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作诊断》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苏祖芳,周纪平,丁海红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532388476
  • 页数:234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了稻作诊断概况和进展,稻作诊断的原理,水稻生育期和产量诊断与预测,高产群体诊断,水稻缺素与环境污染、气象灾害、主要病虫害诊断,以及水稻各生育阶段看苗综合诊断及其转化技术等内容,形成畜产稻作诊断技术体系。

第一章 稻作诊断概况 1

第一节 稻作诊断的意义与发展 1

一、稻作诊断的意义 1

二、稻作诊断的涵义 2

三、稻作诊断的历史与展望 3

第二节 稻作诊断的方法和原则 4

一、稻作诊断的方法 4

二、稻作诊断的原则 7

第二章 水稻产量形成与诊断 9

第一节 水稻的生育期与水稻产量形成 9

一、水稻的生育期 9

二、水稻产量形成的时期 10

第二节 水稻产量形成中诸矛盾及其分析 13

一、水稻产量形成中的诸矛盾 13

二、水稻产量形成过程中诸矛盾的发展与分析 15

第三章 水稻器官生长间的关系与诊断 20

第一节 水稻器官的基本形态与识别 20

一、营养器官 20

二、稻穗 25

三、谷粒 27

第二节 水稻器官生长间的相互关系 29

一、各叶间的同步及叶片与叶鞘的关系 29

二、出叶与各部器官生长关系 31

三、根据叶龄诊断各部器官生长进程 37

第四章 水稻器官形态与稻米品质诊断 43

第一节 营养器官诊断 43

一、叶诊断 43

二、茎诊断 49

三、根诊断 52

第二节 稻穗和谷粒(米粒)诊断 55

一、穗部性状诊断 55

二、米粒品质诊断 56

三、种子质量鉴别 63

第五章 水稻群体诊断 67

第一节 水稻群体叶面积及其动态 67

一、水稻最适的叶面积指数 67

二、水稻叶面积动态及其类型 73

三、抽穗期LAI组成及茎生5叶面积排列次序 76

四、抽穗期叶层结构类型的诊断 80

五、几种叶面积测定方法 80

第二节 适宜穗数与茎蘖动态 83

一、适宜穗数 83

二、群体茎蘖消长动态的类型 83

三、分蘖数的测定方法 85

第三节 群体叶色变化 86

一、水稻群体黑、黄变化的实质 86

二、水稻群体叶色变化规律 87

三、几种叶色的测定方法 87

第四节 水稻生育转换与苗情类型划分 92

一、水稻生长发育转换类型 92

二、水稻苗情类型的划分与转化 93

第六章 水稻生育期与产量诊断 97

第一节 稻苗叶龄诊断 97

一、稻苗移栽叶龄诊断 97

二、水稻叶龄测定 98

三、叶龄余数测定 98

四、叶脉数诊断叶龄的方法 99

第二节 水稻生育时期诊断 99

一、诊断生育时期 99

二、诊断几个与穗数和群体有关的叶龄期 106

第三节 产量诊断与预测 107

一、穗数诊断 108

二、粒数诊断与预测 113

三、测产方法 117

第七章 水稻缺素与环境污染诊断 119

第一节 水稻营养特性与肥料运筹 119

一、水稻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和需肥特性 119

二、水稻施肥量与肥料运筹 121

三、植株含氮丰缺的诊断与测定 125

第二节 土壤养分诊断 126

一、最小养分原理 126

二、土壤养分(缺磷、缺锌、缺钾)临界值 127

三、土壤障碍物质的诊断 128

四、水稻缺乏营养元素的预测 129

五、水稻缺素与元素过多(中毒)苗 132

第三节 环境污染危害苗 140

一、稻田土壤的特点 140

二、环境污染苗 141

三、盐害苗 143

四、酸害苗 145

五、畸型苗 147

六、SO2气体危害苗 148

七、污水危害苗 148

第八章 水稻气象灾害与诊断 149

第一节 水稻冷害、热害和风害诊断 149

一、冷害苗 149

二、高温热害苗 154

三、风害苗 155

第二节 水稻旱害和涝害诊断 155

一、水分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155

二、旱害苗 156

三、涝害苗 160

第九章 水稻生育期看苗综合诊断技术 168

第一节 秧田期(播种到移栽)稻苗诊断 168

一、壮苗标准 168

二、弱(病)苗类型与诊断 169

第二节 分蘖期(移栽至拔节)稻苗诊断 177

一、壮苗标准 177

二、弱(病)苗类型与诊断 177

第三节 长穗期(拔节至抽穗)稻苗诊断 182

一、壮株标准 182

二、弱(病)苗类型与诊断 182

第四节 结实期(抽穗至成熟)稻株诊断 184

一、正常植株标准 184

二、弱(病)株类型与诊断 184

第十章 水稻主要病虫危害稻苗的诊断 193

第一节 主要病害苗(12种) 193

第二节 主要虫害苗(7种) 205

主要参考文献 215

附录 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