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 上》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何东昌主编
  • 出 版 社:海口:海南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544319478
  • 页数:500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全景式地反映了我国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历史脉络,展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非凡历程和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总结和反思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探索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规律,从而为我国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伟大战略,使教育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提供了可资可鉴的珍贵史料。

第一编 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初步建立(1949~1956) 1

第一章 人民教育建设的方针和任务 5

第一节 确立人民教育的政策与方针 5

一、《共同纲领》确立的教育政策 5

二、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定的教育建设方针 8

第二节 逐步明确教育培养目标 13

一、提出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 13

二、毛泽东提出“健康第一”和“三好” 16

三、提出培养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新人的任务 20

第二章 全面改造旧教育,建设人民新教育 23

第一节 建立集中统一的教育管理体制 23

一、设置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教育行政机构 24

二、加强对各级各类教育的管理 27

三、建立教育投资体制和运行机制 33

四、确立和加强共产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35

第二节 改造原有各类学校 40

一、接管原有公立学校 40

二、接收外国津贴学校 43

三、接办私立学校 46

第三节 贯彻教育为工农服务的方针 50

一、确定工农教育的方针与任务 51

二、教育向工农开门 52

三、开展以工农干部为主体的干部教育 53

四、开展职工业余教育 58

五、开展农民业余教育 61

六、大力扫除文盲 65

第四节 调整高等学校院系、专业结构和布局 69

一、共和国建立时高等教育的结构状况 70

二、高等学校的院系调整 72

三、高等学校的专业结构调整 79

四、高等学校的布局调整 80

第五节 学习苏联社会主义教育经验 82

一、树立向苏联学习的典型学校 83

二、聘请苏联专家 86

三、向苏联派遣留学人员 87

四、学习苏联教育理论 89

五、学习苏联教育经验的反思和启示 90

第三章 改革学制、课程、教材与教学方法 93

第一节 新学制的颁布与实施 93

一、颁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94

二、新学制的实施和修订 95

第二节 建立新的课程体系 98

一、中小学课程的改革与建设 99

二、中等技术学校、师范学校的课程设置 104

三、高等学校的课程改革与建设 107

第三节 建立统一的教材编审和出版制度 113

一、中小学教材的编审与出版 113

二、高等学校教材的编审与出版 116

第四节 开展教学研究,改革教学方法 120

一、成立教学研究组织 120

二、中小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121

三、高等学校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123

第四章 贯彻知识分子政策,建设人民教师队伍 126

第一节 争取知识分子为人民教育事业服务 126

一、对原有教师实行“包下来”的方针 127

二、吸收和培训知识分子补充教师队伍 130

三、争取留学人员回国服务 133

第二节 帮助教师加强学习和改造思想 136

一、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参加社会改革实践 136

二、开展思想改造运动 139

三、开展对电影《武训传》和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批判 143

四、召开知识分子问题会议,掀起“向科学进军”热潮 145

第三节 大力发展师范教育 152

一、确定师范教育的工作方针和任务 152

二、整顿和发展各级师范教育 154

三、建立教育行政干部和中小学教师培训制度 159

第五章 有计划发展教育事业,逐步提高教育质量 164

第一节 教育事业纳入国家“一五”计划 164

一、编制教育事业发展计划 164

二、执行教育事业发展计划 167

第二节 中小学教育的整顿与发展 170

一、小学教育的整顿和发展 170

二、中学教育的改进和发展 173

三、稳步提高教育质量 174

第三节 中等专业技术教育的整顿与发展 177

一、中等专业技术学校的改造和发展 177

二、技工学校的创建和发展 183

第四节 高等教育的建设与发展 186

一、加强高等教育办学的计划性 186

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举措 188

三、高等学校的基本建设和后勤工作系统的建立 193

第六章 少数民族教育的方针任务与发展成就 198

第一节 确定少数民族教育的方针政策 198

一、少数民族教育原有的基础 198

二、少数民族教育的总方针和任务 200

三、实行教育与宗教分离的原则 203

第二节 实施“双语”教育 205

一、保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平等权利 206

二、做好民族文字教材的编译出版工作 209

第三节 加强少数民族教育的管理 210

一、民族教育行政机构的设立和加强 210

二、少数民族教育补助费的设立 211

第四节 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 213

一、少数民族初、中等教育的发展 213

二、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 214

