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企业技术联盟研究的理论基础 1
1.1 企业技术联盟的一般界定 1
1.1.1 企业技术联盟的概念 1
1.1.2 企业技术联盟与其他联盟形式的联系与区别 5
1.1.3 企业技术联盟的形式及选择 7
1.2 企业技术联盟的理论评析 10
1.2.1 企业技术联盟的理论基础 11
1.2.2 联盟基础理论存在的不足 17
1.3 企业技术联盟的自组织理论 17
1.3.1 自组织理论概述 17
1.3.2 自组织与企业技术联盟 23
1.3.3 自组织理论与其他联盟理论的比较 30
2 企业技术联盟的自组织演化模型 35
2.1 系统的稳定性 35
2.2 模型的建立 37
2.3 模型的求解 39
2.4 模型的仿真模拟及分析 42
3 企业技术联盟中的知识共享及其效应 45
3.1 知识的构成和属性 45
3.1.1 知识的构成 45
3.1.2 知识与技术 47
3.1.3 知识的属性 48
3.2 企业技术联盟中的知识共享 51
3.2.1 知识共享的概念及过程 51
3.2.2 企业技术联盟中知识共享的协同分析 54
3.2.3 企业技术联盟中知识共享的动态博弈 59
3.3 企业技术联盟中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 63
3.3.1 源于知识的特性 64
3.3.2 源于企业自身 66
3.3.3 源于联盟伙伴 72
3.4 竞争性企业技术联盟的知识共享效应分析 74
3.4.1 模型的建立 76
3.4.2 结论分析 81
4 基于熵的企业技术联盟整体绩效评价体系 85
4.1 企业技术联盟绩效评价的特点 86
4.2 联盟绩效评价体系的比较及评述 91
4.3 基于熵的企业技术联盟整体绩效评价体系 96
4.3.1 理论依据 97
4.3.2 基于熵的企业技术联盟整体绩效评价方法 104
5 企业技术联盟绩效评价的应用 134
5.1 T公司液化气轻烃上产技术联盟概况 134
5.1.1 背景和意义 134
5.1.2 技术联盟简况 135
5.2 T公司液化气轻烃上产技术联盟的整体绩效评价 135
5.2.1 指标权重的确定 135
5.2.2 技术联盟整体绩效熵值的确定 137
5.3 T公司液化气轻烃上产技术联盟的激励机制 147
5.3.1 管理构架 147
5.3.2 激励措施 149
结束语 155
附录 158
后记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