算机系统体系结构 16

1.6.2 世界著名计算机公司(机构) 17

第2讲 0、1编码与数字化&(张基温) 21

2.1 从八卦图到0、1编码 21

2.1.1 八卦图和二进制 21

2.1.2 莱布尼茨的二进制 22

2.1.3 基于二进制的现代计算机 24

2.1.4 二进制位、字长和字节 25

2.1.5 奇偶校验——0、1码的错误检测 25

2.2 数值数据的0、1编码 26

2.2.1 二进制的基本概念 26

2.2.2 十进制数与二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27

2.2.3 十六进制编码 29

2.2.4 符号的0、1编码 29

2.2.5 实数的0、1编码 29

2.3 西文字符的0、1编码 30

2.3.1 ASCII码 30

2.3.2 字符的输出 31

2.4 汉字的0、1编码 32

2.4.1 几种常用的汉字编码方案 32

2.4.2 汉字的输入——汉字外码 33

2.4.3 汉字的字模 33

2.4.4 汉字系统的工作过程 34

2.5 图像的0、1编码 34

2.5.1 位图图像的生成 34

2.5.2 位图图像的存储 35

2.5.3 图像的显示 36

2.6 声音的0、1编码 36

2.6.1 声音的0、1编码过程 36

2.6.2 两个技术参数 37

2.7 指令的0、1编码 38

2.8 知识集锦 38

2.8.1 计数制 38

2.8.2 非数值数据的0、1编码 40

2.8.3 指令系统 41

第3讲 微电子与摩尔定律&(张基温) 43

3.1 从电子管到集成电路 43

3.1.1 从电气世界到电子世界 43

3.1.2 真空管 43

3.1.3 晶体管 45

3.1.4 集成电路 47

3.2 摩尔定律 49

3.2.1 摩尔的预言 49

3.2.2 摩尔定律的终结 50

3.3 未来信息技术器件 51

3.3.1 超导器件 51

3.3.2 量子器件 52

3.3.3 光子器件 54

3.3.4 纳米电子器件 54

3.3.5 生物器件 54

3.4 知识集锦 56

3.4.1 仙童和Intel 56

3.4.2 集成电路的规模 58

第4讲 计算机网络&(曹秀英) 59

4.1 计算机网络简介 59

4.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 59

4.1.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59

4.1.3 计算机网络的类型 61

4.1.4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62

4.1.4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63

4.2 通信技术基础 66

4.2.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66

4.2.2 传输媒质 67

4.2.3 差错控制 69

4.2.4 流量控制 70

4.3 局域网 71

4.3.1 局域网概述 71

4.3.2 以太网 72

4.4 网际互联与TCP/IP协议 73

4.4.1 网际互联 73

4.4.2 IP协议 75

4.4.3 传输控制协议 78

4.5 Web技术 81

4.5.1 超文本和超媒体 81

4.5.2 C/S工作模式 81

第5讲 信息安全&(韩继红) 83

5.1 信息安全的目标 83

5.2 信息加密与数字签名 83

5.2.1 信息加密 83

5.2.2 数字签名 84

5.2.3 数字签名技术与加密技术的结合 85

5.3 计算机恶意代码 86

5.3.1 计算机病毒 86

5.3.2 网络蠕虫 87

5.3.3 特洛伊木马 88

5.3.4 流氓软件 89

5.4 网络攻击及其防御 90

5.4.1 网络攻击与黑客 90

5.4.2 网络攻击的一般过程 90

5.4.3 典型的网络攻击 91

5.4.4 网络攻击的防御 92

5.4 数字证书及其应用 94

5.4.1 什么是数字证书 94

5.4.2 数字证书的作用 95

5.4.3 数字证书的应用 96

第6讲 多媒体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江冰) 99

6.1 多媒体的概念 99

6.1.1 多媒体及其特征 99

6.1.2 多媒体的基本要素与文件格式 100

6.2 多媒体文件格式 100

6.2.1 音频文件格式 100

6.2.2 静态图像文件格式 101

6.2.3 动态图像文件格式 101

6.3 多媒体电脑的硬件支持环境 101

6.3.1 激光盘 102

6.3.2 声卡 103

6.3.3 鼠标 103

6.3.4 其他多媒体产品 104

6.4 多媒体软件基础 105

6.4.1 多媒体驱动程序 105

6.4.2 多媒体数据准备软件 106