三、少数民族工农业余教育的发展 215

四、少数民族中小学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发展 217

小结 219

第二编 社会主义教育的全面建设和曲折发展(1956~1966) 221

第七章 确立社会主义教育全面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思想 225

第一节 提出探索社会主义教育建设道路的任务 225

一、教育系统贯彻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精神 226

二、中共八大提出发展教育事业的任务 228

第二节 逐步确立社会主义教育方针 230

一、开展关于全面发展问题的大讨论 230

二、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 232

三、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确立 234

第三节 明确社会主义教育建设和发展的工作思路 235

一、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235

二、颁布《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236

第八章 开展教育革命和贯彻“八字”方针 238

第一节 教育革命的发动和开展 239

一、教育革命全面发动 239

二、教育革命进入高潮 241

第二节 教育革命的反复与终止 251

一、初步纠正教育革命的偏差 251

二、教育革命的继续和终止 255

三、教育革命的经验教训 257

第三节 教育系统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260

一、教育系统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背景 260

二、教育系统“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过程和内容 262

三、教育事业调整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267

第四节 制定和试行全日制学校暂行工作条例 270

一、制定全日制学校暂行工作条例 270

二、全日制学校暂行工作条例的试行与贯彻 279

第九章 调整知识分子政策,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284

第一节 贯彻知识分子政策出现反复 284

一、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对教师的伤害 285

二、“反右倾”运动对教师队伍的冲击 287

第二节 教育系统知识分子政策的调整 288

一、进行知识分子政策的调整 289

二、为被错误批判和处理的教师甄别平反 292

三、提高广大教师的政治地位 294

四、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 294

五、贯彻知识分子政策再度出现反复 297

第三节 改革和发展师范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302

一、确定师范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任务 302

二、制定和实施高等与中等师范学校教学计划 304

三、改进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工作 306

四、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308

五、表彰和奖励教育系统的先进工作者 313

第十章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316

第一节 改革教育制度的尝试 316

一、鼓励中小学毕业生参加生产劳动 316

二、开展勤工俭学活动 319

三、“两种教育制度”的提出和试验 321

第二节 全日制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325

一、贯彻毛泽东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 325

二、全日制学校的学制改革试验 330

三、全日制学校的教学改革试验 332

四、加强中小学教材建设 334

五、高等学校通用专业目录的修订与教材建设 336

第三节 改进和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 340

一、重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机构和队伍的建设 341

二、改进和加强学校政治理论课教学 343

三、开展学习雷锋等英雄模范的活动 345

四、进行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 346

五、进一步加强校外教育 348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 350

第一节 普及小学教育的进展 350

一、普及小学教育的方针政策 351

二、普及小学教育的一面红旗 352

三、小学教育的曲折发展 354

第二节 普通中学教育的发展 356

一、普通中学教育在调整中发展 356

二、有重点地办好一批全日制中学 358

第三节 高等教育的调整和发展 359

一、高等教育在调整中稳步发展 359

二、理、工、农、医院校试办半工(农)半读教育 360

第四节 职业教育和业余教育的发展 361

一、职业教育在改革中发展 361

二、大力发展业余教育 364

第五节 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 368

一、少数民族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任务 369

二、民族中小学教育的发展 371

三、民族中等技术和职业教育的发展 374

四、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 376

五、民族教育师资队伍初步形成 378

小结 381

第三编 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遭受严重挫折(1966~1976) 383

第十二章 教育领域陷入“文化大革命”大动乱中 387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在文化教育领域的发端 387

一、对《海瑞罢官》的批判扩展到文化教育领域 387

二、北京大学第一张大字报的出现 390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在教育领域全面展开 391

