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一切价值配置的中心(代序言) 1
第一编 巴赫金的“他人之我”哲学 26
第一章 “他人之我”哲学的历史回顾 26
一、费希特的“自我”与“非我” 26
二、叔本华的“豪猪”理论 30
三、胡塞尔的“纯粹自我” 34
四、萨特的“美杜莎”之恋 40
五、布伯的“我—你”与“我—它” 46
六、弗兰克的“我们”哲学 51
第二章 “他人之我”哲学中的“自为之我”与“为我之他人” 61
一、几个术语问题 61
二、“自为之我” 72
三、“为我之他人” 77
第三章 哲学—神学思想中的“我与他人” 88
一、古希腊哲学中的“我与他人” 88
二、基督教中的“我与他人” 93
第四章 知觉现象学中的“我与他人” 97
一、视知觉中的“我与他人” 97
二、巴赫金的“面镜而立”与拉康的“镜像期” 102
第五章 审美活动中的“我与他人” 113
一、审美活动中的移情、游戏与戏剧 113
二、表现主义美学与印象主义美学 120
三、作者问题与主人公问题 131
四、作者与主人公的关系 147
五、文学作品中的作者与主人公 164
第六章 时间和涵义整体中的“我与他人” 179
一、时间整体中的“我与他人” 179
二、涵义整体中的“我与他人” 194
第七章 元语言学中的我与他人 208
一、语言、言语与表述 209
二、话语 233
三、对话 250
第二编 巴赫金的道德哲学和涵义理论 294
第八章 巴赫金的道德哲学 294
一、巴赫金与西方道德哲学:善与应分 295
二、巴赫金与康德:人为自身立法 303
三、巴赫金与康德:“责任”与“义务” 306
四、巴赫金与新康德主义 314
五、巴赫金道德哲学中的“行为” 318
六、巴赫金道德哲学的特点 325
七、道德哲学是“第一哲学” 335
第九章 人文科学中巴赫金的涵义理论 349
一、问题的提出 350
二、语言学、符号学中的涵义与意义 362
三、现象学中的涵义与意义 377
四、心理学中的涵义与意义 387
五、病理学中的涵义与意义 401
六、哲学、文艺学中的涵义与意义 411
七、巴赫金的涵义与意义理论 421
八、结束语 446
后记 458