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陈孝宁 1
导言 1
第一章 昭通历史沿革与地名演变 4
一 昭通地名的起源与演变 5
二 高层政区沿革与昭通历史地名 6
1.先秦方国部落时期 8
2.两汉至南北朝朱提郡治时期 10
3.隋唐羁縻州县时期 15
4.宋元从羁縻到土司制度的转型 22
5.明清乌蒙土司制时期 27
6.改土归流后的昭通府州时期 33
7.民国以来现代政区的调整 36
三 重大历史事件与县名更迭 40
四 乡里民间基层组织与地名 47
五 昭通军事武备地名——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54
1.刀光剑影 军事管制 54
2.金戈铁马 开疆拓土 58
3.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62
4.官逼民反 揭竿而起 65
5.兵连祸结 遍地连营 68
6.雄关依旧 换了人间 70
第二章 昭通地名的语言文化透视 76
一 基本用字和特殊地名 77
二 无所不在的数——数字地名 83
三 世间万象 雅俗共赏——象形地名 91
四 三分真实 七分演义——历史传说地名 99
五 地名中的陷阱——谐音转意及传讹地名 104
六 语言的活化石——方言地名 109
第三章 民族融合交流的文化地层——各民族地名 116
一 名从主人——汉族百家姓地名 118
二 乡情难忘——移民地名 124
三 多民族共居的史实——少数民族地名 126
1.彝语地名分布广泛 127
2.苗族地名标志显著 133
3.回族地名特征突出 136
第四章 百神齐聚 五教共存——昭通五大宗教地名 139
一 寺庙广布 教派林立 140
二 敬天法祖 崇尚圣贤——儒教地名 143
1.县县有文庙 村村有武庙——文庙、武庙地名 145
2.浩然之气 千古流芳——地名中的英雄与先贤崇拜 148
3.列祖列宗 香火不断——祠堂、家庙地名 149
4.慎终追远 民德归厚——坟茔地名 152
三 观音名号满天下——佛教地名 155
四 众仙云集 各显神通——道教地名 156
五 世界宗教 和平共处——伊斯兰教、基督教地名 160
第五章 君子以为文 百姓以为神——民间信仰地名 165
一 生养百谷 哺育苍生——地名中的土地崇拜 166
二 祈福消灾 保境安民——地名中的鬼神崇拜 170
三 宁信其有 不信其无——阴阳风水地名 175
四 虚虚实实 似有若无——神话地名 179
第六章 遥远的回响 永久的记忆——水陆交通地名 185
一 沧桑古道 名垂千秋 186
二 弯弯山道上抹不去的足迹——古道驿站地名 192
三 利济万民成通途——桥梁地名 197
四 浪宽舟楫过 沟深溜索横——渡口、溜索地名 202
五 行路之难 难于上青天——危险路段地名 205
六 一山放过一山拦——关山隘口地名 212
七 无形的纪念碑——马与昭通地名 216
八 望江兴叹——江河险滩地名 222
第七章 文化对环境的感应——自然要素地名 236
一 山区景观的真实写照——地形、地貌地名 236
二 风雨阴晴的经验记录——气候地名 242
三 山崩地裂的永久见证——地质灾害地名 245
四 生命之源的高度关注——水源地名 248
五 衣食之本的深切体察——田地土壤地名 253
六 植被变迁与物种分布——植物地名 258
1.生态环境演变的轨迹 258
2.畜牧与农耕留下的烙印 261
3.植被覆盖与树种分布的信息 265
4.中华本草传统的展现 268
七 鸟兽虫鱼行踪的标记——动物地名 270
八 地理空间中的指向标——方位地名 275
第八章 三百六十行的历史档案——生产活动地名 280
一 金银铜铁锡——五金矿冶地名 280
二 非金属矿产地名 287
三 开门七件事——油盐柴米生活必需品地名 290
四 百工技艺地名 294
五 街场商业活动地名 297
六 狩猎采集农牧活动地名 303
七 万山神木入帝京——明清皇木采办地名 306
八 大千世界 人生百态——文体娱乐生活习俗地名 310
九 官府税收与民间私铸钱币地名 315
第九章 昭通地名的文化内涵——地志百科全书 320
一 昭通地名的文化品位 321
1.故国、部族、古迹地名 322
2.色泽、音响地名 325
3.八景地名 327
4.示意地名 331
5.聚落地名 332
6.寄寓地名 333
7.纪念地名 335
8.复合地名 339
二 昭通地名的两大文化类型——官方文化与民间传统 341
1.官方教化地名——一本正经的话语霸权 342
2.民间草根地名——随心所欲的情感表达 347
结束语 351
参考文献 355
后记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