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历史教训 开创和平未来(代序) 3
前言 4
1 大学生竞赛相关情况 7
1.1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历史事件简介 8
1.2 竞赛的背景 9
1.3 竞赛设计任务书简介 10
1.4 竞赛组织和评选 12
1.5 专家评选报告 14
2 参赛作品 19
优秀奖 20
东南大学 许若菲、王柯、胡琦琦、羊烨(62号作品) 20
华南理工大学 段义(66号作品) 22
南京工业大学 应俊、周欣墨(100号作品) 24
佳作奖 26
哈尔滨工业大学 李伟、林怡琳(39号作品) 26
哈尔滨工业大学 马刚、王向前、兰莹、黄文宇(59号作品) 28
华南理工大学 侯立陶、雷慕荷、梁惠冰(68号作品) 30
东南大学 骆可、范久江、徐光、葛文俊(82号作品) 32
东南大学 邓艳、陈君、孙颖智、蒋梦麟(83号作品) 34
东南大学 高勤、贾如君、许昱歆、张尧(109号作品) 36
提名奖 38
哈尔滨工业大学 宋晓丽、陈曦、贺丽洁、藤美芳、李云平(6号作品) 38
天津大学 张钒、张月雷(7号作品) 39
华南理工大学 陆超(8号作品) 40
南京大学 孟凡浩、闵天怡(10号作品) 41
哈尔滨工业大学 孟涛、王艺凌、陈晗、朱成辉、赵越超(12号作品) 42
同济大学 田思雨、王岱琳(16号作品) 43
天津大学 秦拓、尹荦懿(17号作品) 44
重庆大学 郭燚、王涛、余露(20号作品) 45
哈尔滨工业大学 朱海玄、石景琨、刘芳芳(22号作品) 46
东南大学 卿州、沈素兰、庄悦、龚健健(24号作品) 47
天津大学 唐敏、宋磊(35号作品) 48
哈尔滨工业大学 朱冉、甘迪(36号作品) 49
南京工业大学 王天晖、朱君、邹康、徐乃刚、杨光、江威、姜雷、王辉(41号作品) 50
南京大学 林晓蓉、蔡梦雷(45号作品) 51
南京工业大学 洪源、潘晔、征海粟(47号作品) 52
哈尔滨工业大学 刘万里、于洋、文鹏(65号作品) 53
天津大学 陈楠、漆国强、王鸿超(69号作品) 54
东南大学 吴晓鹂、钱瑜皎、王映(81号作品) 55
东南大学 王华、任敏、陆天(85号作品) 56
东南大学 方榕、赵谦、李娟(88号作品) 57
华南理工大学 宋永普、陈宇清(92号作品) 58
华南理工大学 艾红海、朱颍、陈俊伟、何继红(99号作品) 59
清华大学 张思元、王逸茹、胡宏、张辉(106号作品) 60
南京大学 金东禹、范海君、关飞、赵栋(107号作品) 61
重庆大学 杨奇、叶君放、刘海洋(108号作品) 62
其他参赛作品 63
后记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