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言 1
第一节 美容药物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和地位 1
一、美容药物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1
二、美容药物学的地位 2
第二节 美容药物学的发展 2
第二章 皮肤及其附属器的组织结构及生理功能 4
第一节 皮肤及其附属器的组织结构 4
一、表皮 5
二、真皮 7
三、皮下组织 7
四、皮肤附属器 7
五、皮肤的肌肉 8
六、皮肤的血管 8
七、皮肤的神经 9
八、皮肤的分型 9
九、皮肤的年龄变化 10
十、皮肤的颜色 10
第二节 皮肤及其附属器的生理功能 11
一、保护功能 11
二、调节体温功能 11
三、分泌与排泄功能 11
四、吸收功能 11
五、感觉功能 12
六、再生功能 12
第三节 毛发和指甲的生理功能 12
一、毛发 12
二、指甲 12
第三章 皮肤的生物学特性 14
第一节 皮肤的衰老 14
一、皮肤衰老的机制 14
二、生理性衰老的皮肤变化 15
三、病理性衰老的皮肤变化 15
第二节 表皮的生物学知识 16
一、角质形成细胞 16
二、角质层的水合作用 16
三、非角质形成细胞 18
第三节 真皮的生物学知识 19
一、胶原纤维 19
二、弹力纤维 22
三、网状纤维 23
四、基质 23
第四章 外用美容药物的透皮吸收及其药代动力学 25
第一节 概述 25
一、外用美容药物透皮吸收的含义 25
二、外用美容药物透皮吸收的意义 25
第二节 皮肤结构与外用美容药物透皮吸收 26
一、皮肤结构 26
二、透皮吸收途径 26
三、透皮吸收过程 27
第三节 影响外用美容药物透皮吸收的因素 28
一、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 28
二、美容药物的给药系统 29
三、皮肤的条件 30
第四节 外用美容药物在皮肤的代谢 31
一、皮肤酶催化的代谢转化 31
二、皮肤微生物介导的代谢转化 33
三、皮肤的光化学代谢 33
第五节 外用美容药物透皮吸收的原理及动力学 34
一、透皮吸收原理 34
二、皮肤药物浓度 35
三、药物透皮吸收动力学模型分析 35
四、生物利用度 37
第五章 透皮促进剂 39
第一节 概述 39
一、透皮促进剂定义以及应具备的特点 39
二、透皮促进剂作用机制 40
第二节 常用的透皮促进剂 40
一、二甲基亚砜及其类似物 40
二、月桂氮草酮及其类似物 42
三、萜烯类化合物 43
四、表面活性剂 45
五、其他类 46
第六章 美容药物经皮给药的特殊方法 49
第一节 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 49
第二节 超声波导入 54
第七章 维生素类 56
第一节 脂溶性维生素 56
第二节 水溶性维生素 60
第三节 维生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66
第八章 维A酸类 69
第一节 概述 69
一、发展概况 69
二、基本化学结构及分类 69
三、维A酸类药物的基本作用和作用机制 71
第二节 第一代非芳香维A酸类 72
第三节 第二代单芳香维A酸类 75
第四节 第三代多芳香维A酸类 77
第九章 微量元素 82
第一节 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概述 82
第二节 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 82
一、对酶系统的影响 82
二、对核酸、蛋白质和激素的影响 83
三、对生物膜的影响 83
四、对体内自由基水平的调控 84
五、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84
第三节 常用微量元素 85
一、锌 85
二、铜 87
三、铁 87
四、硒 87
五、碘 88
六、锶 88
七、锰 88
八、钼 88
九、其他 89
第十章 抗过敏药与抗炎药 90
第一节 抗过敏药 90
一、抗组胺药 90
二、抗5-羟色胺药 96
三、抗激肽药 96
四、过敏介质阻释药 96
五、其他 97
第二节 抗炎药 98
第十一章 α-羟酸类 104
第一节 概述 104
一、药理作用 104
二、应用 105
三、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106
四、禁忌证 106
第二节 常用药物 106
第十二章 生物制剂 109
第一节 细胞因子 109
第二节 核酸类 114
第三节 酶类 114
第四节 其他 115
第十三章 防光剂 118
第一节 日光的组成和生物学作用 118
一、日光的组成 118
