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1.短尾猴的研究历史 4
2.短尾猴的形态特征 5
3.短尾猴的分布和数量 8
1 野外研究概述 14
1.1 野外研究的意义 14
1.1.1 什么是野外研究 14
1.1.2 野外研究的优点 15
1.1.3 如何开展野外研究 16
1.2 研究地点和研究对象 17
1.2.1 研究地点 17
1.2.2 研究对象 21
1.3 研究方法 28
1.4 研究时间表 33
2 多雄多雌的群体生活 35
2.1 群体生活的利与弊 37
2.2 群体的大小和组成 39
2.2.1 群体大小 39
2.2.2 种群增长 40
2.2.3 种群的数量调节 42
2.3 年龄组的划分及其意义 49
2.3.1 年龄组的划分 49
2.3.2 年龄组划分的意义 51
2.4 雄性换群及其意义 52
2.4.1 换群雄性的特征 52
2.4.2 雄性换群的直接原因 53
2.4.3 雄性换群的终极原因及对保持种群遗传多样性的意义 55
3 独特丰富的社会行为 58
3.1 社会行为的定义和产生 58
3.2 非人灵长类社会行为的特征 59
3.3 短尾猴的社会行为节目 60
3.3.1 选择的原则 60
3.3.2 社会行为节目 60
3.4 行为的发展与个体的社会化 75
3.4.1 社会化的定义 75
3.4.2 短尾猴行为的发展与个体的社会化 75
4 严格有序的社会等级结构 77
4.1 社会等级结构的概念及意义 77
4.1.1 三个概念 77
4.1.2 三种等级结构 79
4.1.3 等级结构形成的意义 79
4.2 确定社会等级结构的方法 80
4.3 短尾猴社会的等级结构 82
4.3.1 雄性统治雌性 82
4.3.2 雄性内部的社会等级结构 82
4.3.3 雌性内部的社会等级结构 83
4.3.4 家庭内部雌性的社会等级结构 84
4.3.5 长期社会等级结构的动态 84
4.4 猴王的产生及其意义 87
4.4.1 短尾猴猴王产生的方式 88
4.4.2 猴王的权利和责任 91
4.4.3 猴王的任期和卸任后的情况 93
4.5 短尾猴能认知顺位吗? 94
4.5.1 对自己顺位的认知 95
4.5.2 对自己与其它个体之间顺位关系的认知 96
4.5.3 对其它个体之间顺位关系的认知 97
5 耐人寻味的雄猴间的关系 98
5.1 激烈的冲突 98
5.1.1 冲突的类型 98
5.1.2 冲突的程度 99
5.2 频繁地友好交往 100
5.2.1 和平环境中的友好交往 101
5.2.2 攻击后的和解 101
5.3 高顺位的联合 102
5.3.1 联合的定义 102
5.3.2 高顺位的联合 102
5.3.3 高顺位联合的利弊分析 102
5.4 雄性短尾猴之间的关系——朋友乎?敌人乎? 104
6 扑朔迷离的婚配体制 105
6.1 全年交配、季节繁殖 105
6.1.1 交配期和产仔期 105
6.1.2 不同顺位和年龄个体的交配 107
6.2 雌性隐蔽自己的发情和月经 107
6.2.1 雌性无性皮的周期性变化 109
6.2.2 雌性发情的无周期性 112
6.2.3 雌性不明显的月经 112
6.3 性伙伴的选择 112
6.3.1 性伙伴的数量 113
6.3.2 配偶关系 118
6.4 讨论:短尾猴的婚配体制 119
7 短尾猴的四季生活 123
7.1 春季:新生命的诞生 123
7.1.1 鲜嫩的食物 123
7.1.2 新生命的诞生 124
7.1.3 哺乳的母亲 124
7.1.4 雌性产仔的差异性 125
7.2 夏季:换毛与避暑 127
7.2.1 换毛、高山移动和树上睡眠 127
7.2.2 婴猴的成长 128
7.2.3 雄性换群 128
7.3 秋季:交配繁殖 131
7.3.1 激烈的竞争 131
7.3.2 分散的群体 131
7.3.3 丰富的果实 132
7.4 冬季:聚集与保暖 132
7.4.1 群体的聚集 132
7.4.2 艰难的冬季生活 133
参考文献 134
后记 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