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避讳的起源与形成原因 1
一、避讳的含义 1
二、避讳产生的时间 2
三、避讳的来源 11
四、从禁忌观念到避讳观念 19
第二章 避讳的对象与范围 31
一、避讳的分类 31
(一)敬讳 32
(二)恶讳 32
二、避讳的对象 32
(一)帝王 33
(二)圣人与贤人 39
(三)官讳 46
(四)家讳 56
(五)太子 64
(六)皇亲国戚 67
三、避讳的扩展 76
(一)避讳对象的范围 76
1.避名 76
2.避字、避姓与避旧名、小字 77
3.避谥号、年号、尊号、国号、官名、陵名 84
4.其他 93
(二)避讳在语言文字上的表现 97
1.避本讳 98
2.避嫌名 99
3.避偏旁 105
四、避讳的时间和场合 108
(一)避讳的时间 108
(二)避讳的场合 114
第三章 避讳的发展变化 121
一、避讳的发展脉络 121
二、异族避讳 129
三、厌恶避讳 137
四、触讳与惩罚 150
五、避讳的特例 163
第四章 避讳的方式 169
一、改词 169
二、更读 180
三、变体 184
四、缺笔 190
五、析言 192
六、空字 192
七、加字 198
八、换序 198
九、曲说 198
十、填讳 199
十一、覆黄 200
十二、歇后 200
第五章 避讳的规则 201
一、嫌名不讳 202
二、二名不偏讳 207
三、卒哭乃讳 209
四、已祧不讳 212
五、临文不讳 216
六、诗书不讳 217
七、庙中不讳 218
八、已废不讳 219
九、大功小功不讳 220
十、内讳不出门 223
第六章 避讳的影响 226
一、语言避讳 226
(一)避讳改姓名 226
(二)避讳改地名 231
(三)避讳改官名 233
(四)避讳改年号、谥号、尊号 236
(五)避讳改物名 239
(六)避讳改语词 242
(七)避讳改干支字 244
(八)避讳改字形 244
二、行为避讳 245
(一)举官不就 245
(二)避科举 247
(三)避讳忌言忌行 248
(四)避讳避祸 249
第七章 避讳史 250
一、先秦避讳 250
二、秦汉避讳 252
三、魏晋南北朝避讳 257
四、隋唐五代避讳 267
五、宋代避讳 280
六、辽、西夏、金、朝鲜避讳 285
七、元明避讳 299
八、清代避讳 307
九、太平天国避讳 318
主要参考资料 331
附录 335
后记 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