二、日光的生物学作用 118
第二节 防光剂的评价 119
一、日光防护指数 119
二、色素沉着反应 120
三、吸收光谱 120
第三节 防光剂的作用和应用 121
一、预防和治疗皮肤光老化 121
二、防治某些与日晒相关的疾病 122
三、预防日晒引起的免疫抑制 122
四、预防日光照射引起的皮肤癌 123
第四节 防光剂的分类及特点 124
一、外用防光剂 124
二、内用防光剂 128
第五节 防光剂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129
第十四章 皮肤增白药和着色药 131
第一节 黑素的代谢 131
一、皮肤黑素单位 131
二、黑素代谢的调节 132
三、皮肤的颜色 132
第二节 皮肤色素沉着异常的分类 134
一、色素沉着增多性疾病 135
二、色素减退性疾病 135
第三节 皮肤增白药 135
一、酪氨酸酶抑制型皮肤增白药 135
二、非酪氨酸酶抑制型皮肤增白药 142
第四节 皮肤着色药 145
一、增加黑素形成药 145
二、免疫调节剂 150
三、纠正细胞内钙紊乱药 151
四、减轻氧化应激药 152
五、其他 153
第十五章 延缓皮肤老化药 158
第一节 皮肤老化的表现及机制 158
一、皮肤老化的表现 158
二、皮肤老化的机制 158
第二节 治疗药物 159
一、美容嫩肤术用药 159
二、促进表皮细胞生长药 160
三、保湿剂 164
四、改善微循环的药物 171
第十六章 治疗痤疮药 174
第一节 痤疮的发生机制及药物分类 174
第二节 治疗药物 176
一、抗雄激素药 176
二、抑制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药 179
三、抗皮脂溢药 181
四、抗菌药 183
第十七章 消除瘢痕药 189
第一节 瘢痕增生的生物学基础 189
第二节 治疗药物 190
一、促进瘢痕胶原降解,抑制胶原合成药 190
二、抑制成纤维细胞增生药 193
三、改变瘢痕的药物 195
四、填充瘢痕凹陷药 195
五、其他 196
第十八章 生发药和延缓白发形成药 198
第一节 生发药 198
一、脱发的类型及发病机制 198
二、治疗药物 199
第二节 延缓白发形成药 207
一、产生白发的原因 207
二、常用的延缓白发形成药 208
第十九章 脱毛药 211
第一节 无机化合物 211
第二节 有机化合物 211
第二十章 减肥药 213
第一节 肥胖及其诊断标准 213
第二节 肥胖的治疗 215
第三节 肥胖的治疗药物 216
一、减肥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分类 216
二、减肥药的不良反应 219
三、禁忌证和用法 220
四、目前国内可供应用的减肥药 220
五、减肥中草药 222
六、减肥药的合理应用 223
第二十一章 止汗剂与祛臭剂 225
一、止汗药 225
二、抗菌药 228
三、芳香剂 229
第二十二章 口腔美容药 232
第一节 牙齿增白剂 232
第二节 防龋矿化剂 236
第三节 牙周抗感染和消炎药 239
第二十三章 医用美容生物材料 245
第一节 概述 245
一、定义 245
二、性能 245
三、分类 246
第二节 医用美容高分子材料 246
一、定义和分类 246
二、常用的材料 246
第三节 医用美容无机非金属类材料 252
一、定义和分类 252
二、常用的材料 252
第四节 医用美容金属生物材料 255
一、定义和分类 255
二、常用的材料 256
第二十四章 美容用中草药 259
第二十五章 液体制剂 266
第一节 概述 266
一、液体制剂的定义 266
二、液体制剂的分类 266
第二节 常用溶剂 267
一、常用溶剂的分类 267
二、常用溶剂的特点 267
第三节 表面活性剂 269
一、表面现象和表面活性剂 269
二、常用的表面活性剂 270
三、基本特性 273
四、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276
第四节 溶液型液体制剂 277
一、溶液剂 277
二、涂剂 278
第五节 混悬剂 278
一、定义及要求 278
二、物理稳定性 279
三、稳定剂 280
四、制备 281
第六节 乳剂 283
一、定义、分类和特点 283
二、乳化剂 283
三、乳剂形成的必要条件 285
四、乳剂的稳定性 286
五、乳剂的制备 287
第二十六章 软膏剂与面膜剂 290
第一节 软膏剂 290
一、定义及质量要求 290
二、常用基质 290
三、软膏剂的制备及举例 296
四、软膏剂的质量评定 298
第二节 面膜制剂 299
一、面膜的基本作用 299
二、面膜料应具备的条件 299
三、面膜的分类 299
四、举例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