6.4.3 多媒体编辑创作软件 106

6.4.4 多媒体应用软件 107

6.5 多媒体数据的压缩 107

6.5.1 数据压缩技术的性能指标 108

6.5.2 音频压缩标准 108

6.5.3 图像压缩标准 109

6.5.4 视频压缩标准 109

6.6 虚拟现实技术 109

6.6.1 虚拟现实技术的背景 109

6.6.2 虚拟现实的概念 110

6.6.3 虚拟现实系统 111

6.6.4 虚拟现实研究的关键技术 111

6.6.5 虚拟现实系统的应用 112

第7讲 计算机程序与软件工程&(丁海军) 113

7.1 程序与算法 113

7.1.1 什么是程序 113

7.1.2 什么是算法 113

7.1.3 算法的表示方法 114

7.1.4 算法设计原则 115

7.2 几种基本的算法设计方法和策略 116

7.2.1 穷举法 116

7.2.2 递推与迭代法 116

7.2.3 分治与递归法 117

7.2.4 回溯法 118

7.3 数据结构 118

7.3.1 数据元素 119

7.3.2 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 119

7.3.3 数据的操作 120

7.3.4 典型的数据结构 120

7.4 程序设计语言与程序设计方法 122

7.4.1 程序设计语言 122

7.4.2 程序设计方法 123

7.5 软件工程 125

7.5.1 软件危机 125

7.5.2 软件开发过程 125

第8讲 信息的概念&(张基温) 129

8.1 “信息”一词的含义 129

8.1.1 “信息”一词的原本含义 129

8.1.2 基于信息论的含义 129

8.1.3 基于计算机数据处理的含义 132

8.1.4 哲学界的讨论 134

8.2 信息的特征 135

8.2.1 信息的依附性和多态性 135

8.2.2 信息的可复制和可扩散性 135

8.2.3 信息的非消耗性和可共享性 136

8.2.4 信息的可聚变繁衍性 136

8.2.5 信息的适合性和可连接性 136

8.2.6 信息的可伪性 137

8.2.7 信息的资源性 137

8.3 信息的量 138

8.4 知识集锦 139

8.4.1 信息的定义 139

8.4.2 信息的特征 140

8.4.3 知识的概念 141

第9讲 工业化、信息化与服务经济&(张基温) 142

9.1 工业革命——早期资本主义强国的自发工业化进程 142

9.2 工业化——工业时代后行国家的发展口号 143

9.3 “信息高速公路”——信息时代发达国家抢占制高点的战略 145

9.3.1 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145

9.3.2 克林顿政府热衷“信息高速公路”的深层原因 146

9.3.3 迅速扩展的“信息高速公路”风暴 147

9.3.4 中国对“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反应 148

9.4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中国信息化的基本方针 149

9.5 信息化的含义 150

9.5.1 “信息化”一词的来龙去脉 150

9.5.2 “信息化”的定义 151

9.5.3 中国国家信息化体系 151

9.6 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154

9.6.1 学术界的工业化定义 154

9.6.2 对工业化过程的反思 155

9.6.3 新型工业化的概念 156

9.7 迎接服务经济时代的到来 157

9.7.1 服务业推动人类社会进步 157

9.7.2 服务是人类社会的第四大资源 158

9.7.3 服务时代特征——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158

9.7.4 信息化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保障和基础 159

9.8 知识集锦 159

9.8.1 不同时代的工具和资源 159

9.8.2 可持续发展 160

9.8.3 科学发展观 161

第10讲 信息时代的学习&(沈孟涛) 163

10.1 “学习”的含义与沿革 163

10.2 面对“信息爆炸”,应该如何学习 165

10.3 信息时代学习兴趣的培养 167

10.3.1 善于提出问题,质疑已有理论 167

10.3.2 深刻体会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 168

10.3.3 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 169

10.3.4 找准参照点 169

10.4 人的自主力——情商的培养 170

10.4.1 学会观察 170

10.4.2 情商与智商 171

10.4.3 自我控制 172

