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与展望 3
1.柔道运动溯源 3
1.1 创始于日本 3
1.2 奥运柔道历尽沧桑 4
1.3 柔道的段位制和体重级别 5
1.3.1 段位制 5
1.3.2 体重级别 6
2.中国柔道运动的发展 8
2.1 东洋学子的引入 8
2.2 中国柔道运动的兴起 9
2.3 中国柔道挺进奥运会 10
3.柔坛精英 12
世界柔道之王——山下泰裕 12
日本柔道皇后——田村亮子 13
中国柔道巾帼——高凤莲 14
中国柔道奥运金牌第一人——庄晓岩 15
柔坛之星——唐琳 16
柔坛女“巨人”——袁华 17
中国柔道明星——孙福明 17
柔坛宿将——冼东妹 18
技、战术与训练 23
4.柔道训练特点 23
4.1 快速、连贯、多变基础上突出绝招技术 23
4.2 对体能和意志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24
4.3 训练的针对性和个体化越来越强 24
4.4 规则的变化有益于技术发展和进攻的积极主动性 25
5.柔道训练内容 26
5.1 技术训练 26
5.1.1 基本技术的训练 26
5.1.2 熟练技术的提高训练 27
5.1.3 巩固技术的绝招训练 28
5.2 身体素质训练 28
5.2.1 力量素质训练 28
5.2.2 速度素质练习 30
5.2.3 耐力素质练习 30
5.2.4 柔韧素质训练 31
5.2.5 灵敏素质训练 32
6.柔道训练方法 33
6.1 完整法和分解法 33
6.2 限制法和诱导法 33
6.3 综合训练法 34
6.4 辅助器具的利用 34
6.5 配对训练法 35
7.柔道的技法 36
7.1 柔道的礼法 36
7.1.1 立礼 36
7.1.2 坐礼 37
7.2 柔道倒地法(又称受身) 37
7.2.1 后倒 38
7.2.2 侧倒 38
7.2.3 前倒 39
7.2.4 侧手翻前倒 40
7.3 柔道步法 41
7.3.1 上步 41
7.3.2 背步 41
7.3.3 跟步 42
7.4 柔道实战姿势 43
7.4.1 平立实战姿势 43
7.4.2 左实战姿势 43
7.4.3 右实战姿势 44
7.5 柔道技术 45
7.5.1 投技 46
7.5.2 寝技 65
7.5.3 联络技 74
8.柔道的战术 105
8.1 进攻战术 105
8.1.1 压迫型进攻战术 105
8.1.2 引诱型进攻战术 106
8.1.3 实力型进攻战术 106
8.1.4 稳重型进攻战术 106
8.1.5 散手型进攻战术 107
8.1.6 顺势型进攻战术 107
8.1.7 边线型进攻战术 107
8.1.8 看体型进攻战术 108
8.2 防守战术 108
8.2.1 阻碍防守战术 109
8.2.2 化解防守战术 109
8.2.3 以攻代守战术 109
8.2.4 移动战术 109
9.柔道的心理训练 111
9.1 柔道心理训练内容 111
9.1.1 长期心理训练 111
9.1.2 赛前心理训练 112
9.2 心理训练方法 112
9.2.1 模拟训练 112
9.2.2 意志训练 113
竞赛与成绩 117
10.柔道运动国际权威组织 117
10.1 国际柔道联合会 117
10.2 亚洲柔道联盟 118
10.3 中国柔道协会 118
11.柔道重大赛事 120
11.1 奥运会柔道比赛 120
11.2 世界柔道锦标赛 120
11.3 亚洲运动会柔道比赛 121
11.4 全国运动会柔道比赛 121
12.柔道竞赛规则与裁判法 122
12.1 比赛时间 122
12.2 压技时间 122
12.3 一本得分 122
12.4 技有得分 123
12.5 有效得分 123
12.6 效果得分 124
12.7 压技开始 124
12.8 禁止事项 125
12.8.1 “指导”处分 125
12.8.2 “注意”处分 126
12.8.3 “警告”处分 126
12.8.4 “取消比赛资格”处分 127
13.柔道比赛场地和服装 128
13.1 比赛场地 128
13.2 比赛服装 129
14.柔道重大比赛成绩 131
14.1 历届奥运会柔道比赛前3名 131
14.2 全国运动会柔道比赛前3名 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