一、“文化大革命”在教育领域迅速展开 391

二、将教育领域“文化大革命”转向有秩序运动轨道的努力 393

第三节 教育领域更深地陷入“文化大革命”的混乱中 396

一、“文化大革命”的再发动 397

二、“红卫兵”运动 398

三、“大串连”运动 402

四、教育领域的全面夺权 403

五、教育领域武斗局面不断升级 405

第四节 教育领域开展“斗、批、改” 408

一、向部分大、中学校派出“工人、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 408

二、“斗、批、改”内涵的变化 410

三、“斗、批、改”的开展及其对教育事业的破坏 410

第十三章 “两个估计”的提出和“教育革命”的展开 419

第一节 “两个估计”和“教育革命”任务的提出 419

一、197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 419

二、“两个估计”的提出 422

三、“教育革命”任务的提出 424

第二节 高等学校的“教育革命” 425

一、扭曲办学目的 426

二、改变办学领导 427

三、否定原有的培养目标 429

四、在教育教学上强制推行种种极端的做法 430

第三节 中小学校的“教育革命” 433

一、缩短学制 433

二、精简课程,彻底否定原有教材 434

三、学生和工农兵上讲台 439

四、开门办学 440

五、学校下放 442

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444

第四节 其他各类学校的“教育革命” 445

一、师范院校的“教育革命” 445

二、职业学校一度受到毁灭性打击 448

三、工农学校先抑后扬,畸形发展 450

四、工读学校被否定 451

第五节 民族教育事业遭到严重破坏 452

一、民族普通教育事业萎缩 452

二、民族语文教育被削弱和排斥 453

三、民族教育工作者受到打击、迫害 455

四、民族学校中少数民族师生比重下降 455

五、在民族地区盲目发展普通中学 456

第十四章 为挽救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而进行的斗争 458

第一节 周恩来在教育领域的纠“左”努力受到干扰和破坏 458

一、教育领域的纠“左”努力 459

二、纠“左”努力的中断 464

第二节 邓小平领导下的教育领域的整顿及其受挫 471

一、全面整顿及教育领域的整顿 471

二、教育整顿受挫 474

第三节 教育领域广大干部教师的抗争 478

一、教育领域广大干部、教师的逐步觉醒 478

二、在逆境中坚持教学科研工作 480

三、广大师生积极投入“四五运动” 483

第四节 “文化大革命”对教育事业的严重破坏 485

一、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被肆意歪曲 486

二、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受到严重摧残 489

三、高等教育规模被严重压缩 492

四、学校基本建设停滞,教学设施遭到严重损毁 494

五、教育结构失衡,教育教学秩序遭到全面破坏 497

小结 499

第四编 社会主义教育的历史转折(1976~1982) 501

第十五章 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 505

第一节 揭发批判“四人帮”破坏教育事业的罪行 505

一、初期的揭批斗争 506

二、拨乱反正受阻 508

第二节 推翻“两个凡是”和“两个估计” 509

一、邓小平领导推翻“两个凡是”和“两个估计” 509

二、以推翻“两个估计”为重点的揭批斗争 511

第三节 开展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513

一、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由来 514

二、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中关于教育理论问题的探讨 515

第四节 认真总结历史经验 518

一、清理“左”的错误 519

二、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教育思想 520

第五节 平反冤假错案 523

一、为“文化大革命”中的一些事件和案件平反 524

二、为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的知识分子平反 525

三、为“文化大革命”前的冤假错案平反 526

第十六章 教育工作的全面恢复 529

第一节 明确教育工作的方向 529

一、召开全国科学大会 529

二、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531

第二节 恢复和健全教育系统党政组织 534

一、恢复和健全国家及地方教育行政机构 534

二、恢复和健全学校中的党政组织 535

第三节 恢复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制度和研究生教育 536

一、恢复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制度 536

二、恢复招收研究生制度 539

第四节 修订颁布学校暂行工作条例 540

一、修订颁布中学、小学暂行工作条例 540

二、修订颁布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 542

第五节 恢复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543

一、恢复教师职称制度和建立荣誉称号授予制度 543

二、恢复和加强教师培训工作 545

三、恢复和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工作 547

四、恢复和加强师范教育 548

第六节 恢复和加强教材建设 550

一、恢复和加强教材建设的方针和办法 550

二、教材建设取得初步成绩 551

第十七章 教育在调整中发展,教育改革重新起步 554

第一节 教育战线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 554

一、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的指导思想 555

二、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的工作思路与任务 556

第二节 大力普及小学教育 557

一、颁布普及小学教育的决定 557

二、认真贯彻普及小学教育的决定 560

第三节 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教育 563

一、改革中等教育结构 563

二、恢复和发展技工教育,加强中等专业教育 566

第四节 多层次多形式创造性地发展高等教育 571

一、创立学位制度 571

二、调整与改革普通高等教育 574

三、创办高等职业教育 577

四、兴办广播电视大学,恢复发展高等函授教育和夜大学 578

五、创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 581

第五节 调整和发展成人教育 583

一、发展扫盲教育 583

二、调整和发展农民文化技术教育 585

三、调整和发展职工教育 587

四、调整和发展干部教育 590

第六节 调整和发展少数民族教育 591

一、调整和发展少数民族教育的方针与任务 591

二、调整和发展少数民族教育的政策与措施保证 593

三、少数民族教育在调整中健康发展 595

第七节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597

一、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向和任务 597

二、充实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599

三、加强政治理论课教学 602

四、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603

五、加强防治青少年犯罪工作 604

第八节 开创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新局面 606

一、大量派遣出国留学人员 607

二、进一步开放来华留学教育 609

三、高等学校对外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发展 610