10.5 敏感点与创造力的培养 173

10.5.1 保护好奇心,点燃创造力 173

10.5.2 放飞想象力,激励创造力 174

10.5.3 动手实践、开拓想象力的空间 174

第11讲 网络文化与道德修养&(杨小华) 176

11.1 网络文化是以网络为载体的媒介文化 176

11.2 网络文化的特征 177

11.2.1 网络文化具有虚拟性 177

11.2.2 网络文化具有平等性 178

11.2.3 网络文化的体系具有开放性 178

11.2.4 网络文化具有动态的高时效性 178

11.2.5 网络文化具有非中心的全球性 179

11.2.6 网络文化具有制约上的松散性 179

11.3 网络文化形成的条件 180

11.3.1 网络规模的日益扩大 180

11.3.2 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 181

11.3.3 网络生活方式的形成 182

11.3.4 虚拟现实的诞生 182

11.3.5 网络语言的形成 183

11.4 网络文化对社会的积极影响 184

11.4.1 拓宽了人们交往的空间,改变了传统的交往模式 184

11.4.2 孕育新道德观念,促使形成现代意识 184

11.4.3 催生人类网络化生存的新方式 184

11.5 网络文化对社会的消极影响 185

11.5.1 沉溺网络,引发网络成瘾综合症 185

11.5.2 网络的虚拟性,导致道德责任感淡漠 186

11.5.3 网络色情的传播,成为毒害网民的陷阱 187

11.5.4 网络恋爱,在危险中进行 188

11.6 提高网络道德修养 190

11.6.1 遵守网络道德原则 190

11.6.2 力行网络道德规范 191

11.6.3 加强个人网络道德修养 192

第12讲 网络信息问题的法律控制&(颜翔林) 195

12.1 网络的呼唤:信息法律的介入 195

12.1.1 网络信息问题 195

12.1.2 网络社会控制的建构 196

12.1.3 我国网络信息立法概览 198

12.2 国家信息安全立法 199

12.2.1 国家信息安全的现状 199

12.2.2 网络信息安全的相关立法 201

12.3 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 202

12.3.1 什么是个人信息 202

12.3.2 个人信息不安全的因素 202

12.3.3 个人信息的相关立法 203

12.4 数字作品的版权保护 204

12.4.1 关于数字作品 204

12.4.2 作品数字化过程中的版权保护 205

12.4.3 技术措施的法律保护 206

12.4.4 权利管理信息的法律保护 207

12.5 计算机犯罪的刑事立法 208

12.5.1 什么是计算机犯罪 208

12.5.2 计算机犯罪的特点 209

12.5.3 刑法意义上的计算机犯罪 211

第13讲 电子商务&(韩耀) 214

13.1 电子商务概述 214

13.1.1 电子商务的概念 214

13.1.2 电子商务的类型 215

13.1.3 电子商务的盈利模式 217

13.2 电子交易 218

13.2.1 电子交易的特征 218

13.2.2 电子交易的优越性 219

13.2.3 电子交易的基本模式 220

13.3 电子货币 222

13.3.1 电子货币的概念 222

13.3.2 电子货币的特点 222

13.3.3 电子货币的应用 223

13.4 电子商务认证 226

13.4.1 电子商务认证机构 226

13.4.2 数字证书 226

13.5 知识集锦 228

13.5.1 戴尔公司 228

13.5.2 阿里巴巴网站 229

13.5.3 网上开店 230

第14讲 电子政务&(苏新宁、孔敏) 233

14.1 什么是电子政务 233

14.1.1 电子政务的实质 233

14.1.2 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G2C 233

14.1.3 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G2B 235

14.1.4 政府对政府的电子政务G2G 237

14.1.5 政府对雇员的电子政务G2E 238

14.2 电子政务的表现形式 239

14.2.1 办公自动化 239

14.2.2 政府网站 241

14.2.3 电子政务大厅 242

14.3 政府改革呼唤电子政务 243

14.3.1 电子政务提供协同工作平台,支持政府行为规范 244

14.3.2 电子政务提供信息交互平台,支持政务公开 244

14.3.3 电子政务提供信息共享平台,支持产业安全保障体系 246

14.3.4 电子政务提供网上服务平台,协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247

后记 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