四、多边教育交流与合作机制的启动和发展 611

五、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合作与交流 613

小结 615

第五编 社会主义教育的全面改革和发展(1982~1992) 617

第十八章 教育战略重点地位和指导方针的确立 621

第一节 确立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战略重点地位 621

一、确定教育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 622

二、教育战略地位得到初步落实 624

第二节 确立“三个面向”的战略指导方针 626

一、“三个面向”的提出 626

二、“三个面向”的内涵及意义 626

第三节 落实教育战略地位,推进教育体制改革 628

一、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629

二、颁布和实施《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630

第十九章 基础教育改革和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 635

第一节 基础教育体制改革 635

一、实行基础教育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体制 635

二、增加教育经费,拓宽办学经费来源 637

三、办学体制改革 639

第二节 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 640

一、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提出 641

二、《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及配套法规的制定 642

三、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初步成效 648

第三节 中小学教学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 654

一、中小学教学改革 654

二、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661

第四节 幼儿教育和特殊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664

一、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664

二、特殊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666

第二十章 高等教育改革 670

第一节 高等教育领导管理体制改革 670

一、办学体制改革 670

二、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 673

三、调整高等教育结构 675

第二节 高等学校招生和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 678

一、招生制度改革 678

二、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 682

第三节 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683

一、各科类本科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调整 683

二、科类、专业的调整和改革 685

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 688

四、建立高等教育评估制度 690

第二十一章 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改革 692

第一节 职业技术教育改革 692

一、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方针任务和重要举措 692

二、各类职业技术学校的改革 695

第二节 成人教育改革 703

一、成人教育改革的方针任务 704

二、成人教育体制改革 706

三、发展社会力量办学 707

四、各级各类成人学校的改革和发展 708

第二十二章 改进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 721

第一节 确定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指导方针 721

一、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课题 721

二、改进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 722

第二节 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 723

一、开展中小学德育工作改革实验 723

二、总结经验,推动整体改革 724

第三节 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德育工作 729

一、加强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指导方针 729

二、改革政治理论课,加强社会实践活动 730

三、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 733

第四节 总结经验教训,加强党的领导 736

一、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737

二、召开首届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 738

三、进一步加强学校德育工作 740

第二十三章 开展农村和城市教育综合改革 744

第一节 农村教育改革的兴起 744

一、农村教育改革的指导方针 745

二、转变农村教育办学方向 748

三、开展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 750

第二节 全面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 753

一、实施“燎原计划” 753

二、全面推进“农科教结合” 755

三、加强对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领导 758

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760

第三节 城市及企业教育综合改革 764

一、城市教育综合改革实验 764

二、企业教育综合改革实验 768

第二十四章 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全方位展开 771

第一节 加强出国留学工作 771

一、出国留学工作的指导原则 771

二、公派留学工作的深化改革 773

三、逐步放宽自费出国留学政策 779

四、大力争取留学人员回国工作 783

第二节 加强来华留学工作 788

一、多方面合作促进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 789

二、加强对来华留学生工作的宏观管理 791

三、来华留学工作的成效和影响 793

第三节 开展双边与多边的教育交流与合作 794

一、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水平不断提高 794

二、进一步加强同国际组织的教育合作 795

三、中外民间教育交流与合作日趋活跃 797

第四节 开展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外合作办学 799

一、对外汉语教学 799

二、中外合作办学稳步发展 803

小结 807

第六编 社会主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阶段(1992~2004) 809

第二十五章 新阶段教育的指导思想与伟大战略 813

第一节 新阶段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指针 813

一、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813

二、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814

第二节 确立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818

一、确立科教兴国战略 818

二、确立人才强国战略 821

第三节 绘就教育改革与发展蓝图 824

一、《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制定与颁布 824

二、199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 828

第四节 制定跨世纪教育发展总体规划 830

一、制定《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830

二、制定《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833

第二十六章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837

第一节 素质教育的提出与发展 837

一、素质教育的思想源头 837

二、素质教育的提出与实验 838

三、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841

第二节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及实施举措 843

一、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 843

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 845

第三节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成效 847

一、转变教育观念 848

二、扩大高等教育规模 849

三、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851

四、改革基础教育课程 861

五、改革招生和考试评价制度 862

第二十七章 加快教育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教 865

第一节 初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法律法规体系 865

一、教育法制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866

二、宪法是教育立法的最高法律准则 869

三、我国教育立法的历程 871

四、我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的基本特点 877

第二节 初步建立教育法制运行机制 878

一、加快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和转变职能 879

二、教育执法监督的探索和进展 880

三、开展教育法制宣传教育 883

第二十八章 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888

第一节 办学体制改革 889

一、民办教育逐步纳入法制轨道 889

二、民办教育迅速发展 891

第二节 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895

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895

二、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900

三、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903

四、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906

第三节 教育投资体制改革 910

一、不断完善教育经费筹措机制 910

二、持续增加教育投入 917

第四节 高等学校招生制度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 921

一、改革高校招生制度 921

二、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 923

第二十九章 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 928

第一节 实现“两基”与健全教育督导制度 928

一、确立“两基”在教育工作中“重中之重”的地位 928

二、教育督导制度的进一步健全与发展 932

第二节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进展 938

一、高度重视发展农村基础教育 938

二、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 943

第三节 加快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945

一、探索积极发展高等教育的新路子 945

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 946

三、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950

第四节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 960

一、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960

二、成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969

第五节 建立和完善教师教育体系,造就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976

一、依法建设教师队伍 976

二、建立和完善教师教育体系 978

三、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981

第六节 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教育 984

一、新阶段少数民族教育的地位与任务 984

二、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新发展 987

第七节 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991

一、我国教育信息化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991

二、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 992

第三十章 繁荣和发展教育科学研究事业 996

第一节 加强领导和管理 996

一、明确教育科学研究的地位和作用 997

二、建立教育科学规划制度,逐步实现科学化管理 1001

第二节 教育科研机构和队伍的建设与发展 1006

一、教育科研机构的建设与发展 1006

二、教育科研队伍的建设与发展 1010

第三节 教育科学研究事业迅速发展 1011

一、加强教育科学理论体系建设,促进教育学科的发展 1011

二、重大问题研究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013

三、教育科研有力地推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1015

四、教育研究价值取向与方法的转变 1017

五、主要经验和问题 1019

小结 1023

结束语 1025

附录 1043

一、国家教育行政机构沿革 1043

二、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人名录 1060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 1071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事业发展基本统计 1120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学校系统图 1125

后记 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